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科学论文的评价意义比较——以优劣性评价为例
2014-07-23袁邦株徐润英
袁邦株,徐润英
(井冈山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江西 吉安 343009)
1.引言
语篇作为社团交流的工具,必然体现或者加强社团内所公认的价值。同时,语篇作为一种话语实践也体现出语篇作者的观念形态和对现实世界的评价。语篇本身也提供语篇证据,说明现实中某种价值或者观念被认为是社团成员所推崇的,而另一些方面却是社团成员所唾弃的。语篇中的评价体现在语篇中各个层面[1](P11-13)。
语篇中评价研究有多种视角[2][3](P41-45),即功能语言学视角、语料库视角、专门用途英语视角和综合视角等。功能语言学视角主要以Martin&White的评价理论为代表[4];语料库视角则以Biber&Finegan[5](P1-34)[6](P93-124),Biber et al.[7],Conrad and Biber[8](P57-63)以及 Biber[9](P97-116)[10]等 人为主,他们一直致力于对评价的研究,使用的术语是 stance;专门用途英语视角以 Hyland[11](P156-176)等人有关元语篇的研究为主,而综合视角则以Hunston 等评价参数模式为代表[12][2]。
科学论文作为报道学术成果和研究发现的一种语篇,其基本特征是客观性和非人称结构。但是,学术论文的撰写涉及多个要素,如客观世界、命题、潜在读者和语篇社团等。作者必须慎重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运用各种修辞手段来更好把握与平衡这些复杂关系,这其中必然涉及到对命题和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评价[13]。学术论文的评价研究中,既有运用Hunston的参数分类模式,考察学术论文中的评价现象, 如 Thetela[14](P101-117)和Giannoni[15];也有采用 Martin 评价理论, 探索学术论文中评价意义的分布特征,如 Hood[16];Thetela[14](P101-117), 考查了学术论文中所涉及评价类型,区分了重要性、新颖性和优劣性评价;Giannoni[15]通过考察 10种学科论文中的评价类型,如重要性、新颖性、规模性和优劣性评价,研究学术论文及学术社团内部所倡导的价值。Hood[16]运用Martin的评价理论,分别考察了学术论文简介部分中评价意义的特征。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对学术论文的研究更多使用了语料库方法,揭示学术论文所表现的互动与评价特征[17][18][19](P36-40)。 郝向利[19](P36-40)借用语料库方法,比较社会科学论文中评价的分布特征,以及论文内部不同部分的评价特征。
本文运用语料库语言学方法,借鉴评价参数分类模式,以优劣性评价为参数,试图区分和比较自然、社科、人文三大类学科的科学论文内部中的评价分布,探索三类不同学科论文的评价特征,并努力探索这些区分性特征背后的理据。这种比较能帮助我国学者在英语科学论文写作过程中更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综述他人成果,说服同行评审专家接受其观点等,也为学术研究人员和学生的论文写作提供语言学理论指导,加深其对科学论文的理性认识,提高其写作能力。
2.语料与方法
本研究使用语料库语言学的定量方法,结合样本定性分析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收集2012——2013年来自生物学、医学、物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和人类学9个学科的论文90篇,组成了约947,781字的语料库。
论文的挑选以《期刊引用报告(含自然和社科版)》(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为依据, 从 2013年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s)最大的自然、社会和人文学科期刊中,挑选2012——2013年发表的论文90篇,建立为本研究服务的语料库。影响因子是衡量一个学术期刊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影响因子越大,说明该期刊中的论文被学者的引用次数越多,其质量自然越高,这种论文在该学科的地位越高,更具有典型性。以此作为选择论文的标准,考察学术论文中评价的使用是可行的。之所以选择二年作为一个时间跨度,是因为影响因子的计算是以两年内期刊内的引用次数来计算的。
然后,对论文作必要的加工,删除有关作者的信息以及论文的附属部分,如摘要、致谢词、作者简介、参考书、注释等。另外,为了保持语料库的清洁,还需要删除论文中的公式、图示和表格。最后根据 Bercer&Trowler[20]有关分类原则,将生物学、医学、物理学三个学科30篇论文组成自然科学语料库,教育学、社会学、经济学三个学科组成社会科学论文语料库,将政治学、历史学和人类学组成人文科学论文语料库(其中自然科学349,596字,社会科学361,596字,人文科学236,589字,通过对语料库形符的统计得出,具体数字可参见下表 1)。
表1 不同学科论文字符数表
(2)运用软件AntConc 3.2展开词频统计,生成出现频率大于(含等于)70的词汇(原则上收集大于或等于90词频的词汇即可,这里为收集更多优劣性评价词汇,以扩大该词汇集。),最后所得词汇总数为1390个。然后,对上述词汇逐条分析,剔除不含评价意义的词汇(如一些介词、代词和冠词等),最后得出含有评价意义词汇147个。按照Hunston[12]的区分方法,提取其中属于优劣性评价的词汇13个,生成表2。其中主要为形容词,兼顾其他词性如名词、副词和动词等,形成了语料库中出现频率大于(含等于)70的评价词汇表。
表2 词频超过70次优劣性评价词汇表
