APP下载

榉树栽培管理技术

2014-07-28徐惠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榉树栽培管理生物学特性

徐惠

摘 要:该文总结了榉树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栽培管理技术,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榉树等乡土树种资源提供参考。

关键词:榉树;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2.9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108-03

榉树(Zelkova schneideriana)是榆科榉树属的落叶乔木树种。其树姿端庄,常作行道树,孤植或丛植于绿地内;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是城乡绿化和营造防护林的良好树种;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为造船、车辆、桥梁、建筑及室内装修、高级家具等的用材;榉树皮和叶可供药用。榉树在蒙城县有多年栽种历史且生长良好,是该县主要乡土树种之一,但近年来随着全县杨树纯林面积的不断增加(目前杨树已占有林地面积的82%左右),使得包括榉树在内的乡土树种资源越来越少。2012年安徽省“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实施后,蒙城县林业部门明确指出,在森林城市、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和植树造林过程中,要注重乡土树种的栽植,扩大乡土树种种植比例,一方面要保护乡土树种种质资源,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开发利用乡土树种,增加栽种效益,充分挖掘发展乡土树种的潜力。笔者多年来对榉树的育苗、栽植和抚育管理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榉树栽培管理技术,现介绍如下。

1 蒙城县基本情况

蒙城县地处淮北平原中南部,隶属亳州市,国土面积20.91万hm2。全县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少量残丘。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8℃,无霜期212d,年平均降雨量823mm,雨量多集中在6、7、8这3个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2%。全县土壤主要是砂姜黑土,分布较广,约占耕地的76%,其次是潮土,约占耕地的17%,主要分布在涡河沿岸,其它还有潮棕壤类、褐土类、石灰土类和棕壤类,约占耕地的7%,全县土壤呈微碱性,pH值7.5左右,适宜多种林木的生长。2004年调查,蒙城县种植的林木树种约100余种。榉树在该县楚村、立仓、乐土、庄周、城关、篱笆、王集、小涧、坛城、许疃等10个乡镇(办事处)均有分布,长势较好。

2 榉树的生物学特性

高达25m。树皮灰白色或褐灰色,呈不规则的片状剥落;当年生小枝棕褐色,疏被短柔毛,后渐脱落。叶薄纸质至厚纸质,大小形状变异很大,卵形、椭圆状卵形,长3.6~12.2cm,宽1.3~4.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面绿,稀带光泽,幼时疏生糙毛,后脱落变平滑,叶背浅绿,幼时被短柔毛,后脱落或仅沿主脉两侧残留有稀疏的柔毛,边缘有圆齿状锯齿,具短尖头,侧脉8~14对;叶柄粗短,长1~4mm,被短柔毛;坚果径2.5~4mm,网肋明显。花期3~4月,果期10~11月。属阳性树种,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肥沃的酸性、中性、碱性土及钙质土壤均可生长,深根性,侧根发达,抗风力强。生长慢,寿命长。

3 栽培管理技术

3.1 育苗

3.1.1 采种 在11月份当果实由青变褐色时,选择在结实多、籽粒饱满且无病虫害的壮龄母树上采种。根据培育目的不同,选择的母树形状有所不同,若培育用材林,应从树体高大、树形紧凑、干形通直生长旺盛的母树上采种;若培育风景林,应从树形优美,树冠开阔、叶色季相变化丰富的母树上采种;若培育盆栽植物,应从树体矮小和器官奇异的母树上采种。用剪枝法在地面收集种子。种子采集后先除去枝叶等杂物,然后摊在室内通风干燥处让其自然干燥3d,而后风选。为达到种子贮存条件,宜在室内自然干燥8d,种子发芽率高。

3.1.2 育苗地准备 育苗地选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的砂壤土,每667m2施入基肥4 000~5 000kg。3月上旬,在准备育苗的田面上,做成长15~20m、宽80~90cm、高25cm的苗床,同时要做好土壤消毒和地下害虫除治工作。

3.1.3 浸种、消毒、催芽 将干藏种子浸水2~3d,除去上浮瘪粒,取出沉下的种子,晾干。用0.5%的高锰酸钾浸种30min消毒。在温水浸种4d后把种子放在4~8℃的条件下10d催芽。

