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导向的工业工程专业差异化教学思考

2014-07-25于影霞

关键词:职业导向工业工程差异化教学

摘要: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与学生的就业有机地结合,不仅可以缓解有限的学时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还可以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以满足同一专业学生对同一课程的不同需求。这种基于职业导向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对解决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问题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职业导向;工业工程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8-0030-02

我国20世纪90年代从美国引入工业工程(简称IE),并开始在高校培养IE人才。但由于社会背景及文化差异等的影响,IE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1]。

一、工业工程专业课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IE教育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2],尤其是专业课教学,存在以下两大矛盾,从而影响实际教学效果以及人才培养。

(一)课程内容与教学时数的矛盾

以IE专业开设的“质量管理工程”为例,课程涉及内容较多,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统计过程控制、试验设计、质量检验、可靠性等,囊括了质量管理专业几乎所有的专业课内容。加之课程本身技术性强,需要数理统计的基础,学生学习起来困难很大。

据调查,目前国内IE专业的《质量管理工程》课程教学大都为48学时左右,在有限的48学时内将整个质量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介绍清楚,并兼顾课程体系的完整性与教学内容的深度具有很大难度。同时质量管理实践性很强,有限的学时限制了课程的理论联系实际和讲授的深入,其结果:或者什么内容都涉及,而什么内容又都无法深入;或者是有的内容干脆就不做介绍。其结果是,学生要么会因为知识点多,失去对课程的兴趣;要么因为缺乏系统学习,根本不知在实际中如何运用。教学的重点究竟应该放在哪里?内容的取舍标准是什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这些均成为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类似的问题也存在于IE专业的其他专业课中。

我们曾对江西省内4所高校的IE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有20%的学生反映部分专业课教学内容过多,尤其是“质量管理工程”、“物流工程”和“生产运作管理”;与此相反,另有近20%的学生却认为一些重要内容没讲或没仔细讲授;将近30%的学生对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什么场合用,如何用,根本不清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职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的矛盾

目前的“质量管理”教学层次不分,表现在:无论是短期培训还是学历教育,不管是本科还是专科,也不问是什么专业,都采用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时数,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法,导致教学内容的雷同和无针对性。

IE专业特点决定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之路会有很大不同,由于学生就业的多样性,势必造成对不同知识需求程度的不同。仍以专业课“质量管理工程”为例,由于企业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全过程性和全员性,决定了无论什么岗位、什么工作、什么职业、什么职位,都毫无例外牵涉到质量管理的问题,但不同工作岗位、不同工作、不同职业,对质量技能的要求有很大差别。另外,由于我国高校基本上不设真正意义上的质量管理专业,本科以上质量管理学历教育的数量很少,而目前我国质量管理人才需求日趋旺盛,供需存在极大的缺口,因此,IE专业某种程度上也担负着为企业培养质量管理专门人才的任务。对专门从事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质量审核与认证工作与从事物流管理、生产管理、工作研究以及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工作所需的质量知识与技能有很大差别,从而导致对专业知识的关注点会因为岗位的差异有所不同。这就要求各专业课在考虑这些差异的前提下,应针对不同职能和岗位分层次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需求。

二、基于职业导向的差异化教学思路的提出

“差异化教学”就是根据总体教学目标,将教学对象,按其需求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成若干不同的教学层次,并对不同的教学层次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评测方法,最终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目前国内工业工程专业差异化教学,还主要体现在教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基本上反映的是学校和教师的需求,还没有从岗位职业需求、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人为地造成了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增加了教学难度,降低了教学效果。

国外高校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好的借鉴。佐治亚理工学院的IE专业在美国大学学科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它的课程涉及范围很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并且可在制造系统、作业研究、质量工程、工业工程等专业方向中选择一个修读。不同专业方向学生的培养计划和预修课程会有所区别[3]。再如,密歇根大学IE专业的“质量管理”方向,除基础课程中有“质量控制及可靠性”,必修专业课程有“最优化”,选修课中还有“统计质量控制”[4]。而国内IE专业只有“质量管理工程”一门课程,却包含了“质量控制及可靠性”、“最优化”和“统计质量控制”等内容。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与他们对知识的“作用和价值”的主观判断呈正相关关系,而他们判断知识“作用和价值”的最重要标准是“与未来职业的相关性”[5]。因此,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与学生最关心的未来就业结合起来是改变目前IE人才培养面临问题的一个最佳选择。引入职业导向的差异化教学与培养模式不仅可以缓解目前有限的学时与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而且还可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根据不同职业、不同岗位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