选择优劣性评价主要是出于以下两点考虑。Giannoni[15]将学术论文中的评价意义,区分为多达12种评价参数类型,即优劣性、相关性、新颖性、规模性、价值评价、及时性、影响性、复杂性、完整性、普通性、吸引性和中心性评价等,其中前四种类型的评价在学术论文中占所有评价频率的54.46%,超过一半,尤其是优劣性评价所占的比例最高,约28.67%。二是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不同学科之间评价的特征,鉴于评价在语篇中的分布特征为韵律式(prosody),我们不可能也无必要考察所有的评价词汇及其分布情况,所有我们选择了占比重最大的评价类型,即优劣性评价作为考察对象,以探索不同学科论文之间在评价使用上的差异,及其所表现的评价特征。
(3)将表2中的词汇,通过拓展方法(主要指对该词汇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根词进行拓展后得出的词汇集),扩大优劣性词汇的考察范围,并对所有的拓展后的优劣性词汇进行次分类。大致可以分成四类:A类以“好”或者“差”为语义原型,即good和bad及其相关词汇;B类以“积极”或“消极”为语义原型,即positive和negative及其相关词汇;C类以 “正确”或 “错误”为语义原型,即right,wrong和error及其相关词汇;D类以“问题”为语义原型,即problem或unproblematic及其相关词汇,最后共考察29个优劣性评价词汇,并将其分成四类,具体参见表3。
表3 优劣性评价词汇分类及其词频、频率表
需要说明的是,上表中有的词可以充当多种词性,如good可兼作形容词和名词,better可兼作副词和形容词等,表中有关频率和词频上不再进行区分,将在下面统计中标出。
(4)接下来,我们主要考察优劣性评价词汇在语料库中的频率 (指的是该词在语料库中充当评价意义的次数,见上说明)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些词汇在不同学科论文中的分布,我们首先考察了A、B、C、D四类词汇积极和消极评价所出现的不同词性情况,见表4。表中的百分比指的是,不同词性在ABCD四类中所占的比重。如A类词汇中,形容词所占的比例为682/1052=64.8%,也就是说,A类评价词汇中,积极性的评价大多为形容词,占64.8%,而使用动词进行积极评价的比例最小,只占6.8%。需要说明的是,D类词汇主要以“问题”为语义原型,故不存在积极和消极的次分类。
表4 不同词性分布统计表(百分比例)
(5)我们统计了各类优劣性评价词汇在不同学科中的分布,并统计出各类词汇在不同学科中出现的频率(10000字比例)(见表5)。
3.结果与讨论
总体看,优劣性词汇在三大学科中的分布,呈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表4中可以看出,从优劣性评价的词性看,科学论文的作者们更多愿意使用形容词,占50.7%,其次为名词,占31.6%。名词和形容词作为优劣性评价的主要词性,一则说明了学术论文作者更多愿意使用非人称的名词性结构来体现其客观性的特征。名词的使用中,problem(s)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他词汇,这表明,在论文的简介部分(含综述),作者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时,更多使用名词problem来评价他人的成果的不足。从评价的类型看,以“好”或者“差”为语义原型的A类评价,积极(肯定)评价占主体;以“积极”或“消极”为语义原型的B类词汇和以“正确”或“错误”为语义原型C类词汇,则消极(否定)评价的比例高于积极(肯定)评价词汇。对不同类型评价词汇的“积极”和“消极”的使用似乎表明,学者们更倾向于使用这样一种模式进行叙述:即首先评价他人研究成果“很好或较好”,然后指出其研究的“错误或者问题”,产生了消极的后果。
表5 四类优劣性词汇在三类学科中的分布表(万字比例)
从细节来看,首先“好”(good)出现的次数要比“差”(bad)多,可能是因为学者之间总是更愿意表达“好”(good),而不是“差”(bad)。其次,学者们在评价时,更愿意评价为“积极”或者“消极”,而不是评价为“有”或者“无”问题。第三,虽然优劣性评价词汇出现的次数众多,但是经过细节仔细考察后,我们发现,这些词汇实际作为“评价”使用的次数不是很多,进一步说明需要对评价词汇进行逐一的上下文分析。第四,从绝度频率看,频率最高的是“好”(good),其次是“问题”(problem)出现的频率,这说明评价中最需要的是指出问题。
从上表5中可以看出,以万字比例为基准,优劣性评价词汇的分布。人文学科的比例(33.44)远高于社会学科(26.31)和自然学科(10.44),这可能与学科的内在属性、研究对象和知识结构本身有关。一般说来,如果一个学科的理论比较成熟,研究范式或者分析方法比较一致、规范,那么该学科的学术论文中使用的评价手段或者说评价词汇的频率较低,反之,则相反;如自然科学论文中所使用的优劣性评价词汇和手段要低于社会或者人文科学,就是因为后者研究对象更为复杂,而且学科内部理论知识尚不稳定,尚存争议,研究界限尚未完全理清,仍存在很多探索性和未知性,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不得不通过各种评价手段来达到说服读者或者同行作者的目的。 Cole[21](P111-139)就曾指出,一个学科内部一致性越强,所使用的评价或者评价词汇越少。
从学科内部看出,人文学科中,历史学科优劣性评价词汇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人类学和政治学。历史学科作为一个人文学科,其学科研究的范围已基本成型,但是由于新的发现不断出现,如考古学的发现,致使学科内部使用主观评价性词汇的比例偏高,也就不难理解。自然科学中,物理学使用优劣性评价词汇最低,这可能是因为该学科属于基础学科,学科理论比较成熟,研究范式也比较一致,新的问题、新的重大发现较少。
从使用评价词汇的类型看,以“好”或者“差”为语义原型的A类评价,在各学科中所占比例最高,其次分别是以“问题”为语义原型的D类,和以“积极”或“消极”为语义原型的B类词汇以及以“正确”或“错误”为语义原型C类词汇。这似乎表明,各学科遵循的学术范式基本相同,学者们在进行优劣性评价时,更多使用“好”或“差”评价,然后更多愿意指出他人研究的“问题”。而相对地,学者做出“积极”或“消极”、“正确”或者“错误”的评价较少。
4.结语
