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是谁的人?
2014-07-24夏佑至
●文/夏佑至
权力私人化的表征之一,是人们习惯性地把专职秘书称作“谁谁谁的人”。从理论上说,秘书并不是谁的人。秘书是一个机构以及其中的一系列岗位。在行政机构中,秘书与官员分工合作,辅助官员管理日常行政事务。在任何意义上,秘书都不是官员的幕僚或代理人。
鉴于许多专职秘书出身的高级官员卷入腐败案件,中国多地出台规定,不再为官员配备专职秘书,试图切断官员和秘书之间根深蒂固的个人关系和利益关联。这一尝试的前景不容乐观,因为它挑战了一种在中国根深蒂固的政治传统。
在许多揭发出来的案件中,专职秘书常常沦为腐败官员从事非法活动的代理人。他们也因为分享这些非法活动的收益,成为分肥者。由于秘书既是幕僚,又是官员,并且可以在两种身份之间自由切换,将前秘书安排在实权部门,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一种政治投资。一位高级官员在不同时期会和多位秘书合作。如此一来,腐败官员的级别越高,围绕在他周围的权力和分肥网络就越大。政治学家认为,这种体制非常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私人化。
权力私人化的表征之一,是人们习惯性地把专职秘书称作“谁谁谁的人”。从理论上说,秘书并不是谁的人。秘书是一个机构以及其中的一系列岗位。在行政机构中,秘书与官员分工合作,辅助官员管理日常行政事务。在任何意义上,秘书都不是官员的幕僚或代理人。
在西方国家,政务官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任期结束后,如果不能通过选举连任,就自动成为平民。公务员则从考试中选拔,其职位不受选举周期左右。公务员要和不同的政务官合作,后者往往有党派色彩,反过来要求公务员在党派政治中保持中立。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对公务员参加政治活动设置了严格的限制,以保证其中立性,进而保证行政机构制定和执行政策时的连续性和一贯性。
西方国家的政务官往往有自己的私人班底,由某些领域的专家担任顾问。这些幕僚由政务官本人付薪,对政务官私人负责,与政务官的选情共进退。这些私人顾问并不掌握国家权力,因此也不可能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他们对权力的影响只能通过政务官来实施。
公务员通过考试选拔,并保持政治中立,政务官由选举产生,有任期限制,其私人幕僚不能染指国家权力——这种制度安排在公务员和政务官之间建立了区隔,在私人班底和国家权力之间建立区隔,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了公共权力私人化。这种制度安排应能给中国的反腐败带来若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