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成长重在经历与体验
2014-07-25张贝迪
张贝迪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这样一些学生:厌学、冷漠、自私,不尊重老师,不理解家长,甚至冲动闹事,无视道德等。可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为此,我校开设了《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校本课程,旨在通过系列课程,提高全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基于学生心理成长的课程设置
小学阶段学生成长中经常遇到的几类心理问题:学习方面,学校要求与个人兴趣方面的冲突;自身理想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现状之间的冲突;个人的爱好、兴趣与学校、家长的限制之间的冲突。耐挫方面,耐挫是一个人保护自己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个体受挫折后的消极反应,常会成为引发小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直接原因。
针对上述问题,我校开设了《心理健康与行为习惯》校本课程,设置了“有效沟通”“团队合作”“创意思维”三个主题的内容。教师依据学生所遇到的心理困惑,创设相应的问题环境,让学生在经历、体验的环节中收获成长。
第一单元,有效沟通。这部分旨在让学生学会在日常沟通中使用表达和聆听,以尊重、关注的态度进行沟通,使得在今后与他人的相处之中更加和谐。为此,我们设置了《你话我画——传达与沟通》《患难“语”共——语言沟通》《无“语”伦“比”——非语言沟通》《地雷阵——有效传达》等主题课。
第二单元,团队合作。这部分内容旨在使学生学习并体验团队合作的方法和技巧,树立团队意识,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为此,我们设置了《大脚板》《集体登陆》《建塔》《七手八脚》等主题活动。如《大脚板》课程,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组学生站立在“大脚板”上,从起点开始,走过一定距离后折返回终点。学生在这个游戏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启发,树立了全体组员一致行动的团队意识。
第三单元,创意思维。这部分内容旨在鼓励学生面对问题及疑难时,不受常规所限,能以不同角度去思考和探索问题,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及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此单元的学习,开启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如解决方法的产生、积极提出个人意见、分歧与统一、主动接纳等能力。
基于学生年龄特点的课程实施
在开设此门课程中,我们主要通过情境创设、心理体验、分享与收获三个主要环节,让学生收获心灵的成长。
1.情境创设
设计体验活动是指心理教师有针对性、有方案地选择、设计、构建适宜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游戏或情景体验。下面以此课为例,说明课程实施环节。
例如,《相信自己为自己喝彩》是一节以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心理辅导课。该课程中,我设计了“一分钟鼓掌”游戏:先让学生分别预测自己一分钟能鼓掌多少次,学生报出鼓掌的次数,教师激发起学生的挑战热情。计时并让学生开始第一次鼓掌,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实际鼓掌的次数。然后进行第二次鼓掌,要求学生做到两点:一是给自己积极的信念,相信这次鼓掌次数可以更多;二是把自己最佳的水平发挥出来。通过两次实际体验游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有的同学对自己实际能力的预测略低,但是所有的同学通过第一次鼓掌的调整,最后都能超越自己。这是活动初期一个简短的热身过程,旨在为每一个学生创设一个自信的心理环境。
2.心理体验
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将“一分钟鼓掌”引向深入,提出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挖掘学生自信的情感体验。开展“夸夸你,夸夸我”活动,让学生之间说一说他人的优点与长处,如人际关系良好、善于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多才多艺,等等。让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长处,教师进一步教会学生用“爱的鼓励”这种鼓掌方式,将肯定与赞赏的情绪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从中获得自信的体验。
3.分享与收获
这是此次活动的高潮环节。教师将课下拍摄的学生活动瞬间、家长对学生成长的评价等,通过视频形式展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送出惊喜。同时,教师的鼓励,让学生知道每一个小的进步都是值得肯定的。活动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发现、家长的肯定、同学的鼓励,这些积极的情感互动会为学生成长建立信心。
■ 编辑王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