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玩背后的“局”(上)

2014-07-24述李雅民

东方剑 2014年7期
关键词:仿品古玩刘先生

◆ 章 明 口 述李雅民 整 理

古玩背后的“局”(上)

◆ 章 明 口 述李雅民 整 理

盛世收藏,中国古玩市场随着国民经济腾飞而昌盛,从沿海到西北,所有大中型城市几乎全都建有“古玩城”,许多乡镇级旅游景点也都建有颇具规模的“古玩街”,大有全民收藏的阵势。特别是近几年,万千企业家携亿万资金涌入收藏界,让有关文物、古董的拍卖活动越来越火,拍卖场上不断曝出一个个天价。然而,就因古董交易背后藏有巨额利润,许多不法之徒趋之若鹜,千方百计地布下种种陷阱和假局,让古董市场充满了阴谋与欺诈。一位正直的古董商,看不惯那些搅乱中国古董市场、大发不义之财的害群之马,日前向笔者怒揭藏于古玩背后形形色色的黑幕。以下是笔者整理的采访录音。

A:防不胜防,尔虞我诈

中国历史上,古董文物市场恐怕从未像今日这般火爆。你看北京的潘家园、琉璃厂,一到周末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二十来岁的小伙儿,全都在那儿寻宝,惦记着“捡漏儿”。无论哪儿搞文物鉴定,门外捧着“宝贝”等着让专家给鉴定的人群排成长队。再看电视播出的收藏节目,几乎所有的省市台都在那里搞“鉴宝”,而这类节目据说又都有很高的收视率。按说这是好事,乱世买黄金,盛世搞收藏,你甭管人们收藏的目的是什么,它证明我们国家是进入了民生富足、政局稳定的大好时期。

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拜金思潮日益严重,让这自古不乏欺诈色彩的古玩交易,变得更加尔虞我诈。特别是近些年,一些不良的古董商、怀有某种“特技”的画家,甚至是拍卖行个别的“有心人”变成了骗子;某些博物馆、文物站管理人员变成了与众不同的“魔术师”,久经历练后最终成为“雅贼”;加之大量腐败分子把古董字画当成一种权钱交易的工具,古玩市场被搞得更加乌烟瘴气。卑鄙的阴谋与骗局,在这个圈子里时时都在酝酿和发生,即使是像我们这样接触古董交易长达30余年的经营者,不小心也会掉入他们精心设置的圈套。多少年来我看不惯这些人的丑恶行径,恨透这帮大发不义之财、又能逃避法律制裁的骗子们,如有机会,把这圈儿里种种见不得人的勾当曝曝光,倒也是件痛快事。

且说前不久刚刚发生的一件小事。

一天下午,刘先生来我店里作客,聊生意,聊见闻,谈得比较开心。不久前见过这刘先生一面,是一位朋友要买刘先生的一幅老画,拉着我去他那儿看画。那画不错,是真的,记住了那画,也就记住了刘先生。

不想此时刘先生突然问我,说:“章先生,有一事我要向您请教?”

我说:“不客气,请讲。”

他问:“上次您看过的那幅画,您说不对,到底是哪不对?请指教一二。”

我一听,愣了,说:“没有啊,那画是对的,很好啊,我没说不对呀?”对与不对,是我们的行话,意指东西的真与假。

他说:“不对,您当时就是说的不对。”

没办法,我只好讲出那幅画“对”的理由,并估说出它的市价,约值20万元上下。岂知那刘先生一听脸就白了。

原来,那天看画时,那位朋友行前反复央求我说:“章兄,放心,我不会逼您做得罪人的事。我只求您帮我看画,无须当场指出真假,出来再告诉就行。”我看画眼力一般,但对一些常见的画作还是有把握,二三十年看得多了,积累起很多经验,而且不愿说假话,所以有时就有人找我看画。但我不愿管那闲事,因为看出假来,我就要说实话,说假话对不起托请你的朋友;说真话就要得罪人,山不转水转,没准儿哪天你会有事儿碰到你得罪的那个人,他会想法儿报复你。无奈这位朋友死磨硬泡,又讲好不必当场表态,加之我本人一听是画,也想见识一下,就去了。

