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过中学生身体素质变化趋势谈体育中考改革

2014-07-23童莉亚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体育中考考试成绩体质健康

童莉亚

摘 要:通过回顾2010—2012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成绩,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2010—2012年浙江省中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体育中考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体育中考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和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作用显著;但另一方面浙江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调查报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体育中考结束后,中学生身体素质未能继续保持,在某些方面甚至呈下降趋势,这与媒体之前相关报道也是一致的。我们应通过思考分析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和发展体育中考制度。

关键词:体育中考;考试成绩;体质健康;中考制度

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利对策,所以从1980年起教育部就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体育中考,该项举措已经实施33年,并不断进行完善,杭州市区一直走在前列:在2010年将“初三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工作”更名为“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满分30分,并将考试成绩计入当年中考总成绩;2012年在“一分钟跳绳”项目引入了智能型考试仪,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考试的公正、公平。近年来,还不断通过对考试项目的优化改进,进一步发挥体育中考对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杭州市区2010—2012年考生体育中考成绩稳步提高,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常有关于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报道,相关调查报告也证实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包括近年来浙江省公布的高校新生(高中毕业生)体质测试也显示中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是小幅度下降。

一、体育中考成绩数据与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数据比较分析

资料一:2010—2012年杭州市区体育中考相关数据统计及分析

2010—2012年考试人数相对平稳,参考人数百分比相对稳定。选取2010—2012年跳跃类、力量类、耐力类三个项目类型中保留项目共计8个(按男女生分别计共计10个项目)作为分析样本;30分(以下称项目满分)的百分比2010年为48.55%,2011年为48.88%,2012年为52.53%。成绩平均分分别为27.03、27.07、27.38。总体看2010年到2012年满分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具体数据详见表1和图1。

图1

表1 2010—2012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

平均分及满分率统计表

资料二: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与健康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浙江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调查报告从耐力类项目、柔韧力量类项目、速度灵巧类项目、肺活量体重指数、身高标准体重五个方面对2010—2012年高校新生的体育与健康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2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值为72.51分、72.31分、71.80分,呈逐年小幅下降状态;测试成绩不及格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为6.69%,2011年为6.91%,2012年为10.39%,详见表2和图2。

图2

表2 2010—2012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

平均值及不及格率的统计表

两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通过对杭州市区体育中考成绩和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成绩两组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体育中考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后,引起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导向作用明显,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令人费解的是,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成绩却显示近三年高中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高中时期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高中毕业时身体素质甚至下降。这种现象与体育中考初衷不相符合,体育中考本意是在初中学生这个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正确理解体育运动精神,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愉悦感,对最为重要的“终生体育”观打下基础。但在体育中考刚刚结束的高中阶段,本应该是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黄金阶段,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这其中原因较多,下文将重点从体育中考的角度进行思考探讨。

二、对体育中考作用的思考及探讨

1.体育中考的积极作用

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体育中考加大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了体育师资配备,相应的对体育教学有一个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家长方面由原来对体育运动的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态度变成鼓励督促。再次,身处其中的学生,在规定的考试项目的引导下进行跳跃类、力量类、耐力类等体育项目的训练,身体素质在短期内得到相应提高,体育中考成绩提高即是很好的证明。

2.体育中考的消极作用

正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多年来体育中考的实施过程,尽管在不断改革完善中,但一些弊端还是显现出来。近几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应试导向的体育中考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以人为本、以体育锻炼为本的需求。首先表现为学生对考前短期集训疲于应对,没能形成长效机制。其次在考试分数的导向性下,体育教师更侧重考试技巧的训练,不重视体育运动精神的培育,把学生运动兴趣放一边,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愉悦感明显下降,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把体育锻炼变成内在需求,导致在没有体育中考压力下体育运动就不能延续,身体素质不能进一步提高,甚至在高中阶段就开始下降。

三、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体育中考制度的建议

1.体育中考以考为主,以评为辅,考评结合

中学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强健的体魄。体育中考的公平公正无须赘言,对提高学生体质也获得肯定,但对中学体育教学目的导向容易发生偏差,因为师生往往为了追求高分,容易把体育教学变成一场痛苦的短期突击训练,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加强日常评测并使其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计入体育中考成绩显然很有必要,力争做到以考为主,以评为辅,考评结合。

