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014-07-26江林数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情境同学课堂

江林数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学方法应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不仅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简单地说,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教学效果要明显,不能单纯地运用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既不能随心所欲,又不能对效益理解片面化,所以,有效教学注重成效化,要求教师的时间观念、效益观念逐步强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有针对性的有效问题情境

设置良好的问题情境,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旧知识体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使学生能有更大的兴趣投入到新的学习之中,引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特别注意情境创设的有效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

问题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和数学学习内容紧密相连,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因而,问题的设计必须有针对性。例如,在进行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对公式(a+b)×c=a×c+b×c有更深刻的理解,笔者让三名学生分别代表a、b、c这三个字母,第一次的时候,a同学和b同学坐在一条凳子上,同时伸出自己的一只手同时和c同学握手,这就表示:(a+b)×c;第二次的时候,a同学首先和c同学握一下手,然后b同学再和c同学握一下手,这就表示:a×c+b×c,每一个同学握手的次数是一样的就表示等式的两边是相等的,在这种情境中,同学们理解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乐学

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如果学生毫无参与兴趣与热情,教师耗费再多的心血也是枉然,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首要的先决条件。促进学生积极性的办法很多,归结起来实质就是要“吸引”学生。

(1)举例试试,由连续三个自然数组成的三位数是不是一定能被3整除?经过举例、分析,学生发现:这样的三位数一定能被3整除,也可以直接判断。

(2)举例分析,什么样的数可以不计算或少计算各位上数的和来判断能否被3整除?通过举例、比较、分析,学生发现:各位上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数肯定能被3整除,可以直接判断;一个数如果其中有两个以上数位上的数不是3的倍数,只要计算它们的和来判断,不必把这个数各位上的数都加起来,学生掌握了这些规律,有效地提高了判断的速度。

三、通过真实的实践式作业诱思导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引导,使学生参与和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适合自身条件的学习进度,运用合理的手段对学习思路进行引导,鼓励在学习中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自主学习是具有客观主动性的学习,它不是放羊似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打。为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使学生整个的数学认识系统得到激活,不必要把知识点直接全部展现出来,而是诱导学生思考的思维,把他们对知识探求的兴趣萌芽引入到对新知识和问题的主动探索上来。

案例:在学习了时间的简单计算后,出示中央电台某星期六的部分节目表,从中设问编题,加强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

7:00 焦点访谈 8:00 新闻早8点

19:00 新闻联播 17:35 动画城

19:31 天气预报 18:09 大风车

12:37 今日说法 16:09 东方时空

第一个问题:16:50小明开始做作业,他想看《动画城》,他还能做多少小时作业?

第二个问题:小明吃早饭时他爸爸正在看《焦点访谈》,小明吃早饭大约几点?

第三个问题:《大风车》节目到《新闻联播》节目有多少分钟?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照顾到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加强学生的生活意识应用练习,有的学生把老师的作业当成了负担,主要就在于教师忽视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老师需要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将会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独立思考。

四、合作教学既要重形式又要重实质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地坐着,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们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之间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

那么如何体现有效的合作呢?在进行课堂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对学生有一个准确的估计:这个问题有必要合作吗?这个问题如果有难度就要协助学生来解决,但是我们也要最大限度的去发挥学生之间优帮差的优势,达到最有价值的合作,促使有效的合作达到最优化,在具体活动中还应注意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

例如,在指导学生做这样一道应用题的时候:好马每天走120千米,劣马每天走75千米,劣马先走12天,好马几天能追上劣马?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点明这是一道追及问题,给出追及问题的公式,即:追及时间=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路程=(快速-慢速)×追及时间,然后再给出解题的步骤:第一步先计算劣马先走12天能走多少千米?第二步再计算好马几天追上劣马?

这样等学生给出了正确的分步算式以后:(1)75×12=900(千米)(2)900÷(120-75)=20(天)再指导学生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75×12÷(120-75)=900÷45=20(天),从而达到有效的合作教学。

合作过程中教师难以顾全每一个学生,教师要成为学生中的一名,渗透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并通过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指导活动,使学生间的合作起到实效。

[参 考 文 献]

[1]吕广汉.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J].文教资料,2006(2).

[2]谢茂华.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5(8).

[3]亓新平,邱彩萍.学生自我能力一议[J].陕西教育,1998(6).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情境同学课堂
欢乐的课堂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