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一名
2014-07-24李怡杨
李怡杨
本文是一篇观察报告,由幼儿园发生的实例引申出对“第一名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观察时间:2014年2月17日
观察者:李老师
观察对象:安安
观察实录:今天中午,我请班里吃饭最快的凯凯小朋友来当小老师,我对凯凯说:“凯凯,今天你第一个吃好饭,吃饭得了第一名,我请你当小老师。你去拿一叠书,给吃完饭的小朋友发图书看。”一旁调皮的小男孩安安见状,一边拉着我的手,一边说:“我是小老师,我要当小老师。”我说:“安安,今天凯凯吃饭第一名,老师请他做小老师,你明天吃快一点,我也请你来当小老师。”安安马上嚷到:“我不要,我不要,妈妈说了,我是第一名,我才是小老师,在家里也一直是小老师。”我又说:“那你下次表现好一点,坐在位子上坐神气了,上课认真动脑筋,我请你当小老师。”安安马上很神气地坐在那里,对我说:“我坐好了,表现好了,你可以请我当小老师了。”我说:“今天我已经请了凯凯做小老师,你下午表现好一点,我再请你。”可是安安不依不饶,边哭边闹起来。
分析:在幼儿园里,老师为了让宝宝快点穿衣服,快点吃饭,快点睡着,都会用表扬与奖励当诱饵,来鼓励表现好的孩子,家长们也会经常问自己的孩子:“今天有没有得到表扬,有没有得到第一名?”得到了第一名,在学校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与奖励,回家也可以得到家长的表扬与奖励。所以“第一名”这个字眼在孩子的心里面就是可以得到表扬与奖励的象征。
安安在家里是独生子,家里条件的优越,长辈的过分溺爱造成了安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安安在学校调皮,经常得不到第一名,在家就会突发奇想,找人来比赛穿衣服,穿鞋子。由于家里没有同龄人,安安就会拉着爷爷奶奶来比赛,由于长辈的宠爱,他们就会在比赛的时候假装落后,解释说自己年纪大,动作慢,让安安在家庭比赛中得第一名。长辈的夸奖与表扬让安安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与所谓的成功,养成了安安自高自大的性格。
安安喜欢听大人的表扬,听不进别人的一句不好。表扬了他会很起劲,表现得更加好,但是只要不随安安的意愿,他就会“不要不要”的大声嚷嚷,甚至大哭。情绪很容易被左右。家里长辈心疼孩子,不想让他过早经历失败,总是顺着孩子喜欢听的话说,顺着孩子的意愿做。所以导致安安产生想到什么就马上要什么的心理。
反思:在幼儿园做每件事情的时间有限,我们总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环节中的层层紧扣连接。所以我们总是会“快点快点”的催促。表扬第一个吃完饭的小朋友,表扬第一个躺下去睡觉的小朋友,表扬第一个穿好衣服的小朋友……但是细想,有些事情争第一真的对孩子们好吗?我们大人吃饭都提倡细嚼慢咽,为什么一定要去要求孩子们狼吞虎咽地吃呢?表扬了第一个上完厕所排队的小朋友,导致有些小朋友为了得到表扬憋尿不小便,这样的第一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在幼儿园我们对孩子们进行的管理,如有些生活方面的能力可以在比赛中提高,不能否认孩子们的部分生活能力,自己动手的能力会被老师的比赛、争第一所鼓励激发出来。适度的鼓励与奖励也可以改变孩子两手一摊,做事拖拉的坏习惯。但是我们应该适度地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而不是一味地表扬第一名的孩子。有的时候,孩子的一个细小的进步足以让我们欣慰,合作与分享、谦让与帮助都是值得表扬与鼓励的。每个孩子都有长处和短处,都有优点和缺点,也都有擅长与不擅长的地方,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并善于发现孩子们的优点与点滴进步,针对孩子小小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让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增强取得更好成绩的希望。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主要指的是其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陶氏生活教育原理的核心,居于主导的地位,即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原则都为生活所决定。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教育的内容要以生活为中心,不能以文字、书本作为内容。教育必须在生活中进行,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我认为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离开了生活也就没有了教育。《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探索教育的对象。”因此,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我们可以弹奏“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教育活动的联系,让幼儿体会教育活动就在身边,让幼儿对教育活动产生亲切感,感受教育活动的趣味与价值。由于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往往通过感知和成人的引导来认识事物,所以幼儿教育更需要生活化,要寻求一种
更加自然,更符合幼儿的身心及年龄发展特征的教育方式,让幼儿在生活中对教育产生亲切感,感知教育就在身边,这也有益于幼儿发现并探索生活中存在的教育现象。应提倡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提高知识,积累情感,培养能力。
幼儿生活经验的获取必定会提高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水平,因为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原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也反映出幼儿的教育与生活经验是相辅相成的。生活是幼儿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生活中,一方面要时刻关注生活、联系生活,激发幼儿全身心投入,体验生活,帮助幼儿丰富社会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不断扩大幼儿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有效地运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激发幼儿的兴趣与求知欲,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
孩子是幼儿园的主角,而老师始终是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我们要以孩子为中心,时刻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挖掘自身的潜能,创设一个孩子喜欢、热爱的环境,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的兴趣,从而促进孩子更好的活动,为他们能在幼儿园中学到生活中的知识和能力提供机会。在活动中,应帮助孩子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认识培养他们跟同伴交往的能力,增加孩子的自信。
教育要依据孩子自身的发展情况,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能在鼓励他们争强好胜的同时对他们娇生惯养,这样会无形中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不知道谦让的性格。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正确的观念引导:“只要努力了,就会有进步。”应该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每天都是在进步。同时应忽视孩子无理的要求,不能随便满足孩子。要鼓励孩子和自己比赛:“今天你叠衣服虽然慢了点,可是叠得比昨天的整齐很多,我们下次要叠得又快又整齐。”让孩子看到自己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而不是过分强调结果。如果孩子看重结果而不享受过程,只会让他们更加脆弱,失去生活的乐趣。
我们周围有很多常见的现象和事物都可以作为教育的资源,只有更好地把握对生活现象的发现,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利用周围的生活资源,用生活来教育,用生活来影响生活。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学习特点也要求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取之于幼儿的生活,应以幼儿的社会生活为基石,抓住幼儿身边的物和事来组织活动。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但使幼儿愉悦了身心,而且让知识变得容易掌握,学习变得更为实用,真正做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每个幼儿生来都具有很大的潜质,我们应该肯定和鼓励幼儿,让幼儿在活动中树立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我们应该从心眼里喜欢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与他们交流,理解孩子们的童言童语,用心去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和感受。同时对待能力有差异的孩子都能一视同仁,让孩子们与自己赛跑,不断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