2.体育中考项目设置需更加以人为本

面临着考试压力,体育教学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因为要考试总是要考出最好的水平,考出个高低,不仅仅只满足于合格。但重复机械的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厌倦这些考试项目。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考试项目不够丰富,不够个性化。杭州市区体育中考一直不断改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已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但一些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考试难度大未能纳入考试,其实这方面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把球类纳入考试项目;同样还有一些小众体育项目如轮滑、自行车等也是很好的项目。所以在条件允许下,应尽可能地开设类似考试项目。总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兴趣,尊重个体差异,体育中考项目设置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才能把这些项目变成学生的终身爱好。

3.体育中考应该发挥引导体育教学的作用

林高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中指出,“中学体育教学应向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显然应试化不在此中,但善用体育中考这个指挥棒,把终身体育及快乐体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参与来享受并体验体育,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本文通过两组资料的对比发现,体育中考价值获得肯定,成绩显著,但由于违背体育中考初衷的应试导向,对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核心价值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扭曲,只有不断对体育中考进行改革,给体育教学输送正能量,才能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真正让学生领会现代体育理念,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林高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J].琼州大学学报,2002(2):92-93.

摘 要:通过回顾2010—2012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成绩,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2010—2012年浙江省中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体育中考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体育中考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和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作用显著;但另一方面浙江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调查报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体育中考结束后,中学生身体素质未能继续保持,在某些方面甚至呈下降趋势,这与媒体之前相关报道也是一致的。我们应通过思考分析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和发展体育中考制度。

关键词:体育中考;考试成绩;体质健康;中考制度

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利对策,所以从1980年起教育部就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体育中考,该项举措已经实施33年,并不断进行完善,杭州市区一直走在前列:在2010年将“初三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工作”更名为“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满分30分,并将考试成绩计入当年中考总成绩;2012年在“一分钟跳绳”项目引入了智能型考试仪,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考试的公正、公平。近年来,还不断通过对考试项目的优化改进,进一步发挥体育中考对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杭州市区2010—2012年考生体育中考成绩稳步提高,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常有关于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报道,相关调查报告也证实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包括近年来浙江省公布的高校新生(高中毕业生)体质测试也显示中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是小幅度下降。

一、体育中考成绩数据与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数据比较分析

资料一:2010—2012年杭州市区体育中考相关数据统计及分析

2010—2012年考试人数相对平稳,参考人数百分比相对稳定。选取2010—2012年跳跃类、力量类、耐力类三个项目类型中保留项目共计8个(按男女生分别计共计10个项目)作为分析样本;30分(以下称项目满分)的百分比2010年为48.55%,2011年为48.88%,2012年为52.53%。成绩平均分分别为27.03、27.07、27.38。总体看2010年到2012年满分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具体数据详见表1和图1。

图1

表1 2010—2012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

平均分及满分率统计表

资料二: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与健康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浙江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调查报告从耐力类项目、柔韧力量类项目、速度灵巧类项目、肺活量体重指数、身高标准体重五个方面对2010—2012年高校新生的体育与健康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2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值为72.51分、72.31分、71.80分,呈逐年小幅下降状态;测试成绩不及格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为6.69%,2011年为6.91%,2012年为10.39%,详见表2和图2。

图2

表2 2010—2012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

平均值及不及格率的统计表

两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通过对杭州市区体育中考成绩和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成绩两组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体育中考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后,引起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导向作用明显,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令人费解的是,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成绩却显示近三年高中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高中时期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高中毕业时身体素质甚至下降。这种现象与体育中考初衷不相符合,体育中考本意是在初中学生这个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正确理解体育运动精神,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愉悦感,对最为重要的“终生体育”观打下基础。但在体育中考刚刚结束的高中阶段,本应该是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黄金阶段,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这其中原因较多,下文将重点从体育中考的角度进行思考探讨。

二、对体育中考作用的思考及探讨

1.体育中考的积极作用

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体育中考加大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了体育师资配备,相应的对体育教学有一个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家长方面由原来对体育运动的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态度变成鼓励督促。再次,身处其中的学生,在规定的考试项目的引导下进行跳跃类、力量类、耐力类等体育项目的训练,身体素质在短期内得到相应提高,体育中考成绩提高即是很好的证明。