3.1.4 播种 播种可采用秋播、冬播和春播,以春播最佳。春播宜在“雨水”至“惊蛰”时播种,最迟在3月底前完成播种。播种量160~180kg/hm2,条播行距20cm,覆土厚度0.5cm,盖草保持苗床土壤湿润,上盖地膜。

3.1.5 苗期管理 自播种到幼苗出齐期间,土壤湿度要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90%、温度保持在25~30℃。播种后25~30d,种子发芽出土,应及时揭草炼苗,并防治鸟害。幼苗出齐后,一是适时浇水,以步道沟内有少许积水为原则,保持苗木有充足的水分吸收;二是及时间苗,根据幼苗生长发育情况去弱留强,间苗一般要进行2~3次;三是松土、除草、施肥。苗木生长高峰期是7~9月,苗期每年应除草3~4次,每次松土除草后结合追肥,幼苗生长期以氮肥、磷肥为主,速生期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苗木硬化期以钾肥为主,停施氮肥,最后1次施肥可在8月上旬进行(苗木木质化程度高)。榉树苗期苗木多出现分杈,需及时修整。

3.2 栽植

3.2.1 立地选择及整地 榉树栽植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土壤,排水良好的立地环境,切忌排水不良,易季节性积水的立地。栽植前要将土壤深耕、耙碎、整平,施足基肥。根据栽植密度确定好株行距,开沟挖穴。穴的大小视苗木根系体积大小而定。一般穴的大小以苗木根系体积的2~3倍为宜。

3.2.2 栽植 1年生榉树实生苗定植株行距为100cm×100cm,栽植在3月上、中旬进行。栽植时将苗木放入穴中扶正,先回土至穴1/3处,再将苗干向上轻提,使根系舒展,再回土至穴2/3处,而后浇透水,再将穴土回满。回土时先回表土,再回心土,做到边填土边轻踩。1年生苗木栽植宜浅,栽植深度为苗木原根茎埋入土中0~4cm。苗木定植2a后,要隔行或隔株起苗移植,通过移苗、密度调控,扩大苗木的生长空间,密度调整到最适宜苗木生长为宜,移植过程中需注意苗木的保湿。每年都要根据立地条件、培育目的进行密度调整,通过合理的密度调控,保障树木有良好的营养空间,以利于培育良好的树形,提高苗木品质。endprint

3.3 抚育措施

3.3.1 中耕除草 榉树大苗栽植地每年需松土除草3~4次。每次松土除草后,应将杂草覆盖苗木根际保湿保墒。通过松土除草,防止杂草与幼树争夺土壤水分和养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提高土壤透气性,利于苗木根系进行呼吸作用,并促进土壤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土壤有机物的分解,促进苗木生长。

3.3.2 水分管理 3~4月对栽植地浇一次透水,促使根系和植株进入正常生长状态。11月份浇一次透水,以利于树木安全越冬。5~10月,当土壤干旱时应及时进行灌溉。进入雨季要控制浇水,梅雨季节及时排涝,防止长时间积水造成根系窒息死亡。夏季浇水最好在早、晚进行,每次浇水要浇透,防止浇半截子水和表皮水。

3.3.3 肥料管理 每年施肥3~4次,于4~8月份进行。施肥要结合苗木灌溉进行,在植株的四周挖穴或在种植行内开施肥沟,将肥料放入埋好。施肥掌握“前轻、中足、后控”的原则,即苗木生长初期,选用速效肥料;生长中期(速生期)施用氮肥;后期增施磷、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施肥量:l年生苗木,每667m2年平均施N、P、K分为7kg、4kg、5kg,腐熟有机肥1 600kg;2至多年生苗木,每667m2年平均施N、P、K分别为14~21kg、7~10kg、9~l0kg,腐熟有机肥2 000~3 000kg。

