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2014-07-26蔡春华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7期
关键词: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

蔡春华

摘 要:新课程改革旨在开展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教师要能通过多种方式渗透给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帮助学生寻找自学策略,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物理;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中学生这种自主探究能力需要教者凭借各种教育教学途径日积月累地熏陶和培养而形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笔者做了以下探索,得到一些体会。

一、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树立正确教育思想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有潜在的和显在的学习主动性和独立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自觉从“知识权威”下来,不要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去积极求索“发掘学生潜能”的途径和方法,这样,正确的学科教育思想便会在我们的求索实践中自然产生。比如:许多教师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缺少思考和研究,盲目跟风,把自主探究作为物理课堂的点缀,使其沦落为苍白的存在。于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课堂上一会儿并桌子讨论,一会儿又自主探究,一会儿又是小组代表对研究成果展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到最后,结论还要靠老师实验演示得出,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这样的自主探究课堂等于是表演,流于形式。

二、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课堂是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渠道,要使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教学课堂的设计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避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更多地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一)注重新课引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新课程的导入既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教学设计应注重新课的导入,新课引入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进入课堂的快慢、对知识渴望的强弱,当有问题时,学生对寻求知识积极性就高,从而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先决条件。如在学习“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在新课引入中,拿出一副近视眼镜(同时也可叫带眼镜的同学摘下眼镜),要求同学放在书本上方,请同学们观察字的大小,并适当改变眼镜离书本的距离,看字的大小有何变化。这样的新课引入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接着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以下问题:(1)凸透镜除作放大镜外,有无其他用途?(2)当物和像分别在凸透镜两侧时,能否成像?成的像是虚象还是实像?正立还是倒立?(3)根据需要可否将凸透镜做成其他形状?(4)凸透镜所成的像能否缩小?(5)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他镜子是否有此作用?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合作协调发展,在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探究学习机会的同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的共同认识,反过来群体的行为也将影响学生个体的发展。

(二)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增强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学生在自主探究时,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相反,更需要教师的正确引领,在恰当的时候,教师要增强主导作用。第一,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精心准备、策划;第二,学生在讨论时,教师以听、看为主,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提高科学探究的积极性;第三,教师应迅速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做哪一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如在探究“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若教师能按以下步骤做适时指导,既不会耽误太多的时间,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1.将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并排的筷子上,相距4厘米左右。

要学生猜想:①当用吸管从两个乒乓球的中间吹气时,两个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如何?②当用吸管从两个乒乓球的外侧吹气时,两个乒乓球的运动方向又如何?

请学生交流自己的猜想,并试着说明自己猜想的理由。

学生设计实验,自主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此时,教师应适时加以引导,提出问题:乒乓球为什么总是向着空气流动速度快的一侧运动呢?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若有的小组在探究时有困难,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流速大的地方和流速小的地方相比,压强的大小和流速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进行交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后,教师再次发挥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完成课前实验现象的解释:“从漏斗口向下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三、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进行一些实验操作的训练,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探究的过程,使其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都得到提升。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要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得到的数据应该如何处理”“如果条件改变了,结果会怎样”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去发现,自己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学生学习《压强》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来表演订钉子:一个是尖的,另一个是钝的,让学生分别用锤子将钉子钉入木头里,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接着引导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其中,利用圆珠笔或三角板,分别用手指压住其两端,体验一下两个手指的感受。此生活情景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纷纷提出了各种物理问题:“为什么尖端的钉子更容易钉进去?钝的不容易而且要更用力?与圆珠笔两端接触的手指,尖端痛而平端不痛(三角板一样)?”教师提问:“实验结果和你的猜想吻合吗”等等。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等,增强了学生自主探究意识。

四、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兴趣

只有接纳并内化了正确的学科教育,我们才有可能创设出开放的教学情景,才有可能实现“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的教学格局。研究物理问题时,鼓励学生“异想天开”的见解,在创造性的活动中逐步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将来他们能够真正去创造、去发明,为把学生培养成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教师在电学的一节课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灯泡标有“220V 30W”字样,大家想想看,能从这个灯泡上问出哪些问题呢”?同学们一听是自己提问,兴趣就高了,连平时听不进课的同学也兴致勃勃,还提出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问题,比如:(1)这些字样的含义是什么?(2)该灯炮在照明电路中,什么时候最容易烧坏,为什么?(3)该灯泡烧坏以后把灯丝搭起后使用,亮度有什么变化?(4)该灯泡正常工作时通过的电流有多大?(5)1度电可以供该灯泡正常工作多久?(6)该灯泡正常工作10小时消耗的电能有多少焦耳?合多少度电?(7)该灯泡正常工作10小时可使标有“3000r/kwh”的电能表的表盘转多少转?(8)当把该灯与标有“220V 45W”字样的灯泡串联接入220V的电路中,两灯泡的实际功率多大?哪个灯泡亮些?(9)若只有380V的电路,要使灯泡正常工作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这个电阻的电功率应为多大?它一分钟产生的热量有多少?以上学生的大胆提问,几乎概括了初中电学的知识点。学生所提的问题很多,大大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待一个个问题得到自主解决的时候,学生就体会到了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喜悦。课堂既轻松又让学生占主动,让他们在学习中目的性更明显,这是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的功劳。这一开放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解放运动,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地生成、发展、提升。

(责任编辑:张华伟)

猜你喜欢

中学物理新课程教学方法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仿真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中学物理“智慧课堂”构建探究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