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初中历史教学初探
2014-07-28郭太杰
郭太杰
摘 要: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的,也就是说教学只有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开始占主导地位,慢慢发展到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思维活动,他们也喜欢听历史故事,有英雄主义意向和强烈的好奇心理。本文分析了如何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基础,从而搞好初中历史教学。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激发兴趣 ;学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
初中学生能够学习一些比较系统的科学知识,但思维多停留于事物表面。常思索一些滑稽,有趣的事物。只有充分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水平,才能科学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搞好初中历史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达到这个要求,初中历史教学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教师要依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衔接。例如:孔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中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大教育家孔子,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首先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例如,提供教坛讲故事。小学的历史学习是以故事形式进行的,初中学生已了解与初中课文有关的一些故事。让学生将小学了解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又如,巧设,“思维自惊奇而开始”。惊奇和疑问也是兴趣的渊源,只有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他们才愿意去进行探索。学习“祖国境内的远古人类”一课,设计一个问题链: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吗?人与猿有什么不同?人是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国境内最早的居民是谁?他们长的什么样子?吃什么东西?住在哪儿?把每个问题假设为一个“宝藏”,解决一个问题等于发现一个“宝藏”。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让学生到历史的隧洞中去寻宝。学生随着教材内容的展现,不断地发现,在成功的喜悦鼓励下继续前进。
三、加强学法指导
1.回答问题。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進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2.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3.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4.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四、把历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
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历史就是历史,与社会现实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讲的也是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相差很远,使学生感觉历史和他们的“生活情趣,生活经验以及关注点有很大距离”,历史与学生相脱离。但多媒体运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时,就很好多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在上课时,可以把一些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与历史联系起来,“恰当地再现历史情景,创造历史氛围”,“让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这样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他们的身边,历史不是那么远不可及,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就随着而来了。又如讲到《鸦片战争的影响》时,学生知道了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把香港岛割给英国,香港离开祖国怀抱已久,此时,教师可打破时空界限,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收回香港的令人激动的画面,英国国旗在香港降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缓缓升起,这样,把学生的情感引向高潮,对学生进行一次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的事情,时空相隔太远,学生很难体会当时的人物感受,理解历史事件的真实意义,认识历史现象的深刻底蕴,即使再悲壮雄浑的历史场景再崇高伟大的历史人物也很难激起他们心中的波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手段,利用多媒体形象再现历史,激发兴趣,不但能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我们老师在学术交流、课改创新等方面也能带来很多的方便。
另外, 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内容普遍较多,按传统教学方式来讲,难以完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被引进课堂后,老师就可以主动的根据实际情况调控教学节奏,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我们在讲完《太平天国运动》时,可以把后面的《义和团运动》调到这里来讲,比较它们失败有那些共同的原因,通过对比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另一方面也教会学生一种学习的方法,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历史学科固有的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的特点,使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对于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学生往往难以听明白。在课堂上使用自制的多媒体课件,分别演示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在路经重要地点时,能自动、醒目地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效果很好,大都能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需要注意的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以下两点: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有机结合,避免由“人灌”到“机灌”;正确掌握多媒体的需求时机,避免由“接受者”到“观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