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自己的麦田
——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初探

2014-07-24屠亚红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22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职高笔者

屠亚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浙江 绍兴 312030)

守望自己的麦田
——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初探

屠亚红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职业教育中心,浙江 绍兴 312030)

中职语文课程设置一度呈现过浓的普教色彩,继而矫枉过正,一味强调中职语文与专业课之间的知识渗透,又使语文教学沦为为专业文化建设服务的辅助课程。“中职语文到底怎么定位?”“如何迎来中职语文教学多姿的春天和丰收的秋季?”一时成为中职语文教师的困惑。笔者从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谈起,立足学生的语文基础,重新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融入多元智能理论,努力探寻中职语文教学的应对策略。

中职语文;困境;多元智能理论

一、针对实际,直面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正如教师成功的备课应该包括备学生、备学情、备教材一样,我们在奢谈中职语文到底是要向普高看齐还是作为专业课的辅助之前,我们首先要直面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

1.中职学生语文底子薄。笔者从教14年,在调入中职学校之前有8年的初中教学经历,自以为对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有比较科学的了解,为了更接近现实,联系初中同僚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同一试卷,对职高一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进行了测试。测试平均得分:①基础知识选择题30分——职高一年级:20;初一年级:20;初二年级:23。②古诗词积累填空题10分——职高一年级:5;初一年级:7;初二年级:9。③语言表达运用题10分——职高一年级:6;初一年级:6;初二年级:8。④小说阅读题20分——职高一年级:15;初一年级:12;初二年级:16。⑤作文30分——职高一年级:22;初一年级:21;初二年级:24。调查显示,中职学生虽然比初中的学生多读了两年的语文,但是平均水平还不及初中学生甚至较于初二还有很大差距。

2.中职学生学习动力弱。笔者从对语文重要性的认识到学习语文的兴趣以及语文课堂的参与度三个方面对本校11级和12级各4个汽修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为调查结果:①重要性的认识(依次为重要、较重要、不重要、不需要)——11级:17.4%;24.3%;49.8%;8.5%。12级:13.5%;30.1%;51.4%;5.0%。②学习语文兴趣(感兴趣、有些兴趣、不感兴趣、讨厌)——11级:17.3%;41.4%;33.7%;7.6%。12级:18.4%;44.4%;30.2%;7.0%。③课堂中参与度(积极、比较积极、一般、几乎从不)——11级:5.5%;13.6%;56.4%;24.5%。12级:5.1%;7.1%;69.4%;18.4%。调查结果显示,这些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课考核中败下阵来的学生对漫长的学习有着无助感,中职语文教学更大难题是学生学习动力弱。

二、放慢脚步,重新定位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中指出: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功能,除了应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服务外,还应具有为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服务的功能。“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服务”就是教会学生的语文认知、运算、思维,这既是前面义务教育后语文教育的继续,又要为后面学生接受终生继续教育打下基础,这是与普高相通的地方。“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服务”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应用功能”,即为学生学习专业理论和实用技术打好语文基础。据说这是与普高划开界限,体现特色的地方。但这并不等于在语文课上大谈职业的道德或干脆把大量的专业课内容放到语文课上来。笔者最信服一种很古老简普的语文教学功能,教会学生“听、说、读、写”。当我们中职的学生站在自己薄弱的语文基础上,走出自卑,走出习得性无助,去听去说去读去写,因为在语文课堂上鲜活而在现实生活中幸福,这就是中职语文教学的最高目标了。

