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痛安胶囊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观察
2014-07-26王自辉张雅兰王晓媛段旭东
王自辉,张雅兰,王晓媛,段旭东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外科,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聚合性痤疮(Acne conglobata)属毛囊闭锁三联症之一,初发于青春期,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病情相对严重,多有家族史,与遗传有关。有些病者有细胞免疫功能缺陷。目前单纯运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笔者自2009年1月~2013年6月,采用中药结合治疗聚合性痤疮68例,并作了对比观察,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系门诊患者,符合聚合性痤疮诊断标准,按配伍组设计选择患者,由两名同年资医生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治疗。治疗组68例中男55例,女13例;年龄18~34岁,平均25±2.0岁;病程1~11年,平均4.3±1.2年;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16~35岁,平均23.0±2.0岁,病程1~7年,平均4.6±1.2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 标准好发于面额、胸部和颈后部,以及后背、臀部,损害呈多形性,包括大量黑头粉刺、丘疹、脓疱、囊肿、脓肿、和窦道及瘢痕等,为集簇性发生,经过缓慢,常形成疤痕疙瘩。临床特征为有许多融合性的粉刺、大脓肿、囊肿和窦道形成,以穿透性脓肿和不规则瘢痕形成为特征[1]。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2.2.1 风热证 颜面部多见,白头或黑头粉刺多见,舌苔薄黄,脉数。
1.2.2.2 湿热证 皮肤油腻,以疼痛性丘疹和脓包为主,伴口臭、便秘,舌苔黄腻,脉滑。
1.2.2.3 血瘀痰凝 皮损以结节、囊肿为主,色暗,反复发作,易形成瘢痕疙瘩,舌质紫暗,苔滑或腻,脉涩或弦滑。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治疗前30天未用过与本病相关内服药,7天内未用过与治疗相关的外用药者。
1.4 排除标准 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化学物质所致的职业性痤疮;药物引起的痤疮;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病,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基础治疗 所有患者取创面脓血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口服,一般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主。
1.5.2 治疗组 基础治疗加用肿痛安胶囊(河北奥星集团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8g/粒)口服,0.56g/次,3/日,并外用肿痛安胶囊药粉,以麻油调成糊状涂敷患处,2/日;对照组:基础治疗和外用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江苏中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2×20克),2/日。每组均连续治疗观察15天,两组间在疗程结束后做最后疗效判定。
1.6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有关痤疮的疗效标准制定。痊愈:皮损完全消退,仅留有色素沉着,无新的皮疹发生;显效:皮损消退70%以上,新的皮疹少于5个;有效:皮损消退30%~69%,新的皮疹少于10个;无效:皮损消退不足30%,或无明显变化,甚至加重。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如表1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6%(临床痊愈36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5例);对照组总有效率83.3%(治愈10例,显效6例,有效6例,无效8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治疗后两组疗效对照表(例数,%)Tab1 Currative effects of Zhongtong'an capsule in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3 讨论
聚合性痤疮是痤疮中一种较重类型,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主要与皮脂产生增多,毛囊口上皮角化亢进及毛囊内丙酸痤疮杆菌增殖有关,也有一定的遗传免疫因素。临床上表现为面部、上胸及后背部等皮脂腺发达部位出现皮损为丘疹、粉刺、脓疱、结节,伴有皮脂溢出,继之皮损逐渐融合,成为囊肿,触之柔软有波动感,破溃后流出恶臭的脓性或黏液性浆液,形成窦道,在皮下彼此相通,在皮肤上成为萎缩或增生性瘢痕。
祖国医学认为痤疮归属于“粉刺”、“酒刺”、“青春蕾”、“面疮”等范畴[3]。多由先天肾阴不足,复加后天饮食不节,嗜食辛辣厚味,肺胃郁热,夹痰湿循经上蒸于面部,郁阻气血于毛窍,遂生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肺风粉刺》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痤疮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从而形成聚合性痤疮,病机当属痰湿瘀滞,化生湿毒而成。对此已有医家提出解毒化痰散结的治疗方法[4]。
据此辩证,我们选择属风热、湿热和血瘀痰凝证痤疮患者,采用肿痛安胶囊内外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肿痛安胶囊缘自宋代的《普济本事方》之玉真散化裁而成,此方原治破伤风牙关紧急,口撮唇紧,角弓反张,对各种骨关节疾病有疗效。经现代医家体外抗菌活性试验[5]发现,肿痛安胶囊对多种临床分离的G+和G-致病菌如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有较强抑菌效果,能起到明显抗菌消炎效果,对头面部和体表感染疗效极佳。经临床应用观察,肿痛安治疗聚合性痤疮,能加速炎症吸收,具有解毒消肿、行痰散结功效,促进创面平复,具有生肌敛疮功效,长期应用,患者复发率远较常规抗生素治疗为低。
肿痛安胶囊组成以天南星、制白附子为君药,化痰消肿散结,以天麻、僵蚕为臣药,加强化痰散结、通络止痛之效。防风、羌活、白芷为佐药,祛风除湿,消肿排脓。三七活血止血,通窍止痛作为使药。全方组方严谨,配伍精湛,临床治疗痰湿瘀滞型聚合性痤疮具有较好的疗效,长期口服安全性较高,本研究验证了肿痛安胶囊的有效性,为临床难愈性座疮及其他体表感染的疮疡治疗提供了很好的选择药物,中药应用可避免耐药现象的出现,减缓长期大量抗生素治疗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江苏: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1169.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M].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258.
[3]欧阳恒.新编中医皮肤病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0: 470.
[4]单敬文, 翁丽丽, 聂明, 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性痤疮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量元素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24(10): 2425-2427.
[5]陈斌, 王峰, 李文华.肿痛安胶囊抗菌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07): 1085-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