2.体育中考的消极作用

正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多年来体育中考的实施过程,尽管在不断改革完善中,但一些弊端还是显现出来。近几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应试导向的体育中考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以人为本、以体育锻炼为本的需求。首先表现为学生对考前短期集训疲于应对,没能形成长效机制。其次在考试分数的导向性下,体育教师更侧重考试技巧的训练,不重视体育运动精神的培育,把学生运动兴趣放一边,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愉悦感明显下降,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把体育锻炼变成内在需求,导致在没有体育中考压力下体育运动就不能延续,身体素质不能进一步提高,甚至在高中阶段就开始下降。

三、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体育中考制度的建议

1.体育中考以考为主,以评为辅,考评结合

中学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强健的体魄。体育中考的公平公正无须赘言,对提高学生体质也获得肯定,但对中学体育教学目的导向容易发生偏差,因为师生往往为了追求高分,容易把体育教学变成一场痛苦的短期突击训练,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加强日常评测并使其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计入体育中考成绩显然很有必要,力争做到以考为主,以评为辅,考评结合。

2.体育中考项目设置需更加以人为本

面临着考试压力,体育教学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因为要考试总是要考出最好的水平,考出个高低,不仅仅只满足于合格。但重复机械的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厌倦这些考试项目。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考试项目不够丰富,不够个性化。杭州市区体育中考一直不断改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已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但一些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考试难度大未能纳入考试,其实这方面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把球类纳入考试项目;同样还有一些小众体育项目如轮滑、自行车等也是很好的项目。所以在条件允许下,应尽可能地开设类似考试项目。总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兴趣,尊重个体差异,体育中考项目设置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才能把这些项目变成学生的终身爱好。

3.体育中考应该发挥引导体育教学的作用

林高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中指出,“中学体育教学应向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显然应试化不在此中,但善用体育中考这个指挥棒,把终身体育及快乐体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参与来享受并体验体育,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本文通过两组资料的对比发现,体育中考价值获得肯定,成绩显著,但由于违背体育中考初衷的应试导向,对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核心价值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扭曲,只有不断对体育中考进行改革,给体育教学输送正能量,才能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真正让学生领会现代体育理念,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林高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J].琼州大学学报,2002(2):92-93.

摘 要:通过回顾2010—2012年杭州市区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以下简称体育中考)成绩,对其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2010—2012年浙江省中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报告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体育中考成绩呈上升趋势,表明体育中考对促进学生体育锻炼和提升中学生身体素质作用显著;但另一方面浙江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调查报告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体育中考结束后,中学生身体素质未能继续保持,在某些方面甚至呈下降趋势,这与媒体之前相关报道也是一致的。我们应通过思考分析这种现象深层次的原因,进一步探讨如何完善和发展体育中考制度。

关键词:体育中考;考试成绩;体质健康;中考制度

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利对策,所以从1980年起教育部就开始在我国部分地区实施体育中考,该项举措已经实施33年,并不断进行完善,杭州市区一直走在前列:在2010年将“初三学生身体素质测试工作”更名为“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满分30分,并将考试成绩计入当年中考总成绩;2012年在“一分钟跳绳”项目引入了智能型考试仪,极大地提高了考试的效率,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考试的公正、公平。近年来,还不断通过对考试项目的优化改进,进一步发挥体育中考对素质教育的引领作用。在此背景下,杭州市区2010—2012年考生体育中考成绩稳步提高,但与此同时,近年来常有关于中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报道,相关调查报告也证实了中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包括近年来浙江省公布的高校新生(高中毕业生)体质测试也显示中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是小幅度下降。

一、体育中考成绩数据与中学生身体素质调查数据比较分析

资料一:2010—2012年杭州市区体育中考相关数据统计及分析

2010—2012年考试人数相对平稳,参考人数百分比相对稳定。选取2010—2012年跳跃类、力量类、耐力类三个项目类型中保留项目共计8个(按男女生分别计共计10个项目)作为分析样本;30分(以下称项目满分)的百分比2010年为48.55%,2011年为48.88%,2012年为52.53%。成绩平均分分别为27.03、27.07、27.38。总体看2010年到2012年满分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具体数据详见表1和图1。

