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
——嵊州市扎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
2014-07-24嵊州市国土资源局金国勇张茹英
嵊州市国土资源局 金国勇 张茹英
“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
——嵊州市扎实抓好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
嵊州市国土资源局 金国勇 张茹英
为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与水平,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质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环境安全保障,嵊州市紧紧围绕高标准“十有县”建设目标,对照要求,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嵊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
嵊州市全市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1406.25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8.6%。至2014年9月,全市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75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
近几年来,嵊州市围绕“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目标,切实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行政责任、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综合治理和宣传培训等“五大体系”建设,牢牢掌握防灾工作主动权,有效地减少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防治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集体。
二、高标准“十有县”创建工作的思路与做法
嵊州市市政府专门召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明确高标准“十有县”创建的任务,市地灾办和国土资源局牵头,各乡镇街道与有关部门联动,从防灾的基层基础、调查排查、群测群防等方面入手,设计载体,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取得了积极成效。概括地说是两句话:“三联三推进”编织安全网,“十为十坚持”争取零伤亡。
(一)从创建思路看,主要抓手是“三联三推进”
1.以“规范化乡镇”为抓手,三线联创推进重心下移,建好防灾主阵地
高标准“十有县”,首先是防灾阵地要高标准。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是防灾工作的主阵地。为此,嵊州市从2012年起就在长乐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区试点,推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范化乡镇”创建,从镇政府、国土所、村委会三条线着手,规范防灾各项制度,强化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健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进而总结经验,推动全市面上防灾工作的提升。
2.以“宣传月活动”为抓手,三级联动推进关口前移,打好防灾主动仗
任何工作,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高标准“十有县”,关键是防灾的人要高素质。通过积极主动的防灾知识宣传培训,激发每个人的主动防灾意识、提高每个人的防灾能力,筑牢防灾第一个关口,成为第一位的任务,也是最终了的目标。为此,从2012年开始,每年专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月活动”,从市领导开始到山区群众,在市、乡镇、村三级,多层面、多媒体、多形式宣传防灾知识和政策,增强了广大群众的防范意识与自救能力,有力推动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提升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能力,打好了高标准防灾的主动仗。
3.以“公寓式安置”为抓手,三方联手推进避险迁移,当好防灾主心骨
高标准“十有县”,重点是防灾工程要高质量。隐患点的治理搬迁是防灾工作的重要任务,国土部门责无旁贷,但如果有多方力量参与,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搬迁工程才能顺利推进、取得实效。如在实施甘霖镇石坪村搬迁安置项目中,综合运用宅基地整治项目资金、新农村建设和地质灾害搬迁等补助资金和群众自己出部分积蓄,在大集镇附近建公寓式安置小区,既集约节约了土地资源,又实现了搬迁治理。
(二)从创建要求看,主要做法是“十为十坚持”
1.坚持基层基础为本,日常工作有制度
一是制度方案完善。全面建立并实行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巡查核查、值班值守、预警预报、信息报告、应急会商、应急处置、科学普及、培训演练、项目和资金管理等制度。及时落实监测人员和防灾措施,制定出台嵊州市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二是乡镇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管委会)编制出台年度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守则,编制率达100%。三是项目公开实施。实施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监管“阳光工程”,公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相关法规政策、项目基础信息、监督管理信息,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防治单位诚信体系建设、防治工程质量管理,切实做到“三公开”“三推进”。四是政府综合考核。市委市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明确纳入政府对乡镇(街道、管委会)和部门的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
2.坚持职责责任为魂,人员落实有机构
一是机构人员到岗。市政府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担任指挥长。市国土资源局于2006年设立地质环境监测站,2011年设立地质环境科。二是技术支撑到家。成立地质灾害防治专家组和应急小分队,并与浙江省地矿研究所签订专业技术支撑协议,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措施及时有效实施。三是基层职能到位。将地质灾害防治职能延伸到基层国土资源所,9个国土所于2012年全部实现“五到位”,其中甘霖国土资源所被评为省级基层示范国土资源所。
3.坚持专款专用为据,工作保障有资金
一是财政保障到位。2008年出台了《嵊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将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每年均拨出专款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二是配套资金到位。2014年市财政预算配套500万元,已投入222.8万元。三是群测群防员补贴发放到位。2014年国土局已按补贴标准每人发放1100元,为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乡镇(街道、管委会)对群测群防员另外发放补贴。
4.坚持专职兼职为用,隐患防范有监测
一是体系完善。坚持群专结合的动态发现机制,建立完善市、镇、村三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相结合的监测体系。二是设施完备。重大隐患点安装了专业监测预警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并为群测群防员配备铜锣、卷尺等简易监测预警工具,加强监测预报。三是记录完整。不定期对群测群防员的监测记录及基层国土所的巡查记录进行抽查,定期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整理,形成年度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情况报告。
嵊州市地质灾害搬迁安置点现场
5.坚持联动联合为要,灾害风险有预警
一是部门联手。加强国土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建立地质灾害应急会商制度,与市气象局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报(警)工作。二是信息联通。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将信息发送给群测群防网络中各级防灾责任人、监测人。三是媒体联动。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及时向广大群众发布预警预报信息,取得了良好而广泛的社会效应。
