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考试正能量 用评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014-07-25王文兰
王文兰
很多人认为“考试评价不改革,学生负担就减不下来”。既然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导向作用如此明显,那么,可否利用这一点来发挥考试评价的正向功能,将教师、学生、家长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呢?为此,我们从“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利用考试结果”这四个问题入手,开展了一些实践探索。
回归基础教育原点,用评价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在人们的潜意识中,虽然明知道分数不代表一切,却总习惯用它来衡量学生素质和学校质量。作为一名教师,他们也似乎只有通过分数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和水平。这种想法与做法、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更加剧了师生的心理压力。
想解决这些困惑,首先要搞清楚“为什么考”。为此,学校以“研究初中——谈谈我们的教育价值观”为题,开展了干部教师全员参与的大讨论。我们认识到:长期以来,大家习惯于强调考试的选拔功能和评价功能,却忽视了考试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这种认识上的片面倾向,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压力,更弱化了考试的积极作用。事实证明,考试是把双刃剑,引导得好,就会促进学生的成长;引导得不好,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
为此,学校提出了“回归原点,从基础抓起”的工作思路,并借助全市教学基本功竞赛的契机,开展了教师基本功的系列培训,目的是让老师放下包袱,不为分数而教,不与分数较劲,不被分数捆住手脚。实际上,减负的关键在于增效,把教师基本功和综合素养提升上去了,教学效率提高了,课业负担自然就会减轻。
通过考试,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发展学生学习能力
“减负令”中规定了“考试试题中杜绝偏题、怪题,严格限制奥数题;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不得随意增加难度”。由此,课程标准的命题导向作用就更加突出。学校借助教学基本功竞赛,借助“回归原点”的指导思想,重新研读课程标准,以课标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我们研究考什么的问题,不能只针对考试试题,而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路;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分数变化,而是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不能只针对学生的知识学习,而是要帮助学生探索学习规律。面对“题海”式的练习方式,“排雷”式的复习方法,以及用各种教辅材料“武装到牙齿”的师生,我们只有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学习路径的整体规划,做到精讲精练,有的放矢,才能减少对教辅的依赖、对作业的依赖、对课外补习的依赖,才能更关注考试本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从而减轻学生负担。
通过考试,寻找并促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减少数量,保证质量。严格控制考试的数量,取消周考、月考,但要保证质量,做到“考有目的、测有质量、评有数据、讲有侧重”。为此,学校将命题能力作为教师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出一份高水平的试卷。
分层分类,自主选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状态是有差异的,用一张卷子考所有的学生,显然并不科学。要想让学生对考试树立信心,必须在试题中寻找最近发展区:横向可在一套试卷上设置必做、选做、拓展题;纵向可出三份不同水平的试卷,让学生根据自己情况,自主选择。考试的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不是把他们“考倒、考怕、考傻”。
重在平时,提高效益。考试也是练习,除了形式上更正式一点以外,在作用上与日常作业并无本质区别。我们可以用正常的心态面对作业,却不能以正常的心态面对考试,原因就是把考试结果看得太重了。为此,学校提出“考试即作业,作业即考试”的观念,引导大家把每次作业都当作一次考试。我们坚信重视了学习过程,功夫下在平时,考试成绩自然差不了。
科学利用考试结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减负令”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取消学生排名,就是引导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重新审视“分数”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通过“一键通”数字化信息管理平台,对学生考试的分数进行了深入解读,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了由看“排名”到看“问题”的转变。我们通过详细的数据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分析教学上的软肋和短板,改进教学措施;同时,利用历次学生考试的成绩分析记录,为每名学生建立个人学习档案,关注他们点点滴滴的成长和变化,为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