到那儿后看画。看完后我一言不发,客气几句,扭头就走。那位朋友追出来,我告诉他说:“是对的,而且是精品,放心吧,”

岂料想,那家伙回去后却对刘先生说:“你看到了吗?章先生看画一言不发,出去后我问他,他说这画不对,是‘老仿’。怎么样?我早就说过吧,您这幅画不对,尽管它仿得相当不错。”

刘先生略知我的为人,误以为我的一言不发,是为保全他的脸面,不由也怀疑起那画的真伪。干这行的有个毛病,若看一件东西像是对的,怎么看都觉得是对,明明存有疵漏儿,也硬往对的方面去圆;而一旦怀疑起它来,又无论怎么看都觉得像是不对。外加此前刘先生曾请这人帮助办过事,欠他人情,于是,刘先生就把那幅真品当作仿品贱卖给那个家伙。

说是“朋友”,其实在这个圈子里,很少有真正的朋友。例如这位朋友,你说他不是朋友吧,他曾经很热心地帮你办事,嘴上口口声声喊你“大哥”;你当他是朋友,他一招下来就把你利用了两次,先是让你帮他鉴定,后又被他拿来当托儿,价值二十万元的东西被他几万元钱骗走了,你的名声却被他败坏了,没准儿人家还以为我与他串通一气的呢。你说这能叫朋友吗?

防不胜防,所以凡遇这类事情,我能躲就躲。除非特别要好的朋友,或是我觉得对方人品不错,我会去帮他一把。但有时我想帮也帮不了,因为双方同时找上门来,他们做假画的生意,料到买画的一方会请我去帮着看画,于是提前来打“预防针”,电话里说:“章兄,麻烦您某月某日不要出门,小弟这厢有礼了。我们七比一,对他够意思了,请您海涵。”什么“七比一”?意思是说他们在七幅画里只掺了一张假画,这在当今就算是非常“仁义”的了。一般情况下,假画的比例若占“七比三”,就算是说得过去,反正是你骗我,我骗你,上当只能怪你自己功夫不到,眼力不行,怨不得别人。若是超过了“七比三”,那他就是太黑了,应该让他下地狱,传出去,日后谁也不会再理他。

过去古玩界很少有打架的,现在打架的事常有。一旦骗局被戳穿,骗人的人不认账,反说对方把东西给调包了,于是就打,就闹,相互威胁,声称去黑道儿上找人,全然不像正经的古董商。

B:假局设得极其精明

如今古玩界里,骗局太多了。以往常见的那种弄点假东西骗骗不太识货的路人,已属小儿科。现在某些人玩的全是精心设计的大骗局,从酝酿到实施、至完成,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大工程,其诡计之缜密,运用得让你瞪着两只大眼上当,让人骗走了大把的银子,还一个劲儿地谢谢人家。

例如,现在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古玩界里就会出现一条传闻,说是发现一件什么罕见的好东西,或玉器,或瓷器,也可能是书画、佛像等其他上好的古物。这消息往往是发布于酒桌上,酒过数巡,一群人海阔天空的神聊,有人就漫不经心地说出了这个事儿,有时是三言两语,故意吊起你的胃口;有时是一段传奇的故事,让你着迷。好,等着吧,同类消息很快会在不同场合听到,越传越神,甚至有不同的版本。再等,不久那件东西就会神秘地露面了。

起初,我也曾着迷于这些信息,谁不想弄到好东西?尤其现在好东西越来越少。经历过几次之后,发现那些所谓的“好东西”全都不对,才意识到那全是有人暗中设局。但是,使人惊讶的是,假如你追踪下去,会发现那些设局的人绝大多数都能得手,也就是说那些假东西最后都能被当作真品卖出去,而且卖价极高,超出想象,以致目前都已经搞不明白哪条信息是真的,哪位老友说的话是假的。

骗局能够得手,是因为假局设得极其精明。而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那些设局的并非“高学历”,却能把假局设得十分得体,十分“科学”,时常出人意料。

