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存现句的认知参照点阐释

2014-07-24张小兰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辖域通达方位

张小兰

摘要:在参照点理论框架内解释汉语存现句的认知过程,发现:凸显的成分——处所是参照点R,处所上的存现物是认知目标T。在此基础上,提出自身、外物、整体三种参照点活动模式。关键词:存现句;参照点;参照点活动模式中图分类号:H19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5-0129-02引言Langacker[1]认为,人们在理解一个概念时往往要借助另一个概念作为基础,这是因为各感知实体的突显程度不同,有些实体相对于其他实体更易于定位,因此这些突显的实体往往被选为参照点,通过它们来感知其他实体。突显是认知参照点理论的重要因素,而存现句关注的是凸显实体所发生、存在或消失的处所及实体本身,因此在参照点理论框架内解释存现句的认知过程是对存现句的应用研究一种新的解读视角。一、存现句研究现状

存现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色的句式。从形式上说,存现句是指句首为表示处所或时间的词语[2]。很多学者对存现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研究者应用国外语法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存在句的句式特点、成分性质、功能、语义和语用特点等,从共时和历时方面进行了研究[3]。而在认知语言学框架内对其认知过程阐释的研究却甚是缺乏。二、认知参照点理论

Langacker认为:“语言作为人类的认知系统的一部分,其建构和组织也不可能不使用参照点能力。事实上,几乎没有什么语言现象,不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参照点能力。”[4]因此,他提出了认知参照点模型,如图1所示,一个认知参照点可激活一个相关的心理空间。C为表示认知活动的主体,R为参照点,T是须依托参照点认知的目标,D是参照点能够支配的认知辖域, 认知目标应该在该辖域内,但认知活动的主体可以不在其中,箭头表示认知活动中的心理路径。为了完成指定目标T的认知目的, 人们首先运用其参照点能力选定某一事物为参照点R,再以此为依据,在参照点所管辖的认知辖域沿着一定的心理路径与目标进行心理接触,从而完成指定目标T的认知过程。〖TP<5AT1.TIF>,+36mm。80mm,BP#〗三、参照点活动模式

存现句的特点是方位短语位于句首,形式上处所词语做主语,形成区别于其他句式的基本结构。洪心衡先生认为句首的方位词组或处所名词后面的部分是对方位词组或处所名词的说明。而方位词组或处所名词不是附加成分, 而是主语[3]。因此,存现句的处所成分是凸显的射体即参照点,而处所上的存现物是宾语即参照点激活的目标。根据存现句中主语(处所)和宾语(客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即参照点和观察点的关系),我们提出自身、他物和整体三种参照点活动模式对存现句处所成分的参照点进行分析。

(一)自身参照点活动模式

处所成分是识解者在表达方位参照时选择的心理视点,即识解者的位置和角度。当识解者把自身当作参照,识解者本身就和参照点互相隐含或包含在一起,并在认知领域内通达目标。这一参照活动就是自身参照点活动模式。如:

1. 院里的梧桐树下,有一窝小蚂蚁。

2. 抬头一看,头顶上飞过去一只鸟。

处所成分(例1:“院”;例2 :“头顶”)作为参照点R(R同时隐含识解者C),参照点R激活的方位目标有可能包括“院”、“头顶”的前面、后面、里面和外面等。即所激活的目标是“四周",并提供了了解其“四周”的心理通道。如图2所示(图1相应变为图2)观察点就是位置参照点,通达目标T1(例1:“里”、例2:“上”),目标T1是它前面的处所词语所激活的目标,完成第一次参照活动。第一次参照活动的目标T1,同时作为第二次参照活动的参照点R2,在领地D内识解者通过参照点沿着一定的心理路径通达作为目标的T2(例1:“一窝小蚂蚁”、例2:“一只鸟”)最终实现存现句的认知。〖TP<5AT2.TIF>,+28mm。60mm,BP#〗(二)外物参照点处理原则

自身参照点活动模式中,如果参照点不变,观察点转移,即识解者在参照点以外的位置观察,则变成客视的外物参照[5],此时要借助他物参照再对认知目标进行指示,这就是外物参照点活动模式。

3. 魏德富的土坯房在庄子东头。

4. 就在这两个驿站之间的一道狭窄而偏僻的小沟里,藏着一个小小的山庄。

识解者选择观察点以外的所在的位置(处所成分)为参照点(例3:“庄子”、例4:“小沟”), 分别对认知目标T3(例3:“土坯房”;例4:“山庄”)进行方位指示, 这是典型的外物参照。外物参照点活动模式的过程:识解者通过第一次参照活动通达R,R激活目标T1(例3:“东头”、 例4:“里”)完成第二次参照活动,T1同时作为第三次参照活动的参照点R1,在认知领域D内与目标T2(例3:“土坯房”;例4:“山庄”)进行心理接触,形成一个参照点链,最终通达目标T3的认知。〖TP<5AT3.TIF>,+32mm。60mm,BP#〗[LL](三)整体参照点处理原则

参照点和方位辖域共属于一个方位辖域中,而识解者在参照点和方位辖域以外,即与认知目标处于不同的方位辖,即整体参照[6]。

5. 舞台的一侧是身着盛装的毕业生们,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家长。

在例5中“舞台”作为第一个参照点R1激活其两条参照点链:第一条参照点链的参照活动:“舞台”作为参照点R1激活目标T1 “一侧”完成第一次参照活动, 同时,T1作为第二次参照活动的参照点R2通达目标T2“毕业生们"完成第二次参照活动。第二条参照点链上的参照活动:“舞台"作为参照点R1激活目标T1 “另一侧” 完成第一次参照活动,T1作为第二次参照活动的参照点R2通达目标T2 “家长”完成第二次参照活动。两条参照点链上的参照活动相互关联,最终达到对目标T3的认知。〖TP<5AT4.TIF>,+30mm。70mm,BP#〗结束语认知参照点模型的目的就是要揭示语言与认知活动的种种联系,是语言体验性的一个重要表现。从这一角度切入并尝试性地提出三种不同的参照活动模式,对汉语存现句认知进行解析,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参考文献:[1]Langacker R.W. Grammar and Conceptualization[M].Berlin: Mouton de Gruyter,2000.[2]温利容.汉英存现句对比研究[D].上海: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3]董成如.存现句的认知研究——基于参照点的行为链模式[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Langacker R.W.Reference Point Constructions[J].Cognitive Linguistic,1993,(4):1-38.[5]廖秋忠.空间词和方位参照点[J].中国语文, 1989,(1).[6]方经民.汉语“左”“右”方位参照中的主视和客视[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7,(3).endprint

猜你喜欢

辖域通达方位
现代汉语语法辖域研究综述
“神子”如何通达藏地——论格绒追美的长篇小说《隐蔽的脸》
辖域再造原则
语料库视野下“也许”“可能”的对比分析
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记奉节县博物馆群
借助方位法的拆字
说方位
基于TMS320C6678的SAR方位向预滤波器的并行实现
达业速度为则通达
俄语词汇单位语义辖域和句法辖域的非同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