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逢教单词必建构”现象说起
2014-07-24闵洁
闵洁
近两三年听课中笔者发现一个细节,许多教师教授新单词时都会运用相同音素的旧词帮助学生“建构”学习新词。比如,学习bedroom,要求学生先读drink,再读bedroom。这种方法看似非常流行,被英语教师普遍认可并广泛运用,以至于造成许多教师“逢教单词必建构”的现象。姑且不论这种教法是否是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曲解,单从学生的角度冷静地思考一下,也会觉得有些不妥。笔者观察到,教师出示bedroom时,有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语感和经验准确地读出了新词,教师却表现淡然,仍旧点出旧词drink,带领学生朗读“drink drink bedroom bedroom”。试想,如果教师是那位不需建构就能读出bedroom的学生,可能会觉得既难过又奇怪:老师没有因为我能读出新词表扬我,反而不知缘由地出示另一个词。
为什么每学一个新词,都要用一个旧词建构呢?我不赞成“逢教单词必建构”的做法,因为:第一,它切断了学生连贯性的学习活动;第二,它低估了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三,有些“旧词”比“新词”还难读,抑或存在学生遗忘旧词、读不准的风险;第四,当任何事情成为一种跟风和模式时,都是我们需要警惕并保持距离的时候。
我赞成佐藤学在《教师的挑战》一书中的观点:“‘串联是教学的核心。但考察教师的活动时会发现,‘切断的情况比‘串联的情况更加普遍。”
其实,学习新词的方法很多,刘道义曾总结过“How is vocabulary learned”:1.音、形、义结合;2.语境中猜词;3.直观教学;4.英语释义;5.使用词典;6.构词法;7.类比;8.联想;9.归类;10.组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综合选择应用。
那么,怎样教bedroom呢?我们可以出示图片和新词,引导学生试读新词,注意倾听学生试读新词的方法,串联学生试读时的想法,适当点拨即可。我们也可以用TPR游戏,先做一些如go to bed,sleep,read a book等动作,启发并询问:Where can we do these things?答:We can do these in the bedroom.我们还可以先看图说话:Look at this room. What can you see?A bed, a table ... So here are some words. Can you guess what this room is for?除了用旧词建构外,我们可以回归到词汇学习的规律,独立思考,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方法。
回到之前,为什么教师热衷于“逢教单词必建构”?因为被某名师用过,因为符合某理论,因为好用。归根结底就是对教学技术的追求。教师对教学技术的追求和崇拜还表现为:某些游戏经由公开课的亮相后立刻会风靡开来;某些教学方法(如本文所说的“逢教单词必建构”)被不断机械复制;某些教师边听课边“刷”学生作业,下课时唯要课件了事;某些教师QQ群、网站,挤满了狂热的下载群体;某些教师无比渴求外出听课、观摩赛课的机会,却难以静下心来读一本有关教学规律的书;等等。教师热衷于收集一切看似流行管用的方法资源,并不加思考和变通地运用,让我们越来越远离了对教学规律的遵循和信仰。
较之教学技术,我更喜欢《教学勇气》一书的作者帕尔默的“经验之谈”:方法固然重要,然而,我们做什么,最能获得实践效果的东西是,在操作中去洞悉我们内心发生的事。越熟悉我们的内心领域,我们的教学就越稳健,我们的生活就越踏实。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只有我们能够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中,我们的教学才有可能踏上正确的道路。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工人新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