6.坚持安全周全为上,项目选址有评估
一是规划建设审批有前置。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实施的建设工程、相关规划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严防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二是农房选址评估有服务。农村居民房屋选址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由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支付。三是评估意见落实有跟踪。对评估提出的防治措施和建议,由基层国土所进行跟踪检查并形成监管记录台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评估意见落实到位。
7.坚持预案预备为先,场所落实有避让
主要做到了“三落实”:一是避险场所落实。全市共设有乡镇级避灾中心25处,村级避灾点94个,确保每处威胁人员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设有相应的应急避险场所。二是应急装备落实。市应急办、市地灾办、基层国土资源局所均配备应急车辆,雨衣、雨靴、安全帽、手电筒、手持式GPS等应急装备一应俱全。三是处置措施落实。突发地质灾害灾险情应急处置高效有序,信息报送及时,措施落实到位。通过监测预警和群测群防等手段,全市各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得到很大提升,自2012年起共开展地质灾害成功避让5起,转移人员54人,近五年地质灾害避让成功率达100%。
8.坚持应知应会为主,政策知识有宣传
一是活动载体多。市地灾办每年组织开展以宣传、培训、演练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月活动,同时以“地质灾害防治进校园”“地球日”“防灾减灾日”“土地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为载体,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出租车灯箱、电子显示屏等平台,广泛开展地质灾害识灾防灾、灾情报告、避险自救等知识的宣传普及。二是掌握知识实。地灾办每年组织乡镇分管领导、基层国土资源所和群测群防员,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政策宣传、临灾避险知识普及、监测技术等宣传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干部群众的识灾、报灾、避灾、抗灾的能力。三是避险办法明。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村建有防灾明白墙,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上设立警示牌,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治理工程项目全部设立统一的标识牌,对受威胁住户及时发放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
9.坚持可靠可用为重,预案检验有演练
一是编预案。及时编制并发布市、乡镇(街道)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明确防灾责任单位、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各乡镇(街道)应急预案编制率达100%。二是常演练。每年由市应急办或地灾办组织开展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尤其是对威胁人员密集场所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每年参加演练人数达到受威胁人员总数的30%左右。三是炼队伍。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查找问题,完善准备,锻炼队伍,提高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可用性,切实提升了各部门应急救援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10.坚持规划计划为范,综合防治有成效
一是情况清楚。每年组织开展汛前检查排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并如实做好巡查记录,隐患威胁情况清楚,台账管理规范。二是管理规范。建立了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并及时更新完善,实现动态管理。三是项目推进。对已查明的可能有重大危害的隐患点制定了治理、搬迁计划,近三年来,通过治理工程消除隐患点3个,减少受威胁人员110余人,通过避让搬迁减少受威胁人员73户218人。四是成效显著。通过宣传培训演练等工作,提升了各级干部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1998年来嵊州市未有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
三、对今后工作的想法与打算
回顾以往嵊州市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照上级要求与群众期望、兄弟县市和嵊州实际、地灾态势与发展趋势,还需要从思想认识、工作措施等方面不断强化,不断提高。
1.地灾防治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必须一如既往抓防范
这次高标准“十有县”的创建是嵊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个新起点,抓好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长期的任务,永久的课题。要把握好现在与今后。对当前工作依然不能放松,就是汛期结束,防灾工作一刻也不能松劲。对今后,仍要不断加强预案完善、制度完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乡镇防灾阵地规范化建设。要把握好常态与动态。高标准“十有县”的内容有些是形成了固化成果,如机构、制度等,有些是动态变化的,如监测、资金等,嵊州的地质环境相对是常态的,但气候变化是动态的,因此,在上级重视程度前所未有、群众期望前所未有、气候变化前所未有、责任追究前所未有等情况下,务必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始终保持临战状态,防灾意识常警醒,准备工作常检查,做到有备无患,警钟长鸣。
2.地灾防治只能看天,不能靠天,必须一以贯之抓提升
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与防灾规律,更要发挥人的作用,有所为有所不为,积极有为,大胆作为。要提升知识水平。地灾防治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培训学习,增长各方面人员的地灾防治知识水平。要提升履职水平。要按照分工负责方案,各部门共同参与,建立共同责任机制,尽最大可能使“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地灾防治新机制发挥积极作用。要提升监测水平。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固定监测、动态监测,包括地面沉降的监测,包括雨季汛期的监测等信息,是防范地质灾害的重要前提。要提升预警水平。提高预警预报准确度,是采取有效的、及时的、果断的防范措施,把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的一项有效措施。
3.地灾防治只怕万一,不怕一万,必须一丝不苟抓管控
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地灾防治一定要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十防九空。调查排查要细而再细,全覆盖。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方法查明嵊州地质灾害的各类隐患点情况、数据。减灾消灾要实而再实,零容忍。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从源头上、从根本上减少地质灾害隐患和灾情发生。指导督导要紧而再紧,强执行。地质灾害防治有法可依,一定要依法履职,尽职尽责,发挥好这些制度的引领约束作用,健全责任体系,强化执行,务求见效。
总之,高标准“十有县”的创建,是嵊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推进的过程、成效不断巩固的过程,嵊州市国土资源局将切实履行组织、协调、管理、监督的职能,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相关的各项制度,进一步突出重点环节,加强部门联动,积极有效地抓好防治工作,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建设美丽嵊州、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环境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