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

2014-07-25石晓丽仲山民姚小华王亚萍费学谦任国平

食品工业科技 2014年20期
关键词:制油鲨烯谷甾醇

石晓丽,仲山民,姚小华,王亚萍,费学谦,任国平

(1.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临安 311300;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浙江富阳 311400)

油茶籽油是从我国南部地区独有的油茶树种子中制取的食用油。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平均含量在90%以上,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油茶籽油中含有角鲨烯、山茶甙、茶多酚等生理活性物质,可以预防血管动脉硬化所引起的多种心脑血管疾病[1],是值得推荐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保健型营养油,被誉为“长寿油”或“益寿油”[2]。长期以来,国民一直食用以大豆油、菜籽油为主的植物性食用油。油茶籽油产业的发展可以改进单一食用油消费结构,增加食用油来源,对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传统制取油茶籽油主要采取压榨法和溶剂浸提法。压榨法主要分为螺旋榨和液压榨。目前螺旋压榨机主要分为单螺杆压榨机和双螺杆压榨机,液压榨机分为传统的包饼式液压机和快速液压机。压榨法的优点十分突出,所得到的油茶籽油品质好、香味浓郁、风味纯正,但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出油率相对较低,且能量消耗较大。溶剂浸提法是一种制取油脂的高效化学固液萃取方法[3],具有出油率高、处理量大、操作人员少等优点。但是有机溶剂残留存在安全隐患,制取的油茶籽油缺乏清香味。本实验采用普通螺旋榨、溶剂浸提、包饼液压榨和快速液压榨4种不同方式来制取油茶籽油,旨在研究不同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及活性成分的影响,以期为日后油茶籽油的营养保持、科学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普通油茶籽 取自浙江省建德市油茶基地充分成熟的普通油茶籽;硫代硫酸钠、重铬酸钾、氢氧化钾、邻苯二甲酸氢钾、氯化钠、石油醚、甲醇等 均为分析纯。

RE-52A型旋转蒸发仪 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GC-2010plus型气相色谱仪 日本岛津公司;Agilent129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美国安捷伦科技公司;石英毛细管柱FAMEWAX 30m×0.32mm×0.25μm,美国Restek公司;6YL-275型螺旋榨油机 浙江磐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6YY-190型液压榨油机 河南汝阳金厦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1.2 实验方法

油茶籽分别采用普通螺旋榨、快速液压榨、溶剂浸提和包饼液压4种制油方式。所得油样分别测定其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α-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等指标。每个处理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1.2.1 普通螺旋榨法 将普通油茶籽在60℃烘干一段时间,使其水分含量在4%~5%左右。然后将烘干的油茶籽直接投入到普通螺旋榨油机中进行榨油。

1.2.2 溶剂浸提法 将烘干的油茶籽粉碎,放入滤纸包,用石油醚浸泡3~4d后,将油茶籽油与石油醚混合物转入旋转蒸发瓶,将石油醚蒸发,得到油茶籽油。

1.2.3 快速液压榨法 烘干的油茶籽直接投入到液压机专用的滤布袋中,直接进行榨油。

1.2.4 包饼液压法 将油茶籽粉碎蒸汽加热一段时间用布或其他材料包成一个个圆饼,再上机器,靠动力的挤压出油。

1.3 测定方法

1.3.1 酸值测定 参照GB/T5530-2005[4]。

1.3.2 过氧化值测定 参照GB/T5538-2005[5]。

1.3.3 脂肪酸测定 取油样100mg,加苯-石油醚(体积比1∶1)混合液2mL摇匀,加0.1mol/L的KOH-CH3OH溶液1mL,摇匀静置10min,加饱和NaCl溶液10mL,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清液分析。分析条件:石英毛细管柱FAMEWAX(30m×0.32mm×0.25μm);分流进样,分流比为1∶20,进样口温度为220℃,进样量1μL。色谱柱起始温度150℃保持1min后,以5℃/min升至190℃,保持20min。载气为N2,柱流速为1mL/min;H2为30mL/min,空气为400mL/min,尾吹30mL/min。检测器温度为220℃。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

1.3.4 α-生育酚测定 参考GB/T5009.82-2003[6]。

1.3.5 角鲨烯测定 参考钟东莲等[7]的研究方法。

1.3.6 β-谷甾醇测定 参考鲍忠定等[8]的研究方法。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软件及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

