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

2014-07-24

江苏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学富五车智识密度

我并没有比别人画得更好,或者写得更优美,如果我曾经做过什么,那就是让孩子表达他们真实的自己。他们无礼、暴力,但也可爱……他们同样懂得死亡、悲伤。他们无意伤害谁,只是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野兽出没的地方》讲述的是调皮男孩的故事,离奇的故事和野性的形象,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儿童。这本书1963年在美国出版,1964年为莫里斯·桑达克赢得了凯迪克大奖。在接受英国《卫报》的记者采访时,桑达克说:“我不愿意对孩子们说谎,我拒绝迎合鬼扯的天真。”

没有不可教的孩子。

——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心理学博士、脑科学家、台湾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认为:“大脑的发展,有先天后天之分。先天决定的是神经的连接方式,后天决定的是神经的连接密度,而密度是可以改变的。换而言之,后天的教育可以改变大脑。”“父母和老师不能把孩子学不会的原因归结于孩子,而应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我们应该舍弃那种规定的、划一的、被动的强记事实方法,而将这种积极的滋长的个人快乐定为理想目标。文凭和学分如一旦废除,或仅仅值其所实值,学问的寻求即能趋于积极。因为那时做学生的至少要自问为什么而读书了。

——林语堂先生在《智识上的鉴别力》一文中说:“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只在于发展智识上的鉴别力和良好的行为。一个理想的受过教育者,不一定要学富五车,而只需明于鉴别善恶;能够辨别何者是可爱,何者是可憎的,即是在智识上能鉴别。”

猜你喜欢

学富五车智识密度
学富五车
喜爱这世界
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失落与重构
一所大学有40人被确诊为抑郁症
“密度”练习
密度的应用趣谈
密度的不变性与可变性
知了
智识盗马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