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程下小学语文的几种情境教学方法
2014-07-28董陇萍
董陇萍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教以生为本”, “学以悟为根”;“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活学”。 情境教学以其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探微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情境教学,以它独特的魅力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使学生在高昂和愉悦的情绪中,随问而思,随引而发,时而凝神谛听,时而驰思遐想,从而收到可喜的教学效果。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下面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一、表演情境教学
故事是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诸多要素组成的,其特点是内容丰富,情节完整,角色不同,个性鲜明。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故事性强的篇目,特别适宜表演。教师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不同角色之中,深刻体验不同角色的个性,这种表演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而且创造性思维也能得到提高。如教学《矛与盾》一文,在学习理解课文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课本剧作业。为了完成这道作业,学生之间会主动合作完成:他们通力合作,在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基础上改编成剧本,然后选派胆子大的同学上台表演,他们自己动手做简单的道具,一根晾衣服用的竹子,稍做加工,就成了“矛”,一片荷叶便是“盾”。这样,在完成这道作业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在课本剧的表演过程中,同学们入情入境,把课文故事表演得栩栩如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联系生活实践,加入一些自主创作的语言,如:“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快来看啊!”“货实价真,啥钱啥货,没有卖错货,只有买错货”。学生在表演时,不仅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能力等。
二、问题情境教学
读书贵在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设问题情境,要尽力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做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脑子积极主动地转动起来,促进观察力,思维力,表达力的发展。袁卫星说:“语文是眩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之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是魏王的老骥之志,是诸葛的锦囊妙计;是君子好求的《诗经》,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从这些优美的描绘可以看出语文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是一把开启心灵的钥匙。例如在讲《称象》一课时,我先用课件播放了一头又高又大的大象,让孩子们从视觉及心理上感受到它的大、重。接着问学生:“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又高又大的大象的重量?”学生满腔热情地思考、探索这个问题,积极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后来我就与学生对提出的解决方案一一商讨它的可行性,最后引出曹冲利用水的浮力这一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的办法。这样根据学生所掌握知识的局限性,巧妙地利用设问,使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迫不及待地想得到正确的结论来创设问题情境,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想象情境教学
新课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要学好语文,就必须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渴望快乐和幸福的小女孩第三次擦亮了火柴,在奇异的火光中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我抓住“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这一灵动鲜活的语言,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个快乐的小天使、可爱的小精灵在对小女孩眨眼睛,你知道这眨着眼睛的小画片在对小女孩说什么悄悄话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是快乐王国的精灵,你愿意和我一起去遨游世界吗?”有的说:“寂寞的小女孩,你愿意和我跳一曲舞吗?”有的说:“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叫什么名字,你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有的说:“可怜的小女孩,你冷不冷?我有一件礼物送给你,你喜欢吗?”这样,情境的创设唤醒了孩子们的爱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有了进一步的感悟。之后,我就让学生带着这种对文本的体味朗读相关段落,每一个学生用她的语言,她的眼睛,还有她的神情告诉了我,她们在用心读,读得情深,读得意浓。
四、创设渲染感人氛围情境
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学习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学中依据教材内容,运用听音乐的方法制造气氛,一首动听的歌曲或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月光曲》一课,课前让学生欣赏了贝多芬的《月光曲》,就可以理解课文所描述的美丽的意境,也可以了解贝多芬在作曲上的高超技艺。在朗读教学中,如果能配上情调和谐的音乐作背景,就更能给学生一种直观的感受,从而营造出更强烈的情感氛围。背景音乐的选择要同范读课文的语调一样。
五、多媒体情境教学
现代电教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对创设一定的情境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放录像,播放课件,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一课时,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英勇斗争的精神,应该让学生亲眼看看泸定桥究竟险到什么程度。采用录像教学,设置教学情境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学生看到了连平时有木板时走起来都像打秋千似的险桥,红军战士却要在只剩下铁链的险上加险的泸定桥上边铺木板边冲锋,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听到了似真枪实弹的呼啸声……这一切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战火纷飞的战场上,那激动的心情,那对红军战士的敬佩之情便由然而生。由此,学生进一步领略到了课文中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是能战胜任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形象。
六、小结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美国知识管理学家德鲁克(Drucker)说,知识社会要求其所有成员学会如何学习,因为知识的本质是经常发生变化的。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语文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语文知识,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