首先,他们高仿的功夫非常到位。一幅仿某位名家大师的假画,能被他们仿得老好,眼力稍差的人,就容易被它骗过。做高仿瓷的也是如此,他们下足了功夫,老婆孩子都不要了,一头扎到景德镇的窑边上,高价聘请最好的画工,再雇最好的窑工,一连几个月,一炉炉反复地烧制,直到挑出一个图案、釉色和质地都能让他满意的为止,其余统统砸碎,不留任何痕迹。然后再请高手儿在必要的地方上做旧。然后,这还不够,他们还要想方设法把那仿品精心地予以伪装。

弄画的,花工夫去寻找因画面残破、或是不太知名等原因贱卖的老画。他们把老画买来,把原画从衬背上一点点剥离,移花接木地换上仿品。再仿照一两位鉴赏家的书法,在画上写上一两段赞扬性的跋,用手段把那鉴赏家的印章给搞上去。

鼓捣瓷器的,得花很大工夫去寻找一副旧囊套。过去烧制官窑瓷器,一般都有为它专门配制的囊套,即镶有柔软衬里儿的木匣。木匣通常都用上好木料;衬里儿多为锦缎下垫有丝棉类软物,起减震的作用。以前这东西不值钱,许多瓷器或摔了,或下落不明,剩下空囊套没人要,摆在摊儿上无人问津。现在不得了,红木的,哪怕是软木的,只要是老的就行,那旧囊套变得特别值钱,而且你还找不着,都哪去了?全被别有用心的人买去了。有了旧囊套,把仿得老好的瓷器往里一放。我前面说过的、亲自去景德镇监制仿品的那位,就带着旧囊套去,比着套里的造型,仿制相像的官窑,烧出来的东西,放进囊套自然是严丝合缝。

一通鼓捣之后,无论是画,还是瓷器,真里藏假,假中有真,弄得真假难辨了。至此,那东西就该出笼了吧?不行,文章还得继续往下做。

接下来,那些人会把伪装得很好的东西拿去给专家看,而且还专给那些权威的、德高望重的老专家们看。当然,看是不能白看的,得备有礼品。但看时那些人就做了手脚,比如带了微型照相机、摄像机,甚至是孔式摄像头,老专家鉴定时他们在一旁偷录。老专家若是一不小心看走了眼,说声“好”,或是“不错”,他们便大功告成。过后老专家回想一下,对那东西有些嘀咕,再改嘴都来不及了。他们会拿着那录像到处去说:“看见了吗,请某某老专家给鉴定过。你听,他老人家都说这东西不错。”

不过通常情况下,老专家看东西时轻易不会表态。不表态也没关系,老专家看画或看瓷器时,照片偷拍下来了,那照片照样可以拿去忽悠人,他们会撒谎说:“看,某某老专家看过这东西,说好,不信你问去。”你说“这位老专家我可认得”。他会说:“好,那你现在就问他吧,我这有他电话,就说我上个月到他家去过,专门请他看过这个。”你好意思去问吗?即使问了,老专家说:“没有吧?我不记得了。”或说:“他来是来过,但我没说什么呀。”回来你质问他,他也有话说:“某老年纪太大了,记不住事了。”

做过这些工作之后,加上事先所造传闻的渲染,那东西就变得惹人注目了。到这时,标出高价来,可以出手了。一般情况下,那些东西都能卖出去,如今有钱的人和愣充懂行的人太多了,有老专家的录像,再架不住有几个打托的,几十万、上百万的生意做成很容易。

C:借助拍卖行,草鸡变凤凰

假若折腾了半天,东西不好出手怎么办?放心,他们后面还有更高的招儿——把东西送往拍卖行。

假东西能上拍卖场?这种事儿早已不是新闻,国外有,国内近几年更多。其中有些事情闹大了,官司打到法院,被媒体抓住曝了光;更多的则是私了,丑闻嘛,传出去双方脸面都不好看。

按说拍卖行的人都是行家,但那些行家有时也是二五眼,一些仿得很好、伪装得也很好的东西,他们也辨不出真假。何况他们有时成心一眼睁、一眼闭,拍品图册上印有拍品照片,实物也展给你顾客看了,上当与否,也看你自己的眼力和运气。于是,那仿品就上了拍卖会,堂而皇之地摆在那儿开始拍卖了。哏吧?更哏的事情还在后头哪。