3.3.4 其它管理 (1)修枝。榉树发枝力强,顶芽常不萌发,每年春季由梢部侧芽萌发2~3个竞争枝,不易长出端直主干。为培育榉树通直主干,栽植后在苗木旁插一竹竿,将主干绑在竹竿上,防止主干弯曲,待主干枝下高达2m以上、胸径3~4cm时,去除竹竿。每年要进行抹芽、修枝,但修枝不可过度,否则进行光合作用的叶面积少,营养积累少,苗木生长慢。(2)纵伤。榉树树皮光滑,没有纵裂,紧包着树干,因此可用纵伤的方法,促进树干的粗生长。做法:待榉树胸径达3~4cm以上时,在每年春季榉树萌芽时,用刀对树皮进行几道纵切割,深达木质部。

3.4 病虫害防治

3.4.1 黄地老虎 黄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是多食性地下害虫,是危害榉树的重要害虫之一。1a发生3~4代,以幼虫在土中越冬。主要以幼虫危害幼苗,幼虫将幼苗近地面的茎部咬断,使整株死亡,造成缺苗断垄。防治措施:一是诱杀。用糖醋液或杀虫灯诱杀成虫。在第1代幼虫发生期的傍晚,将鲜草或菜叶在育苗地内撒成小堆诱集捕杀,用量30kg/667m2。二是人工捕杀。每天清晨,在苗圃检查,发现断苗后,可在其附近扒土捉虫,连续多次可减轻其危害。三是药剂防治。以在幼虫3龄前施药防治为宜,方法为:(1)撒施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0.5kg加适量水喷拌细土130~180kg制成毒土,每667m2撒施毒土25~30kg;(2)灌根。在虫龄较大、为害严重的苗圃地,可用50%辛硫磷乳油1 000-1 500倍液灌根。

3.4.2 大袋蛾 大袋蛾属鳞翅目、袋蛾科,其寄主多。1a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袋囊中挂在树木枝梢上越冬。以幼虫取食叶片,初孵幼虫自袋囊中爬出,群集于周围叶片上,后吐丝下垂,以丝撮叶或少量枝梗造囊护体,幼虫隐匿囊中,袋囊随虫龄不断增大,取食迁移时均负囊活动。3龄后,食叶穿孔或仅留叶脉。幼虫昼夜取食,以夜晚食害最凶。防治措施:一是人工除治。秋、冬季树木落叶后,摘除越冬袋囊,集中烧毁。二是药物防治。在幼虫危害期(6月上旬至10月上、中旬),用25%灭幼脲500倍液,或森得保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三是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昆虫天敌。大袋蛾幼虫和蛹有各种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如鸟类、寄生蜂、寄生蝇等,要注意保护和利用。

3.4.3 斑点病 榉树斑点病的病原是真菌。初期叶片出现褐色小斑点,周围有紫红色晕圈,斑上可见黑色霉状物。随着气温的上升,有时多个病斑相连,最后叶片焦枯脱落。该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25~30℃,在温度适宜且湿度大的情况下,孢子几小时即可萌发。当苗木生长进入雨季,若植株栽植密度大,通风透光差,株间形成相对稳定的高湿、温度适宜的环境,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复侵染,若不加以重视,可能会使病害大发生。防治措施:一是用50%多菌灵1 000倍液喷雾;二是通过密度调控,改善栽植地内的通风透光条件,破坏病菌孢子的萌发和病菌反复侵染的环境。

3.4.4 黄化病 榉树黄化病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是由于植株缺铁引起的叶子黄化现象,症状是嫩叶先黄化。防治措施:一是对轻、中度黄化的榉树,在其干基部钻若干小孔,将含有螯合铁的“绿亨铁王”药片按一定量施入,再封上小孔即可。这是通过树木导管的吸收将铁元素均匀输送到叶部,从而补充有效铁元素;二是对重度黄化的榉树,将铁元素营养液吊瓶挂在榉树主干约2m高处,直接给树木输液补充铁元素。三是对胸径6cm以上的榉树,在树干基部钻注射孔,深至髓心,而后将硫酸亚铁稀释液注入孔内;四是对榉树叶片喷施含铁元素的营养液,供叶片吸收铁。

参考文献

[1]佚名.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2]佚名.安徽省森林病虫害图册[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3]佚名.森林病虫害防治教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榉树栽培管理生物学特性
与榉树有关的回忆
莒南县榉树的生物特性及园林应用
山楂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盆栽红掌的温室栽培管理技术
如何浪子成君子
如何做好林业产业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