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加强中学合唱教学的必要性
2014-07-25文/张坤山
文/张坤山
摘 要:中学举办合唱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尊重他人、齐心协力等良好的品质。一所学校合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是该校音乐教育水平、音乐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重视和加强开展中学生合唱教学,不仅是必需的,更是必要的。
关键词:中学合唱;教学;必要性
合唱是指一群歌唱者分成高低两个以上的声部,演唱同一首乐曲的歌唱表现形式,它是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然而,目前很多中学特别是农村中学,把主要精力用于文化课的教学,根本无暇顾及音乐教学,老师尤其认为合唱训练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因此,对开展合唱活动观念淡薄。其实,这存在着错误观念和教学误区。开展合唱教学,举办合唱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尊重他人、齐心协力等良好的品质。可以说合唱的普及程度,标志着一个地区的音乐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而一所学校合唱艺术的繁荣和发展,是该校音乐教育水平、音乐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因此,重视和加强开展中学生合唱教学,不仅是必需的,更是必要的,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合唱是一种需要全身心参与的音乐实践活动,当学生亲身参与合唱,在听到自己与其他队员所唱出的美妙歌声时,不仅会在心中产生一种参与体验的极大满足感,而且能使人大脑轻松、精神愉快,从而能够达到满足人的情感生活和精神食粮的需求。
对中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是孕育情感的重要时期,合唱教学能够提供充分的情感体验与情感表现的机会,因此在合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让他们体验到参与表现后的审美愉悦感,而且还能逐步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二、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合唱教学是中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涉及的音准是合唱艺术最基本的要求,良好的音准对于合唱艺术的整体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唱中多声部的和声效果、音色的和谐统一,是合唱队通过日常多声部视唱练习,并直接体验各种音乐要素,感受旋律的发展趋势,感受和声的色彩变化,体验声部平衡与和谐的结果。良好的听觉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创造力,通过长期的视唱、练耳,还会使人的大脑、眼、耳、口等各个器官协调一致,从而锻炼了学生的反应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三、合唱教学是一项群体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共同协作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没有一个东西像合唱这样,一个人搞好了,会影响大家。”一个合唱队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组织合唱活动,进行合唱训练本身就蕴藏着学生认识社会,实践社会交往的教育时机。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娇宠、家庭的熏陶,使得孩子们的自我意识强,个性鲜明,集体观念很薄弱,缺乏合作精神,而合唱则是要依靠团队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方式,在合唱中一切成员都要听从指挥,不能突出个性,按照指挥和乐曲的安排,通过各声部的精诚合作,使得各声部之间相互融合和配合,实现音色更为和谐、整齐、统一,这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高度的纪律性及遵守规则的习惯,形成集体意识,形成与他人协作的态度,养成与他人合作的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
四、合唱教学所升发形成的合唱艺术,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向心力及凝聚力
我国的合唱历史不过百年,但它告诉我们,凡是参加过合唱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演唱那些情绪激昂的歌曲时,会令人精神振奋,特别是爱国主义歌曲,它们都是寓艺术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的。
如,抗日时期,民族的危难引发了中国合唱的爆发式成长,涌现出了几十个歌咏团体,他们演唱了《游击队歌》《到敌人后方去》《救国军歌》等优秀爱国抗战歌曲。特别是产生于1939年的《黄河大合唱》,是影响最深远的一部代表作,作品以黄河为背景,共八个乐章热情地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的灾难,向全世界和中国人民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黄河大合唱》带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延安合唱运动”。它用雄浑的歌声唤起了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抗日救国的阵营中来,并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当代学生在合唱这首曲子时,怎能不激发起内心此起彼伏的爱国主义热情?
五、合唱教学所升发形成的合唱艺术,最终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提高国民素质,必须从学生抓起。合唱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身心健康、审美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精神人格得以完善。有着一千多年合唱历史的西方国家认为合唱是净化人类心灵最好的方式。在美国大学里,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合唱是必修课,从周一到周五都有两个小时的合唱课;在日本的教育法规中将合唱以明文形式确定,儿童自六岁起就必须接受合唱教育。前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亚说:“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替代的重要形式”,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合唱是衡量国民素质高低的标准,一个具有良好合唱教育体系并且国民整体合唱水平和修养较高的国家,它的国民素质一定是高的,并且它的经济一定比较发达。
综上所述,合唱不仅给人以审美享受、净化心灵、陶冶性情,而且能够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增强自信,学会配合、理解、接纳及欣赏他人,并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及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促进学生健全品格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强烈呼吁每所学校重视合唱教学,使每位学生积极参与到合唱中去,让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声唤起大家对音乐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在美的感化中使思想道德得到激活与升华。
参考文献:
[1]孙小钧.情系合唱,关爱教育.歌唱艺术,2012(1).
[2]顾玉虎.提高合唱队员的听觉“免疫力”.中国音乐教育,2011(5).
[3]梁茂春.百年中国合唱潮.歌唱世界,2014(1).
[4]王建柱.感受历史,感受合唱[N].音乐周报,2000(7).
[5]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6]屠益军.音乐教育中合唱活动的作用[J].上海教育,2003(B).
编辑 马燕萍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