拍卖场上,你万想不到,举牌的人里,就有那拍品的主人。他在那——当然是他的“代理人”在那,手中的牌子你举,他也举,有的还会请一两个托儿也跟着一块举,干什么?哄抬拍价。这时,万一碰上了一两个腰缠万贯的愣子,众目睽睽的,不甘心被人用钱“砸”倒,邪乎劲儿一来玩命地跟他竞拍,那他就乐了,拿准了火候他突然一撤,一下就把那个愣子架在那儿,他能赚海了。

你说万一最后一个举牌的是他自己,东西被拍到他自己手里怎么办?没关系,他自有办法,跟拍卖行赖账就是了。

这种人,平时跟某些拍卖行的人关系混得极熟,他们总送拍品给拍卖行,其中有假也有真,通常真品占多数,是拍卖行的老主顾,双方关系处得跟老朋友一样。在国外,法律规定拍品的主人不能参与竞拍其拍品,变相参与也不行。中国大陆直至目前对此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因此没人管。炒出一个天价来,大家跟着得实惠;万一拍砸了,也就是说跟着起哄的那主儿最后没辙了,露出真脸儿赖账不买了,拍卖行一般也不愿得罪他这种老主顾,扣下他的保证金就是。而有的凭交情,拍卖行兴许连保证金也不扣。有时有人更绝,对方一句话“这件东西拍好了算咱俩的啊”,潜台词是“赚钱咱俩分”,拍卖行中的那位便心知肚明,不仅业务上大开绿灯,还要为那件拍卖大做宣传,真正的里勾外连。

而凡是玩弄这种花活儿的人,一般也不在乎拍卖行扣掉那百分之几的保证金,因为他预期的目的已经达到——他的东西虽然窝在了手里,但拍卖会已给他的东西镀上一层足金。首先,那东西一经拍卖的“洗礼”被伪装得更真,因为许多人直至现在仍认拍卖行,认为能上拍卖场的拍品都是真东西。其次,拍卖场上众人共睹那件拍品被人以很高的价格拍走,并不知晓其背后的猫腻,于是有关那件东西的身价,就由那些目睹了拍卖的人传了出去。此外更重要的是,拍品的主人能从拍卖行得到一套完整的资料,拍卖行出具的证书上,拍品的名称、彩照、尺寸、价格和钢印等,一应俱全,还有有关那场拍卖的宣传图册。而有了这套东西,拍品的主人就可以更加理直气壮地拿去蒙人了。

蒙谁呢?专蒙那些准备跑官买官或是想要工程、土地等项目、急着去行贿的家伙。近几年,腐败行贿的方式有所改变。送现金,太直接,会让对方感到尴尬。特别是几十上百万元的现金,有时还会把对方吓着,反倒不敢接受。于是改送值钱的古玩字画,这类东西让受贿者没有太重的心理压力,因为万一东窗事发,他可以辩说他也不知那东西能值几个钱。但问题是送这类的东西有两大麻烦,一是难以说清它的真假,你说是真的,送给人家之后,人家就是不信怎么办?有谁敢拿着受贿的东西找人鉴定?二是难以说清它的价格,你说它值多少钱,有发票为证,但现在谁还相信发票?因此,拍卖场上出来的东西最受欢迎,因为它们有盖着拍卖行公章的证书,有清楚地写着拍卖价格的发票,假若你还不相信,可以上网去查,能查到相关的资料。这东西拿去行贿,证书、图册等资料一并送上,受贿者接过来一目了然,当即就会相信,而且拿着放心,因为万一出事,他同样可以说:“我不知那东西是真是假,更不知道它是否值钱。”他把那些资料早就毁了,到时就撒谎说根本就没有什么资料。

你看,到最后,那些拍卖场上没有卖出去的假东西,到了底下却给卖出去了。至此你该明白了吧,那些做假的人为什么敢在拍卖场上玩命地给自己的东西举牌?他们怎么着都不怕,因为他们不管怎样都能赚钱,而且是赚大钱。