酸值是油脂酸败的主要指标,酸值越高说明油脂水解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越多[9]。由图1可见,四种制油方式得到的油样均符合GB11765-2003油茶籽原油酸值≤4.0mg/g的标准。不同方式制取的油茶籽油中,快速液压榨的油茶籽油酸值最低,仅为0.44mg/g;其次是溶剂浸提油茶籽油,0.45mg/g,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包饼液压油茶籽油1.03mg/g,酸值最高的是螺旋榨油,达1.11mg/g,且与其他方式所得油茶籽油的酸价呈极显著差异(p<0.01)。分析原因是螺旋榨的温度高,导致油脂水解产生较多的游离脂肪酸,引起酸值增大,此外螺旋榨将油茶籽直接投入到机器中,所得的毛油未经过滤处理,而浸提、包饼液压、直接液压压榨都是将油茶籽放入滤布或者滤纸包中,经过了简单的过滤后,参杂的一些杂质被过滤掉了,这些杂质也可能引起游离脂肪酸的增多,导致酸价升高。

图1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酸值的影响Fig.1 Effect of extracting technique on acid value of camellia seed oil

2.2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

图2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过氧化值的影响Fig.2 Effect of extracting technique on peroxide value of camellia seed oil

过氧化值是反映油脂酸败的另一个重要指标,表示油脂和脂肪酸等被氧化的程度。由图2可见,不同方式制取的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与酸值表现一致,过氧化值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为:快速液压法<溶剂浸提法<包饼液压法<螺旋压榨法。快速液压法所得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最低,仅为1.14mmol/kg,其次是溶剂浸提法所得油茶籽油,为1.32mmol/kg,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螺旋榨法所得油茶籽油的过氧化值最高,达3.00mmol/kg,且与其他制油方式呈极显著差异(p<0.01)。这主要是因为螺旋榨油机制取油茶籽油时,机器榨膛内的温度较高,极易引起油脂的氧化酸败;同样,包饼液压法在榨油前需预先将茶籽粉碎蒸汽加热后包饼,高温容易使得油脂氧化、聚合、分解而产生某些有害物质[10]。

2.3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油茶籽油中含有90%左右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其中单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含量超过了75%以上,其余才是亚油酸、亚麻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11-12]。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其品质,由表1可知,快速液压的油茶籽油中油酸含量最高,溶剂浸提法的油茶籽油油酸含量最低。可见,茶籽直接液压能较好的保持油茶籽油中油酸的含量。不同制油方式制得的油茶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均在90%以上,其中包饼液压所得的油茶籽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为90.83%,快速液压所得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仅次于包饼液压油,其值为90.76%。溶剂浸提法与螺旋榨法所得油品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90.55%和90.33%。四种制油方式对主要脂肪酸的组成没有明显的影响,说明不同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组成影响不显著。这与陈兴誉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

2.4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α-生育酚的影响

图3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α-生育酚含量的影响Fig.3 Effect of extracting technique on α-tocopherol of camellia seed oil

油茶籽油中含有丰富的α-生育酚,α-生育酚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预防衰老[14]。从图3可以看出不同制油方式获得的油茶籽油α-生育酚的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快速液压29.8mg/100g>螺旋榨25.9mg/100g>包饼液压19.1mg/100g>溶剂浸提8.36mg/100g。这主要是由于α-生育酚是脂溶性维生素,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在溶剂浸提制油的过程中一部分α-生育酚溶解到了有机溶剂,在之后的溶剂脱除过程中随溶剂一并损失了。由于快速液压法是直接进样压榨,避免了油茶籽与空气的长时间接触,且液压过程中的温度较低,避免了螺旋压榨和包饼液压过程中的高温,α-生育酚的含量得到了较好的保持。

2.5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角鲨烯的影响

图4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角鲨烯含量的影响Fig.4 Effect of extracting technique on squalene of camellia seed oil

角鲨烯是油茶籽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不皂化物,为萜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富氧功能,能使细胞恢复活力,可抗缺氧和抗疲劳,提高人体的免疫力等功能[15]。从图4可以看出,快速液压法所得油茶籽油中的角鲨烯含量最高,为167.75mg/kg,显著高于其他三者制油方式(p<0.05),包饼液压油所得油茶籽油的角鲨烯含量最低(p<0.01)。分析原因是油茶籽在粉碎蒸汽加热的过程中,角鲨烯随着水蒸气被带走了。而快速液压法直接、快速,通过压力使得油茶籽结构紧密,极大减少了在榨油时与空气的接触,保护角鲨烯不被空气氧化。螺旋榨法由于过度的高温和螺杆旋转产生的机械剪切力,破坏了角鲨烯的结构。角鲨烯可溶于乙醚、石油醚,在溶剂浸提,挥发除去石油醚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角鲨烯随着石油醚的蒸馏而损失了。

