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植技术
2014-07-28胡智勇
胡智勇
摘 要:介绍了毛竹的生物学特性,提出了毛竹栽植技术,以供林业生产者参考。
关键词:毛竹;生物学特性;栽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2-117-02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又称楠竹,是我国竹类中用途最广、经济价值最高、栽植面积最大的竹种,是不可多得的可再生资源。毛竹的鞭、根、蔸、枝、箨等都可以加工利用,竹笋是美味食品。毛竹常绿挺秀,地下茎发达,是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的理想植物。
太湖县地跨东经115°45′~116°30′,北纬30°09′~30°46′,地形以中山、低山、丘陵为主。属中亚热带北缘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日照时数1 936.7h,年无霜期249d,年平均降雨量1 368.4mm。太湖县毛竹以片状分布为主,各地多有零星分布,截至2013年底,全县共有毛竹林面积4 119.8hm2,但同时也存在总体规模小,生产经营粗放,农民营造林技术水平不高,新造毛竹成活率偏低、成林慢等问题。为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绿化荒山,消除火灾隐患,太湖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太湖县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和《太湖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发展竹林作为为今后几年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笔者现将毛竹的生物学特性及栽植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生物学特性
毛竹是多年生常绿乔木植物,但其生长发育不同于一般的乔木树种,它是由地下部分的鞭、根、芽和地上部分的秆、枝、叶组成的有机体。毛竹不仅具有根的向地性生长和秆的反向性生长,而且具有鞭(地下径)的横向地性起伏生长。生长好的毛竹,一般都分布在海拔800m以下的丘陵山地。毛竹喜温怕寒,喜湿怕旱,喜酸怕碱,喜肥怕淹。毛竹枝叶常绿,根浅皮薄,喜湿润温暖气候,分布区一般年均温14~20℃,1月平均温度1~8℃,年降水量800~1 800mm。水分对毛竹生长的影响比温度大,在春季发笋季节尤其如此,毛竹的耐寒性也大于耐旱性。毛竹生长快、产量高,枝叶蒸腾作用强,鞭根系统集中而稠密,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鞭根既需要充裕的水湿条件,又不耐积水淹。
2 毛竹栽植技术
2.1 造林地选择及整地
2.1.1 造林地选择 毛竹造林,最好选择海拔800m以下的山谷、山麓和山腰地带。毛竹在黄棕壤、红壤、黄壤地区,土层深厚、湿润、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沙壤土上生长最好。干燥、多风、贫瘠的山脊、陡峭的山坡和容易积水的洼地均不宜发展竹林。
2.1.2 整地 造林地选择好后,应在造林前的秋、冬季进行整地,通常有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3种方式。在资金劳力充裕、地势平坦,尤其是发展笋用林的地方一般采用全面整地,深度30cm左右,并清除林地中的石块、树根、树蔸等。带状整地用于坡度为20°~30°的造林地,沿等高线带状垦挖,带宽及带间距离可根据竹种及植被条件确定,一般毛竹移秆造林带宽3m,带距2m。块状整地主要用于坡度大于30°的造林地,按品字型设置穴垦,当坡面长超过200m,每隔100m保留3m左右的水平植被带,或修筑1~2m宽的环山林道,以保持水土;也可根据具体情况,保留山顶、沟边地段的自然植被。
2.2 适期造林 一般来说,竹子造林除大伏天、冰冻天和竹笋生长期外,其它时间均可种植,但毛竹以早春为好,春季雨水多、湿度大,造林成活率高,竹鞭生长快。
2.3 造林方法选择
2.3.1 移竹造林
