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学专业色彩教学体会

2014-07-25何楠

大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色彩美术建筑

何楠

[摘要]建筑教育美术基础课的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文章结合教学实践试图就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色彩能力,谈一些个人体会。

[关键词] 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TU-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115-02

建筑教育美术基础课的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主要的必修课之一。色彩是绘画中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是建筑形态的另一重要表现特征,它作为感知要素很容易被人感觉。有分析认为,人在空间中首先感觉到的是色彩,其次才意识到形。因此,在建筑美术色彩课的教学中,就如何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色彩的能力,笔者根据教学经验,结合建筑美术色彩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体会。

一、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认知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色彩构成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习色彩构成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发挥创造力,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色彩认知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服饰搭配,家居装饰中去观察和联想,如:色彩在服饰的运用上,常由于性别、年龄、身份不同,身材、肤色、性格差异以及环境与气候的因素而存在着区别。一般的习惯性应用原则是男性一般喜欢冷色系,而女性多喜欢暖色系,女装配色比男装配色的范围要广,同时色泽艳丽是女性的普遍追求。不同的年龄结构在择色上也有区别,如:纯色活泼、跳跃感强的色调适合儿童视觉心理;而中、老年则普遍喜欢素雅平和的色调。色彩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身材和肤色。较胖的人适合穿冷色或深色调的服饰。较瘦的人宜穿暖色系或浅色的服饰。皮肤白的人穿粉色色彩特别好看,皮肤棕黑色的人适宜对比强烈、纯度高的色彩。考虑环境与气候因素,如:外出、工作、郊游,穿着需轻松,用色宜朴素;而喜庆宴会,则以华丽色彩的服饰为宜等等。还有家居的装饰色彩的运用,如:书房的设计采用深色调的家具、地板和装饰窗帘,书香扑鼻,木色盎然,显示出浓郁庄重、简约典雅的风格。又如:儿童用房的设计,蓝色的主色调,简洁明快,象征着青春的活力,显示出儿童居室独特的个性,同时宁静悦目的蓝白色调不仅创造了空间的气氛,而且开展或充实了空间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分析

刚进学校的部分学生,学习色彩课时只知道多练,往往忽视了对理论的学习(色彩知识、色彩心理、色彩调配),不知道好色彩的标准。在色彩教学中展示生活当中采用色彩构成形式设计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色彩构成在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引起学生的兴趣,明确学习色彩构成的目的和意义,欣赏范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让他们分析画面中色彩变化的规律,总结特点,有针对性地结合色彩理论知识进行分析讲解。在色彩教学中运用分析的方法,让学生多看一些色彩绘画的作品,如:宋朝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整幅画笔法精密,色彩强烈,景致开阔,内容丰富。特别是此图在青山绿水中体现光的方面有独到之处,画家通过色调的浓淡虚实,表现山水的明灭隐现、景物的高低远近,而在统一的青绿色调中透出的一些赭(zhe)石色,互相对比,更加强了一种迷人的阳光扑面之感,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朝气。西方印象派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的绘画作品,他们把色彩和光线作为主要课题进行研究,捕捉物体表面在自然光线照耀下,呈现出的微妙色彩变化,表现物体受一定环境的影响和在固定时间内给人的视觉感受。还有法国德拉克洛瓦的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自由引导人民》,自由女神形象及背景的色彩是明显的暖色调,而战斗的人群却隐在浓重偏冷的色调中,还有自由女神与无畏战士形成的明暗对比,理想形象和现实形象形成的主次对比,也都使作品的形象更为鲜明,气氛得到强化。让学生从观察作品中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并悟出其构图和色彩运用的技巧。