科学论文中的评价体现了论文作者和读者互动,劝说同行专家接受其观点,同时避免冒犯前人研究的一种努力。为进一步比较不同学科中评价使用的特征,我们借助建立小型语料库和相关语料库语言学方法,通过择取优劣性评价这一科学论文中使用最多的评价类型作为比较的参照点,开展相关研究。从优劣性评价的词性看,三大类科学论文的作者们更多愿意使用形容词和名词、非人称的名词性结构来体现其客观性的特征;从优劣性评价词汇的分布看,人文学科的比例远高于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这与学科本身内在属性、研究对象和知识结构本身有关。一般说来,如果一个学科内部本身,理论比较成熟,研究范式或者分析方法比较一致、规范,那么该学科的学术论文中使用的评价手段或者说评价词汇的频率较低;反之,则相反。
本研究可以为我国的学者们提供如下启示:学者们在英语科学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恰当地使用评价手段,综述他人的成果,以维护他人的面子,说服同行专家和普通读者接受自身观点。除了遣词造句等微观因素外,我们的教师需要引导学术论文写作者关注到作者如何利用评价资源和策略来评价语篇内容和观点,表达自我态度和立场,如何吸引读者建构并协商意义,如何展现作者在学术社团的身份等宏观因素,帮助其逐步融入学术社团。当然,后续的研究还可以结合评价对象、评价来源进行更为细致的描写。
[1] 杨信彰.语篇中的评价手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1).
[2] Hunston,S.Corpus Approaches to Evaluation[M].London:Routledge,2010.
[3] 袁邦株,李雪.语篇评价的4种视角[J].外语学刊,2013(5).
[4] Martin,J.R.&White,P.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Appraisal in English[M].Basingstoke:Palgrave,2005.
[5] Biber,D.&E.Finegan.Adverbial stance types in English[J].Discourse Processes,1988(11).
[6] Biber,D.&E.Finegan.Styles of stance in English:lexical and grammatical marking of evidentiality and affect[J].Text,1989(9).
[7] Biber et al.The 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99.
[8] Conrad,S.and Biber,D.Adverbial marking of stance in speech and writing[C].In S.Hunston&G.Thompson(eds.)Oxford:OUP,2000.
[9] Biber,D.Stance in spoken and written university register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6a(5).
[10] Biber,D.University Language:A Corpus-Based Study of Spoken and Written registers[M].Amsterdam:Benjamins.2006b.
[11] Hyland,K.&Tse,P.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l[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5).
[12] Hunston,S.Evaluation and organization in academic discourse[A].in M.Coulthard(ed.)Advances in Written Text Analysis[C].London:Routledge,1994.
[13] Thompson,G.&Hunston,S.(ed.)Evaluation in Texts:Authorial stan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C].Oxford:OUP,2000.
[14] Thetela,P.Evaluated entities and parameters of value[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2).
[15] Giannoni,D.S.Mapping Academic Values in the Disciplines:A corpus-based approach[M].Bern:Peter Lang,2010.
[16] Hood,S.Appraising Research:Evaluation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09.
[17] Hyland,K.Disciplinary Discourses: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London:Longman,2000.
[18] Hyland,K.Metadiscourse[M].Lodon:Continuum,2005.
[19] 郝向利.社会科学论文中的评价意义实证研究[J].外语学刊,2013(5).
[20] Bercer,T.,&Trowler,P.Academic tribes and territories:Intellectual enquiries and the culture of disciplines(2nd edition)[M].Buckingham: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1.
[21] Coles,S.The Hierarchy of the Scienc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