2.3.1.1 选择母竹 栽竹不同于种树,不能指望母竹长大成材,而是靠其所连的竹鞭抽鞭发笋,蔓延成林,所以选母竹是从竹株来选竹鞭。一般2~3年生,分枝较低,枝叶繁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胸径3~6cm,鞭芽饱满的竹株为母竹。竹竿过于粗大,挖掘、运输、栽植都不方便;分枝过高,影响成活;带鞭过老,鞭芽失去萌发能力,都不宜选作母竹。
2.3.1.2 挖掘母竹 首先判断母竹竹鞭走向,一般毛竹竹竿基部弯曲的内侧是竹鞭所在,最下一盘分枝方向与竹鞭走向大致平行。根据竹鞭的位置和走向,离母竹40cm左右挖土找鞭,按来鞭20~30cm,去鞭40~50cm的长度截断,带土25~30kg取出。毛竹根的再生力弱,一经伤断或干燥萎缩,很难成活,挖母竹时,要注意保护鞭芽,少伤鞭根,不要猛摇竹竿,以免松离带土,扭伤母竹与竹鞭连接的螺丝钉。母竹挖起后,削去竹梢,留枝2~3盘。
2.3.1.3 运输母竹 母竹运输的关键在于保护笋芽和螺丝钉不受损伤和母竹不失水,尽量选择阴天或夜间运输,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在装卸车时防止震落宿土,损伤芽和根。远距离运输母竹时,必须将竹蔸、鞭根和宿土一起包好扎紧。
2.3.1.4 栽植管理 母竹运到造林地,要及时栽植。栽竹要做到深挖穴、浅栽竹,下紧围(土)、上松盖(土)。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22~30株/667m2的造林密度,挖长120cm,宽60cm,深50cm的栽植穴,栽植穴的长边方向应保持一致,在坡地上,长边要和等高线平行。栽前有条件的地方,将腐熟有机肥、饼肥和适量复合肥拌土填入栽植穴内,再回表土大半穴,把母竹放入穴中,使母竹宿土团略低于地面为宜。注意保持竹鞭呈水平状态,来鞭靠壁,去鞭先端留有余地,以利鞭芽发展。竹竿的走向应顺其自然,不必强求直立成行,竹蔸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分层围土,不可在鞭上方踩踏,防止损伤笋芽。栽后浇足定根水,覆土培成馒头型,高出地面5~10cm,最后覆一层草。如天气干旱,土壤干燥,可打浆栽植。如母竹高大,在当风地方栽后应设架支撑。
2.3.2 移蔸造林 把选好的母竹离地面15~30cm处截去竹竿,用蔸栽植。此法运输方便,栽后容易管理,竹蔸和鞭根不易失水,有利于成活,但新竹细小,成林较慢。
2.3.3 实生分蘖苗造林 由毛竹实生苗分蘖繁殖而来的分蘖苗,生活力强,可塑性大,造林成活率高。方法是:从圃地挖取2~3年生分蘖苗,分为3~4株1丛,根带宿土,减去梢部1/3,适当疏叶。在已整好的造林地上,按40~60丛/667m2的造林密度开穴,穴的长、宽、深各为30cm。栽植深度比原来深3cm左右,浇足定根水,壅土成馒头型,以防积水。就近栽植,不要包扎,远途运输,要把根部包扎好,以防失水干燥。
2.3.4 移鞭造林 只移竹鞭不带竹竿。选2~5年生,根系健全,鞭色黄而有光泽,鞭芽饱满,粗壮的竹鞭造林。挖取后切成1~1.5m长,切口要平滑,挖时注意不撕裂竹鞭和损伤鞭芽,多留根,带宿土,栽时将竹鞭平放栽植穴内,覆土略高于地面,压实并覆草,一般每667m2栽植穴为40~50个。此法缺点是新竹细小,成林时间长。
2.4 幼林抚育
2.4.1 灌溉排涝 新栽竹林,鞭根受伤,枝叶蒸腾又大,容易失水,如遇干旱,要适时适量灌溉。毛竹怕涝,要及时排出积水,以免引起烂根烂鞭,竹株死亡。
2.4.2 松土除草 新造的竹林地,杂草容易滋生,要及时除草松土,松土深度一般为15~20cm,将杂草翻入土中,充作肥料。在带状或块状整地的幼林地,应在母竹周围松土扩大,深度30cm左右,2~3a内达到连片全垦的要求,以利扩鞭。除草松土时,注意不要损伤竹鞭、竹蔸和笋芽。
2.4.3 竹农间作 新造竹林1~3a内,可进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要注意以抚育竹林为主。在抚育时,注意不要损伤鞭根、竹蔸和笋芽。间种的绿肥,最好就地翻埋土中。
2.4.4 施肥培土 新造竹林最好在秋、冬季施土杂肥等有机肥料,以提高土温和有利于行鞭孕笋,在春夏季节,宜施用化肥等速效肥料,还可压青、埋青诱导竹鞭向外扩伸,促进成林。遇到露根、露鞭或竹鞭摇动,要及时培土。
2.4.5 间伐抚育 幼竹竹林一般是量多而细小,丛状分布,疏密不均,适当的进行间伐抚育,去小留大,去老留幼,去弱留强,去密留疏;还可挖掘一些生长健壮而稠密的竹株,用来造林和补植。幼林在抽枝后展叶前,折去梢部,去掉顶端优势,可促进枝叶的生长和竹鞭的延伸。秋后进行全面检查,当母竹死亡率在15%以上时要进行补植。 (责编:张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