三、放远目光,多元智能理论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1.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多元智能理论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提出的关于人类智能结构的一种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人类除了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两种基本智能以外,还有音乐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等七种智能。人作为个体,其智能结构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因此,应该尊重每一名学习者的自然个性,公平地看待每一名学习者,全面地评估每一名学习者特有的成就,并促成学习者潜能的发展,重建学习者的信心和兴趣,最终达到个人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2.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①重树正确的学生观。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教师对学生作个性化分析,对他们的智能作准确的定位,牢记每个学生都是绩优股和潜力股,明确每个学生的现在时和将来时。努力把智能开发与语文教学联系起来,首先让每位学生积极乐观起来,从而让学生的每项智能都为语文学习服务,最终让语文学习进一步发展他们的各项智能。比如笔者让拥有音乐智能特长的学生在诗歌教学时一展所能;让拥有人际交往智能特长的学生组织我们的语文综合活动课;让拥有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特长的学生多做课前的5分钟演讲分享;让拥有语言智能特长的学生为大家贡献声情并茂的朗诵。②重树科学的评价观。既然人的智能发展具有不均衡性,那就不能以一杆标尺来衡量所有学生。事实上,中职学校的学生还是有升学和就业的分流。对于要升学的学生来说,对他们的评价最后还是会像普高学生一样,回归简单的分数评价,但对我们众多的中职生,则应该视他们不同的智能结构发展情况,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过程化的动态评价来全面地、综合地评价学生。比如笔者要求每位学生自己记录每堂课答疑或质疑的次数,作为评定平时成绩的依据;笔者给出练笔评分的标准,要求学生上交前先自己进行评分,然后才是老师的评分,甚至鼓励学生质疑老师的评分。

四、静下心来,因材施教展现学生学习实力

笔者曾阅读过杭州和宁波的中职语文课改调研报告,报告指出:中职语文教学师生依然将语文课当作阅读欣赏课,而不是融合表达交流、综合活动的课;作文教学方面,学生认为写作需要常态化、生活化,而教师却执著于考场作文。而笔者认为这正是普高和职高语文教学不同的侧重点。某语文专家说: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要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我想说:一个负责任的中职语文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二是写作。

1.让学生喜欢课堂的阅读。正如大家所见,我们中职的语文教材因以长者意、编者意、教者意而脱离学生能力实际和生活实际。我很怀疑我们的中职生对进入职高的第一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能有怎样的理解;我很好奇我们的学生对北大法学院校长苏力的《社会没有义务等待你成长和成熟》有多少触动。相反,那些符合需求的,思想和语言兼备的篇目,激发了学生的极大的兴趣。例如《我很重要》、《一碗清汤荞麦面》、《绝品》等,我想套用老舍的《我的母亲》中的一句话:“她给学生的是生命的教育。”我们中职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在面对这些“无非是个例子”的教材时,是否可以多一点智慧,多一份尝试的勇气,多一份贴近学生需求的挑选整合?是否可以跳出教材的囹圄自由地前行?是否可以稍稍摆脱分数的桎梏,带领学生快乐地跳舞?

2.让学生持续不断地课外阅读。笔者很喜欢赫尔曼在《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观点:我们首先要向经典呈现我们的价值,经典才会向我们呈现它的价值。笔者所在学校有规模可观的图书馆,而且免费对学生开放;笔者要求每生登记并购买不同的著作,学生除了在作业之余及自修课的阅读外,笔者安排每周一节的阅读课,保证每位学生每月至少看一本书;并定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会。

3.要学生抓住每一次写作机遇。真正的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情感丰富的人,成为富有爱心的人,成为懂得悦纳自己的人,这里说的不是考场的作文。笔者努力执行“语文教学生活化”与“学生生活语文化”的原则。抓住每一次机遇,并创设多重的机会锻炼学生。比如在教学广告词时请学生为身边的房产命名并写明创意;抓住绍兴黄酒节,让学生设计广告词。每当节日来临,网络上铺天盖地的祝福语向我们涌来时,我让学生设计祝福语,并且通过投票选出优秀的设计,极大地刺激着学生的创作热情。笔者还在所有执教的班级推荐自由练笔,为练笔取名为《我们永不流逝的青春》。一开始笔者偷偷指定几位学生记录班级中发生的“非常”点滴,在课堂上呈现并引起大家的回忆和交流,渐渐地那本记载日常点滴的本子成为全班关注的热点,许多学生在记录者的后面加上自己的看法或评价,甚至有学生重新记录同一件事。而笔者担任班主任的班级,那本《我们永不流逝的青春》竟然成为一个“阵地”,一个挑战他人、展现自我的阵地。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作为担负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综合职业素养双重功能的中职语文教学,实在应该立足学生基础差动力弱的现状,让多元智能理论成为促进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一枚催化剂,从而真正迎来中职语文教学属于自己的“多姿的春天和丰收的秋季”!记住:中职语文教师,守望自己的麦田。记住:中职学生,我们有义务等待你的成长和成熟。

G718.3

A

1674-9324(2014)22-0079-02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职高笔者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多元智能视域下对我国儿童美术教育现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