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常态课的有效教学

2014-07-25李广生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学计划常态维度

李广生

“常态课”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应用最广但定义最模糊的概念之一。教育研究者、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实践者,均对“常态课”寄予厚望——“常态课”已成为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性因素,但大家对“常态课”的认识尚不统一。众多一线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把“常态课”作为与“公开课”“评优课”“研究课”相对立的一种课堂形态加以定义。这些定义虽然对“常态课”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描述,但并未深入“常态课”的本质和内涵。

常态课的三个旨要

为了淡化课堂形态的外部特征,笔者提出“常态课”的三个旨要:

“常态课”是为了学生的教学,在实践层面的具体特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于学生的需求、基于学生的未来。

“常态课”是面向全体的教学。班级授课制度下的面向全体的教学很容易走向“僵化的教学”,即统一进度、统一标准、统一要求,个性化淹没于统一性中。因此,面向全体的教学在实践中要把握两点:尊重不同学生的差异和促进每个学生的成功。

“常态课”是系统规划的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明确的教学目标、系统的教学计划、适合的教学策略、及时的教学评价。

有效教学的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

笔者尝试从效果、效率、效益三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来解析有效教学,并建立有效教学的三维度与课程改革提出的三维目标之间的联系。

效果是基础,对应知识与能力目标。效果,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有具体的、可评估的收获和进步,可以概括为知识有增加、能力有提高、思维有发展。新课程所倡导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必须依托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

效率是关键,对应过程和方法目标。效率,就是学生作为亲历者而不是旁观者投入教学过程,有充分的参与、真实的体验和具体的应用,可以概括为方法有应用、活动有参与、过程有体验。提高课堂效率要转变发展方式——由扩大教的供给转向刺激学的消费。效率维度是构建有效教学的关键。

效益是追求,对应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效益,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安全感、幸福感得到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得到激发和鼓励。教师要经常反思:我给学生留下了什么?或“学生因我发展了什么”,当教育和教育者的追求不再是施教者而是受教者,有效教学的效益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系统论视野下课堂教学改进方案

以系统论的基本观点贯穿教学计划的安排、教与学的具体展开和进行以及教与学的效果的评定,被称为系统教学观。系统论视野下课堂教学改进方案关注整体改进“常态课”教学,全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个核心观点。把教学视为由各环节、各要素紧密联系、相互作用、围绕共同的目标的有机统一体,提出改进教学的三个核心观点:系统设计比精雕细琢重要,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怎么学比怎么教重要。

三个基本策略。针对常态课教学的三大“痼疾”——随意性、盲目性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化倾向,整体、全面改进教学的基本策略:整体规划,增强计划性——学期初,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教材系统规划教学工作,按照整体定位、分层次和分步骤实施的思路制定教学计划,增强计划性,克服随意性。明确目标,增强目的性——授课前,清晰地界定教学目标并据此组织加工教学材料,每个教学活动的安排均直接或间接指向具体的目标要求并伴随及时的教学评价,增强针对性,克服盲目性。以学定教,多样化教学——授课中,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设计适合且受欢迎的学习活动,根据学习活动的需要确定展示、阐释学习材料的方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克服单一化倾向。

三个实用工具。为更好地实现以上观点和策略,需编制三个表格工具:学期教学规划、课时学习方案与基本教学模式。

■ 编辑吴君 ■

猜你喜欢

教学计划常态维度
《30米快速跑》单元教学计划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以美国《埃及金字塔》教学计划为例
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美国史教学计划”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