一般来说,符合企业要求的IE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基本职业素养(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外语等)、专业技术能力(机械设计技术与方法、机械制造技术与工艺、材料成型技术与工艺、计算机应用等)以及专业管理能力三个层次。其中基本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基本要求。而专业管理能力包括:QDC(Quality、Delivery、Cost)价值条件管理以及资源要素(设施设备、物料、人力资源、工作方法、环境)管理的能力。这也是形成差异化教学的关键。以“质量管理工程”为例,采购管理对质量检验、质量管理体系及审核更为倚重;而产品设计和工艺设计则更需要试验设计与可靠性的知识;而对生产管理则需要过程控制和质量改进的知识。

三、基于差异化教学的课程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教学是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一种较为先进的培训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在深入分析每个职业和技能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开发出不同的教学模块。

IE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的学生就业具有广泛性,这种广泛性不仅体现在就业行业广,还体现在就业职业、就业岗位广。因此,专业课程内容的确定,应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能够满足不同从业岗位的需要。根据就业方向职业能力要求,将整个课程体系分成若干个层次模块,并做好课程各内容之间的衔接。仍以“质量管理工程”为例,在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质量管理体系等基础部分之上,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质量检验、试验设计、可靠性等内容相对来说都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具备实现模块化教学的可行性。

(一)基础模块

由于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工作、什么岗位,都牵涉到质量管理的问题,所以,基础模块强调的是共性和全局,是本专业所有学生都必须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的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原理和知识,大约需要32个学时。适用于系统规划设计、工作研究、采购、物流管理等岗位。包括质量管理基本理论与概念、企业质量文化、质量管理基本方法、质量管理体系及标准、质量检验基础。基础模块面向整个专业所有学生,学习结束后,部分学生完成本课程的学习,部分学生进入特色模块部分的学习。

(二)特色模块

特色模块强调的是个性化和局部侧重点,即深入学习部分,包括过程质量控制和设计质量保证。其中“过程质量控制”模块适用于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等岗

位,主要培养学生分析、控制、解决生产现场出现的质量问题的能力。包括质量数据的统计处理、过程能力与SPC。“设计质量保证”模块适用于工艺设计、产品设计、技术服务与管理岗位,主要培养学生运用试验设计和可靠性技术等手段保证设计质量,进行工艺设计和改进产品质量的能力。包括试验设计和可靠性。但选择“设计质量保证”模块必须在学习了“过程质量控制”模块的基础上。两个模块各需要大约24个学时。

(三)综合模块

专门针对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岗位(质量管理、质量检验、质量审核与认证)而设计。内容包括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质量经济分析、抽样检验。大约需要32个学时。进行综合模块部分学习的学生,必须完成基本模块和所有特色模块的学习。

这种结合职业能力导向的差异化教学模式,可以推广到IE其他专业课。学生在学习通识性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结合自己的就业趋向对某一方向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从而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解决专业课程教学环节诸多问题导致的人才培养问题。同时为了优化资源,可以跨专业、跨学院选择“套餐”,这样作为IE专业课的“质量管理工程”,也可以是其他专业的选修课。

参考文献:

[1]李浩平,方子帆,王盈.近机类工业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研究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2]胡罗克,杨其华,陈勇.国内外工业工程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11,(3).

[3]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 Course Module [DB/OL].http://www.gatech.edu/2013-07-05.

[4]University of Michigan Undergraduate Program Modules[DB/OL].http://www.michigan.edu/2013-07-08.

[5]孙玉弢,刘芳,范义华.面向工科学生的企业管理课程模块化教学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收稿日期:2014-01-03

作者简介:于影霞(1964—),女,山东烟台人,华东交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质量管理与高等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企业需求的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及成效量化评价”(JXJG-11-5-3)

猜你喜欢

职业导向工业工程差异化教学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解析小学低年级数学的差异化教学策略
工业工程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我国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及发展
论工业工程对企业信息化的促进作用
建筑类高职高专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思政教育模式改革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