现在,市场上有一怪现象,一些很破的、哪怕是散了架的旧囊套,都会有人买。买那些破烂玩艺儿干什么?你若问他,他决不告诉你——其用途只有一个,请精细木匠修旧如旧,装上高仿瓷骗人。

D:阳光下公开实施的骗局

“借助拍卖行,草鸡变凤凰。”这种听似天方夜谭的事情现在越来越多。我刚跟你说的,那还是“初级班”的水平呢,还有能把假局做得更大、更高明的,不是外人,恰是拍卖行自己。当然,这里我要声明一点的是:拍卖行中许多人都是很好、很正直,只有很少的一些人在那样干。

如今,腐败之风遍行各个领域,过去人们相信法院,可惜法官里现在也出贪官,连省级高院的院长也都下去过几个;过去人们相信检察院,如今连省级检察院的检察长都出问题;过去人们相信拍卖行,现在为你设下陷阱的,有时就是你所信任的拍卖行。为什么?只因其中的利益太大了,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元,像雍正的好瓷,价格上千万,一个人半年甭干别的,就干这个骗人,干成一票,他几十年的生活不用再愁了,而且还没人去查他。有人抵御不住那种巨大的诱惑,就置职业道德和良心于不顾了。

干这种勾当的人,都有几个死党,替他跑幕后的事情。例如,替他去物色上好的仿品;替他冒充送拍的主顾;替他去拍卖现场举牌,等等。他自己则利用拍卖行的招牌去搞公关、招商以及宣传和推荐的工作。

一般情况下,东西到手之后,一看那活儿确实做得不错,足可以假乱真,他便开始运作了。首先,他要把海外的收藏家们以及某些博物馆的负责人们请来。与这些人的人际关系,他平时早已处好。多年来,这家拍卖行一搞拍卖,总是要把那些人当作贵宾请来,贵宾们不买东西也无所谓,同样受到热情款待。拍卖会上有时的确会有理想的东西,所以那些人通常也愿意过来看看,一请就到。另外对某些不太熟悉的收藏家或博物馆,拍卖行还会托熟人、朋友把他们请到。这里需要提示的是,他为什么特别注重邀请海外的客人?一是那些人钱多,肯出高价,同时东西一旦被买走,被收藏起来的可能性大,再次出售的可能性小;二是他心里有鬼,担心那事儿在国内不好隐瞒,对方一旦知道了买的是假货,会跟他没完,玩命。

然后,他还要上演一两出好戏。

拍卖行的人平时和一些专家、学者关系处得特熟,他有时要请专家、学者们替他们把关,辨别拍品的真伪;有时则需要专家、学者们替他自己准备推出的假货说话。这回,他所需要的自然是后者。当然,他不会跟专家学者们直说:“我这东西有问题,请您给帮着说说,捧捧场。”那就太蠢了。通常的做法是,在饭桌上,或在家里,他把东西拿给某位老专家看,看时他在一旁反复地忽悠说:“这件东西太好了,好多人看过,都说非常好,都拍案叫绝,说几十年才出现这么一件。”这时,那老专家说话就得谨慎了。他知道,他要说“这东西不对”,无疑是砸老朋友这宗生意,同时还得面对那些说“对”的人,因为人家要问“为什么我们说对,你说不对”。他必须要找出明显的破绽来才行,可那东西仿得太好,至少是一时让他看不出破绽来,于是他就拿不准了,拿不准时思维就开始偏向老朋友的说法儿了。何况有的专家有时根本就不负责任,拍卖行平时待他不薄,平时总请客,逢年过节必送礼,还免费招待过出国“考察”,听话听音,请他看东西的人说“很好”,他就含糊着说:“不错。”

好,老专家对那件东西的看法儿被他左右得成熟了。没过几天,一个电话突然打到老专家家里,“×老,我这儿有人刚送来几件东西,挺急的,人家还得拿走。我们看了半天拿不准,请您过来给看一下好吗?我现在派车去接您。”老专家没意见,很快便被接到了目的地。而一到目的地,碰巧就遇到了那些被拍卖行或是卖主们请来的海外的收藏家和博物馆的负责人们,地点也许是在经理的办公室,也许是在贵宾室。

