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发现教育” 构建多元课程

2014-07-25陈金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校本探究思维

陈金香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教师认识到:只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能力。为此,我们确立了“实施发现教育,培育多元之才”的特色主题,启动了“发现教育”实验。我校以发现学习理论为指导,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课程”为载体,以“创新”为方向,努力挖掘师生潜力,张扬个性,培养发现能力,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多元人才成长奠基。我们以课程建设为路径,通过构建以发现为特色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加强思维训练,培养发现能力。

构建“发现教育”课程体系

我们确定了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以思维训练为核心,改革国家和地方课程的教学模式,探索教学方法。设立以“思维训练”为主要内容,以活动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课程。

我校确立了“发现教育”的课程目标: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合归纳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探究和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在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中实施“发现教育”

“思考有发现、引导能发现、探究会发现、交流广发现、运用再发现”,我们以此思路为指导,重点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在教学研究中,教师们总结出在各个学科中实施“发现教育”的方法,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种:

数学学科:探究归纳法和多元解题法。探究归纳法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多元解题法是让学生列出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文学科:感悟教学法。感悟教学法是留给学生更多的感悟空间,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见解。

品生、品社、科学学科:参与体悟法和调查了解法。参与体悟法是通过创设情境、志愿服务、开展讨论、设计作品等方式,让学生去感悟、去理解、去发现。调查了解法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了解信息,在自主归纳总结、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音乐学科:艺术创作法。艺术创作法是让学生在了解、发现音乐作品风格的基础上,进行编词、作曲、编舞等创作活动。

2.在校本课程中实施“发现教育”

我校改革了课程设置,将每周五下午定为校本活动日。第一节为德育活动课,第二节为《学会生存》课程,第三节为社团活动,三节课采取不同的方式落实“发现教育”。

德育活动课:遵循“实践有发现,感悟即发现,探索能发现”的思路,通过“游戏体验”“故事感悟”“调查发现”“诵读体悟”的形式,编辑了德育活动课教材,凸现了主体性、体验式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生存教育课: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形式,从学生的生活需要出发,编辑《学会生存》校本课程,开展各种综合实践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接触社会、热爱生活、积极地面对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思维训练课: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开发了数独、魔方、七巧板、九连环等多个门类的课程。以社团活动的形式,采取学生自主选择,全员共同参与的方式,组织开展多种思维训练活动。

我校研发的七类37种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表达能力、自省能力的训练,形成基础课程、拓展课程、提高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最终确立了围绕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数独课、趣味数学课、魔尺课、美术创想课、五子棋课、创意儿童画、小小实验课、中国象棋课、百变七巧课、电脑绘图等37门校本课程。以“校本课”的形式,将活动课程化,要求辅导教师做好人员情况分析,制订可行的活动计划,记录每节课的发现教育点,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活动,帮助学生进步、提升。

培养发现能力的教学方式

教师采取同课异构—集体备课—反复磨课的教研方式,总结出以下有利于培养发现能力的教学模式:

问题发现模式——提出启发性的问题、有联想的问题、产生新认识的问题,让学生在提问中发现。

讨论发现模式——课上围绕某一个问题分小组讨论,最后归纳整理出答案、规律和建议。

实验发现模式——通过动手做实验,进行探究性的演示,验证知识,得出结论。

调查发现模式——课前让学生充分调查了解、收集相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展示,总结发现规律。

活动体悟模式——通过组织一些小游戏或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体悟,活动之后充分交流体会和感悟。

故事再现模式——通过欣赏和学习一些有寓意的小故事,运用各种方式再现故事情境,使学生从中发现道理,得到启示。

观察发现模式——课上或课前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自主进行观察并记录,之后交流观察到的结果,讨论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完善发现能力教学评价标准

为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我们制定了注重发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监控。从“基础性、主体性、开放性、独创性、发展性、建构性”六个层次和师生两个层面入手,制定了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各个环节都突出了对于学生发现能力的培养与关注,如教学目标,突出发现能力的培养,注重思维训练,强调创新意识。再如,教师主导作用中,提出注重发现法在教学各个环节当中的运用,重视课堂教学的延续性;在主体的参与探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释疑活动。我们还构建了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价、技能展评等综合评价体系,提高“发现教育”实效。

以环境建设深化“发现教育”

1.显性文化凸显发现特质

环境建设和“发现教育”的内涵相结合,“静思园、创新园、践行园、探索园、认知园”五园,以及教学楼六廊的角度,以“发现之旅”为主题进行规划。六廊分别以“在观察、聆听、探索、思考、历练、创新”中发现为内容,以“多维世界”“和谐之音”“发现之源”“点亮世界”“坚韧自我”“新奇视野”为主要内容,将对学生的行为引导、互动交流、展示激励融为一体。学校外观文化以友善用脑、思维导图为脉络,将“多元智能”“传统文化”“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融为一体,构建了具有发现教育特色的文化场。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

用中外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班级,在教室设置了体现发现特质,让学生亲自动脑、动手、用心发现的侧、后黑板。后黑板展示在语文、数学、英语课上的思考。侧黑板本着欣赏他人源自发现、习惯养成源自发现、知识素养源自发现的思路,让学生介绍身边榜样、发现的趣闻,针对各种现象发表见解,以达到宣传、激励、引导、展示的目的。

“发现教育”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发现教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推进“发现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研究能力,以及创造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在常态课中,不断调整教学方式,设置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欲望和活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实践感悟的空间。同时,每位教师依据自己的个性特长,承担校本课程的辅导任务。在执教的过程中,教师分别形成了具有个人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同时教师在组建自己社团的过程中,不断提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丰富了学科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

“发现教育”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发现式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选择、发展特长的机会;发现式的课堂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实践创新的空间。在这充满发现的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学会发现和探究事物的规律,学会发现和展示自己的才能,学会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学会发现和创造美好的生活。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研究,从经验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使我校的“发现教育”具有根基,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可持续性的训练与培养。

第一,继续系统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实施“发现教育”必须要从良好的思维习惯入手,重视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思维习惯的系统性培养,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去提出问题,换一种思路去分析问题,换一套方法去解决问题。目前,我们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训练,但缺乏系统性地培养。今后,我们将在思维训练的系统性上下功夫。

第二,创建突出“思维”特质的实践园。未来,我们将把思维社团精化、提质,为学生创造一个呵护天性、放飞思想的实践园。让学生自主学习、活动、思考,自主判断、协调、应变,自主想象、探究、发现,提升学生学习力、思维力、创造力,努力让学生在思维自由、身心自由的空间中成长。

■ 编辑王宇华 ■

猜你喜欢

校本探究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