三、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小色稿训练是观察和表现自然界中色彩的整体关系最有效的途径。画小色稿时间很短,可以很快地捕捉学生的第一色彩感觉,快速准确地勾勒出画面,让学生学会整体的观察,学会画出大色彩关系,注意局部的刻画与概括地整体表现;画小色稿有利于捕捉转瞬即逝的色彩感觉能力的培养,是每个学生学习色彩绘画必经的基础阶段,它是快速掌握色彩绘画的一条捷径。学生在写生和创作前,先要有目的地准备练习画些小色稿,来进行色调、空间、构成和造型等方面的练习,从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一认知规律去练习,注重色彩训练的整体与局部的关系,经过几次试画后便会从总体上增强对物象整体色彩的把握,从而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驾驭画面的关系,如:范画的选择,画面物象不要过多,画面的关系也不要太复杂。若画面上有几个(或几种)静物,要做到突出画面主体;若有几种物品同时出现在画面上,就要在视觉上分清主要与次要。画小色稿纸张不宜过大,画幅也不要大,大了就会占去较多时间,一般以画一个半小时为宜。比如:主要的应放在前,次要的应放在后;主要的画面物象要大,次要的画面物象要小;画面物象要有高有低,有大有小,有明有暗。物与物之间的安排要做到密而不挤,疏而不散,疏密相间;物与物之间互相呼应,不要互不搭界。要画得明确、整体,不能面面俱到,注意颜色协调,做到简约、概括、准确(形体准、色彩关系准)。总之,画面结构既要集中统一协调和谐,又要变化多样。

四、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表现能力

建筑美术色彩教学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一个有效手段。在建筑设计快题里,快题图整幅图画面的色调统一是关键。作图时不论是局部上色还是整体上色,心中始终要有全局意识。在上色环节,用色不宜过多,而应注重色彩的搭配与呼应,用色过多时,图面易“花”、“碎”、“乱”和“脏”。在大面上不要选用较为“亮”和“艳”的纯色,而应用调和色或灰色系,即使是红和绿,也不要用大红或翠绿,在小色块上可用较为“亮”和“艳”的纯色增加对比,如:配景人的衣服或旗子等小色块部分,可用灰色系。在图面的整体冷暖色调上要有主次,要么以暖调为主,辅之以冷调用以对比,要么以冷调为主,辅之以暖调用以对比。在透视图的进深层次上,一般近处偏暖,远处偏冷,如:通常在表现远山时多用冷灰或青色系列。在建筑的一个面上,用色方面一般上部偏深,下部偏浅,中部靠下部位偏浅以及左右两侧偏重,中部靠右部位偏浅等处理,可看做是抽象的仿退晕效果。在墙面、玻璃窗、地面以及前景树等部位的上色可运用复色原理进行,即一个面上用同色系的深浅两种色绘制,先浅色后深色,且浅色面积需大于深色面积,另外注意深浅两色的差距不要太大,接近一些为妥。

五、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提高建筑学专业学生对建筑教育美术课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教学以书本为主、从概念到概念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而变为一种促进学生成为教学主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中真正的审美体验者,我们应该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消除其依赖教师的心理,“授之以渔”。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思维。只有贴近学生和教学实际,与学生加强交流,相互尊重,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与学,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才能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创作过程的了解,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美术课。因此,培养学生兴趣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首先,应该深入地了解对象。例如:借助实地参观和资料阅读等形式逐步认识和理解美术色彩,尤其是那些优秀绘画作品,了解它们的目的、意义,思想境界、艺术理念、构思意图,空间艺术和造型艺术,从而真切地为它们的魅力和价值所折服、所感动,激发起学习建筑、创作建筑的热情和渴望;其次,在设计实践中培养兴趣。通过参与具体的设计活动(包括课内、外多种设计实践形式),获得对建筑设计的生动体验和鲜活感受。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培养其艺术审美思维,又能使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给予学生完善的指导。

六、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在建筑美术色彩教学中,只有加强美术审美方面的训练,上好美术欣赏课,了解美术史和一些画家及作品;多进行审美方面的活动,如:参观画展;加强提高审美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如: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和服饰等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学习;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觉能力、色彩造型能力以及对色彩美感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七、结语

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训练学生对色彩的表现技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色彩规律,提高色彩修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将来从事建筑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美术基础。

[参考文献]

[1]张颀,陈静,梁雪.浅析旧建筑外部形态重构[J].新建筑,2006,(1).

[2]卢辅圣.美术欣赏[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

[3]周若兰,陈霆.中国美术史图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左芸]

猜你喜欢

色彩美术建筑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