双方相遇看似偶然,实际上是拍卖行精心安排的结果——那些贵宾已早被请到那里,名义是拍卖行要向他们介绍拍品的情况。老专家谁不认识?一看老专家突然在这里露面,为古董做鉴定,那些人不用请,主动过来看热闹。这时,老专家所看的几件东西,多数都是特意准备的、易于露出破绽的仿品,成心留出让老专家发表演说的余地。老专家看后定会侃侃而谈,这时旁观的贵宾中就会有人忍不住地对那设局的人说:“顺便请老专家给我们看看那几件拍品怎么样?”设局的人说:“好啊,您就直接跟他说吧,没关系。”结果是想买那件拍品的人,自己就跑去请老专家鉴定了,他哪里知道这是有人特意为他制造的机会,更不会想到那件拍品已被人在老专家那里做足了“工作”。

一切都显得是那么漫不经心,但这精心导演的一出戏却有两大效果:一是让那些贵宾看到这家拍卖行在鉴别拍品的真伪上是非常认真的;二是老专家亲口给人一颗“定心丸”——其鉴定虽然不是正式的,却足以安定人心。

最后,那件仿品肯定会被卖出来,成功率几乎是百发百中。

你问万一有人事后识破出那是仿品怎么办?

对,没错。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买东西那主儿看不出来,没准儿哪一天会有哪位高人替他看出来。但设置假局的人对此早就想好对策。他先是装傻充愣,说“不可能呀?怎么会是这样?您当场也请老专家看过啦”。假若对方闹得厉害,为防止官司打到法院,他就承认下来,答应想法给对方弥补损失,然后就是一拖再拖,一两年下去,能拖得对方没了脾气。假若还是不行,对方逼得太紧,他会想法儿弄一两件真货以平价让对方买去,把纠纷悄无声息地平掉了不说,还能让对方感激他。

他最惯用的做法是:在他所组织的拍卖会上,或不同形式的展卖场上,常有一些流拍的拍品。流拍的原因不是东西不好,是运气不佳。有时就是这样,分明是很好的东西,但在那场拍卖会上它就是卖不出价来,或是因为没有碰到能够欣赏并且买得起它的人;或是因为有更好的东西光芒罩住了它。这时他就动员其主人说:“你这东西不行,里面哪哪有缺陷,再说现在行情也不好。这样吧,如果你信任我的话,我给你找个买主,帮你卖出去吧。”拍品的主人通常并不太了解真正的行情,不知道那东西到底能值什么价,可他又想把东西卖出去,此时可能正在愁着呢,听他那么一说,还挺感激,许诺事成之后如何如何。这时,反过来他又给那位被他坑过的人说:“我这儿有件东西流拍了,很不错的,只可惜运气不好,卖不上价来。我做通主人的工作,把价压下来,让给你吧。”那主儿过来一看,果然是件好东西,果然是真便宜,便把东西给买走了,那件闹心事也就不提了。他手里的那件东西虽然是假的,但有拍卖行的证书啊,转手原价、或以低一点的价格卖出来不是难事。他自己前后一算觉得没有吃亏,也许还赚了不少,所以他就不再追究了。甚至还从国外买了照相机、摄像机什么的送给那个骗他的人,他以为骗他的人跟他一样,同是上当的受害者呢。

你看,这种人八面玲珑,坑了人,骗了钱,还没人追查他,因为没人举报呀!最后人们还都感谢他。他良心大大地坏了,但他没有一点犯罪感。一次我问其中的一个人,“有时你半夜醒来,想这些事情吗?”他说:“想什么?我觉得挺好的。你看,对每一个人来说,我不是都帮了他们的忙吗?再说,你缴‘学费’,我以前还缴过许多学费呢,大家都是活该啊,这些事业内人士都明白啊!”

(未完待续)

发稿编辑/姬鸿霞

猜你喜欢

仿品古玩刘先生
旧事
投 宿
明朝成化时期斗彩鸡缸杯研究
说说古玩、古董和文物
古玩抢劫
如何鉴定瓷器的真伪
父子间的硝烟
古玩,年代越久就越值钱吗?
艺术衍生品不等于艺术仿品
王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