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装心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应用

2014-07-25许丽慧

大学教育 2014年2期
关键词:心理学服装知识点

许丽慧

[摘要]为了提高服装心理学的教学质量,根据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的分析以及课程教学中的经验,对服装心理学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关键词]服装心理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2-0091-02

现代社会人们关注服装的基本功能是保护和审美,保护有生理的防护和心理的防护,审美是着装者购买与穿着服装更多关注的方面,而审美作用的基础是认知自我、理解服装,这与服装心理学的作用相符。服装心理学课程在服装专业各个方向培养中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服装的着装心理与现象、服装的消费心理与现象,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能够观察、分析生活中人的衣着心理,为社会交往提供一定的帮助,并为以后的服装设计与服装销售中更清晰地认知消费者心理需求提供理论依据。同时服装心理学还可以促进大学生认知自我,塑造有自我个性的整体美形象,提升学习与生活的自信心。因此服装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在教授学生社会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础上,使学生更好地认知与服装设计、销售相关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提高学生凭借外显的服装分析着装者个性的能力,并能够对服装的流行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进行适当的分析、预测。本文通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尝试,探索服装心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教改前情况

传统教学模式下服装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情况可以从学生和教师以及学习结果评定三方面分析。

(一)从学生的角度

首先,学生对理论课程不重视,与服装专业技能型课程相比,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关注度不够。理论课程学习是素质提升的内在过程,学习效果不易感知,学习的结果也不直观,不像服装工艺或服装结构课程,学生直接就能学会画某款服装的结构图并制作出真实的服装。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能明显觉察到自己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往往一学期理论课程结束,学生感觉收获甚微。其次,学生对服装心理学课程的定位不明确,对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课程间关系不清晰,对服装心理学的日常应用也未能体会到,常有学来无用的感觉。综合以上两点,学生对服装心理学课程主观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二)从教师的角度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想将更多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讲授,而讲授的过程中,未将知识点以精讲、一般性讲授、学生自学的层次划分,未针对不同层次的知识点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调动起来。教师未能向学生充分展现服装心理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就不能深刻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

(三)从学习结果评定的角度

检查学生的学习结果单纯以期末考试为手段,不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评价,无法分阶段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定,使学生感觉不到自己对服装心理学专业知识的逐步提高,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二、教改中的改进

从服装心理学课程的特点来看,理论知识的讲授是必要的,如何在讲授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是提升教学效果关键所在。笔者在多轮次的教学过程中,对本课程深入分析,结合服装专业特色、学生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体会,尝试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对服装心理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明确课程定位、明晰知识框架

在授课之初,通过对服装心理学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计划的地位和作用的解释,可以使学生了解服装心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以及对其他服装专业课程学习的辅助作用,认识到服装心理学的重要性。明确服装心理学课程的定位,学生清楚知道“为什么学”之后,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针对服装心理学课程理论抽象、知识点众多的特点,教师在授课开始之际,应该给学生一个知识点的整体结构,统揽教材,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编写完整系统的结构提纲。将服装心理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呈现给学生,便于学生对服装心理学知识框架有清晰的了解,知道所学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服装心理学中那些广泛起作用的基本概念、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把握。这符合了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知识结构确立后,在日后连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的结构提纲的基础上,添加详细、深入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具体掌握服装心理学细节知识。

(二)设立兴趣点

兴趣是学生持续、深入学习的原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断变换教学方法的目的。为了令学生开始就被服装心理学课程所吸引,在第一堂课上,将近几年热点或学生关注的问题与服装方面相结合,列出系列观点或假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观点或假设,以一学期为期限,搜集资料,确立自己的观点,从服装心理学的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利用探究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在学生论证自己观点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方式进行引导,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灵活地理解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这一过程符合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观点,所谓探索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这种探索研究性学习,保持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觉得自己有所收获,有一定的学习成就感和创新。

(三)积累案例库

服装心理学课程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研究基础是社会心理学,教材上的案例多是从社会心理学出发,与服装专业自身关系不大,因此课堂讲授时较难引起学生共鸣。而生活中对服装心理学的运用确是随处可见的,为了更贴合服装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与学生一起搜集可信、科学的案例,既丰富课堂教学,又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从具体案例中巩固知识点的学习。在学生搜集案例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多地接触专业知识点以及了解服装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服装心理学的实际作用。通过案例库的搜集和使用,变枯燥乏味的理论讲授为生动有趣的案例分析,逐渐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情境启发

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服装心理学中的抽象概念,可在课前准备道具(服装),在授课过程中,设置某些场景,让学生切身体验服装这一外显符号对着装者社会交往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社会交往对象着装心理的能力。或者规定某一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利用服装表现不同的心理状况,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分析、讨论不同着装的不同心理特点。比如可令学生模拟购物场景,分为导购和购物者两种角色,导购根据购物者的着装特点,分析、判断其个性特征,并依据分析,向购物者推荐其可能会喜欢的服装;以及不同自我概念的购物者会选择何种购物环境。通过具体的情境教学,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五)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以往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评价时只注重最终考试结果,忽略过程,学生侧重对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学生往往期末临时突击,对知识瞬时大量记忆,考完试后快速忘记,令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无所收获,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评价方式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建立一个形成性的评价方法,将学生最终的成绩体现学生平时的努力,客观、全面、阶段性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提高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评定中的比例,以促进学生对学习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重视。平时成绩的测定可包括学生课堂的表现、情景教学中的观察分析能力、平时作业、章节测试等等。通过这些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了服装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学习过程,能分阶段督促学生学习。

随着服装心理学学科的不断发展,课题研究的逐渐深入,服装心理学的授课方式也在不断变换,这要求教师有深厚的社会心理学和服装专业素养,关注和把握服装心理学学科前沿研究,实时对学生传授新观念,新发现。对服装心理学教学中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和创新,教授并引导学生对服装心理学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晓燕.布鲁纳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学教学尝试[J].教育探索,2005,(5):90-92.

[2].莫雷.培养心理学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8,(2):57-60.

[3].任国防.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2,(7):45-46.

[责任编辑:碧瑶]

猜你喜欢

心理学服装知识点
让人心碎的服装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