2.6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β-谷甾醇的影响

β-谷甾醇是一种植物甾醇,具有降低胆固醇的生理功能[16],对血栓症有预防作用[17],对油脂也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具有作为天然油脂抗氧化剂的潜力。从图5可以看出,不同制油方式所得的油茶籽油中β-谷甾醇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螺旋榨油(173.64mg/kg)>快速液压(147.95mg/kg)>包饼液压(135.78mg/kg)>溶剂浸提(134.81mg/kg)。各制油方式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螺旋榨法的油茶籽油β-谷甾醇含量较高,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β-谷甾醇性质较为稳定,耐高温。快速液压榨油过程中通过压力排挤出油茶籽之间的空气,避免了β-谷甾醇与空气的长时间接触,所以保存也较为完好。包饼液压法,可能在油茶籽粉碎过程中,表面积增大,接触空气增多而使β-谷甾醇氧化损失了。因为β-谷甾醇分子结构上带有羟基基团表现为疏水性,可溶于石油醚等有机溶剂,故在溶剂浸提法中损失最多。

图5 制油方式对油茶籽油β-谷甾醇的含量影响Fig.5 Effect of extracting technique on β-sitosterol of camellia seed oil

3 结论与讨论

对4种不同制油方式所得的油样进行分析可知:普通螺旋榨法由于榨油过程中榨膛内温度较高,破坏了油中的部分活性物质,从而降低了油品品质。溶剂浸提法由于所用溶剂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且油中一些脂溶性生物活性成分会随着溶剂的挥发一并损失。

与普通螺旋压榨、溶剂浸提法制油相比,快速液压所得油样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最高,达82.85%,油中的α-生育酚含量也最高,达29.8mg/100g,角鲨烯与β-谷甾醇保存较为良好。而且快速液压是采用自动快速液压设备,可直接加料,避免了传统的包饼液压方式中茶籽粉碎后蒸汽加热制饼的过程,更有利于油茶籽油中营养物质的保留。

综上,单从油茶籽油品质及活性成分的保持上来看,快速液压提取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制油方式。

[1]张可,钱和,张添.油茶籽的综合开发利用[J].食品科技,2003(4):85-86.

[2]庄瑞林.中国亚热带经济林研究—庄瑞林文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27-28.

[3]彭阳生.植物油脂加工实用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3:5-6.

[4]GB/T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价和酸度测定[S].

[5]GB/T5538-2005油脂过氧化值测定[S].

[6]GB/T5009.82-2003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测定[S].

[7]钟东莲,汤富彬,沈丹玉,等.油茶籽油中角鲨烯含量的气相色谱测定[J].分析实验室,2011,30(11):104-106.

[8]鲍忠定,许荣年,张颂红.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油中植物甾醇和胆固醇[J].分析化学,2002,30(12):1490-1493.

[9]王建华,沈其萍.食用植物油中酸价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中国卫生检验志,2004,14(6):130-131.

[10]张虹,高霞.高温加热对植物油脂品质的影响[J].食品科技,1998(6):8-12.

[11]Becket N.Effects of saturated,monounsaturated and n-6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on plasma lipids,lipoproteins and apoproteins in humans[J].Am J Clin Nutr,1983,37:355-360.

[12]Msdi I.Diets rich in saturated,monounsaturated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differently affect plasma lipids,platelet and arterial wall eicosanoids in rabbits[J].Ann Nutr Metab,2007,30(1):66-72.

[13]陈兴誉.油茶籽油三种不同制油方法比较研究[D].陕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

[14]姚小华,王开良,任华东,等.油茶资源与科学利用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416-421.

[15]赵振东,孙震.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的资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3):107-112.

[16]Pollak O J.Reduction of blood cholesterol in man[J],Circulatioon,1953,7:702-706.

[17]王稳航.植物甾醇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西部粮油科技,2002(6):41-44.

猜你喜欢

制油鲨烯谷甾醇
生物活性产品角鲨烯的特性及其开发应用
植物来源角鲨烯的制备方法和发展前景
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及其在油脂加工与使用过程中的变化
转基因藻类生物制油技术在美国诞生
β-谷甾醇和豆甾醇对小鼠急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研究
β-谷甾醇在复杂体系中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植物角鲨烯提取研究进展
不同制油方法对苦杏仁油品质的影响
不同植物油对γ-谷维素与β-谷甾醇有机凝胶的影响
β-谷甾醇和γ-谷维素的键合物对软质奶油的水分分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