图1

表1 2010—2012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体育考试

平均分及满分率统计表

资料二: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与健康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浙江省中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调查报告从耐力类项目、柔韧力量类项目、速度灵巧类项目、肺活量体重指数、身高标准体重五个方面对2010—2012年高校新生的体育与健康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统计结果显示2010—2012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总成绩平均值为72.51分、72.31分、71.80分,呈逐年小幅下降状态;测试成绩不及格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年为6.69%,2011年为6.91%,2012年为10.39%,详见表2和图2。

图2

表2 2010—2012年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

平均值及不及格率的统计表

两组相关资料对比分析:通过对杭州市区体育中考成绩和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成绩两组资料的对比分析,说明体育中考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后,引起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导向作用明显,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令人费解的是,浙江省高校新生体质测试成绩却显示近三年高中学生体质呈逐年下降趋势,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在高中时期没有得到进一步发展,高中毕业时身体素质甚至下降。这种现象与体育中考初衷不相符合,体育中考本意是在初中学生这个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树立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正确理解体育运动精神,能从体育运动中获得愉悦感,对最为重要的“终生体育”观打下基础。但在体育中考刚刚结束的高中阶段,本应该是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的黄金阶段,身体素质却呈下降趋势。这其中原因较多,下文将重点从体育中考的角度进行思考探讨。

二、对体育中考作用的思考及探讨

1.体育中考的积极作用

体育中考实施以来,学校、家长、学生三方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体育中考加大了学校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加了对体育设施的投入,加强了体育师资配备,相应的对体育教学有一个显著的促进作用。其次,家长方面由原来对体育运动的不支持甚至反对的态度变成鼓励督促。再次,身处其中的学生,在规定的考试项目的引导下进行跳跃类、力量类、耐力类等体育项目的训练,身体素质在短期内得到相应提高,体育中考成绩提高即是很好的证明。

2.体育中考的消极作用

正像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多年来体育中考的实施过程,尽管在不断改革完善中,但一些弊端还是显现出来。近几年最主要的矛盾就是应试导向的体育中考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以人为本、以体育锻炼为本的需求。首先表现为学生对考前短期集训疲于应对,没能形成长效机制。其次在考试分数的导向性下,体育教师更侧重考试技巧的训练,不重视体育运动精神的培育,把学生运动兴趣放一边,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愉悦感明显下降,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把体育锻炼变成内在需求,导致在没有体育中考压力下体育运动就不能延续,身体素质不能进一步提高,甚至在高中阶段就开始下降。

三、对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体育中考制度的建议

1.体育中考以考为主,以评为辅,考评结合

中学体育教学主要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保持强健的体魄。体育中考的公平公正无须赘言,对提高学生体质也获得肯定,但对中学体育教学目的导向容易发生偏差,因为师生往往为了追求高分,容易把体育教学变成一场痛苦的短期突击训练,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所以加强日常评测并使其作为成绩的一部分计入体育中考成绩显然很有必要,力争做到以考为主,以评为辅,考评结合。

2.体育中考项目设置需更加以人为本

面临着考试压力,体育教学出现了考什么教什么的现象,因为要考试总是要考出最好的水平,考出个高低,不仅仅只满足于合格。但重复机械的训练很容易使学生厌倦这些考试项目。其中主要的原因是考试项目不够丰富,不够个性化。杭州市区体育中考一直不断改革,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且已取得相当好的效果。但一些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如篮球、足球等球类考试难度大未能纳入考试,其实这方面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把球类纳入考试项目;同样还有一些小众体育项目如轮滑、自行车等也是很好的项目。所以在条件允许下,应尽可能地开设类似考试项目。总之,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兴趣,尊重个体差异,体育中考项目设置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魔咒,才能把这些项目变成学生的终身爱好。

3.体育中考应该发挥引导体育教学的作用

林高宇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中指出,“中学体育教学应向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方向发展”。显然应试化不在此中,但善用体育中考这个指挥棒,把终身体育及快乐体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中,使学生通过参与来享受并体验体育,提高身体素质。

总之,本文通过两组资料的对比发现,体育中考价值获得肯定,成绩显著,但由于违背体育中考初衷的应试导向,对中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快乐化、生活化、终身化”的核心价值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扭曲,只有不断对体育中考进行改革,给体育教学输送正能量,才能实现二者良性互动,真正让学生领会现代体育理念,促进学生体质健康,使学生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2]林高宇.中学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J].琼州大学学报,2002(2):92-93.

猜你喜欢

体育中考考试成绩体质健康
延续初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的可行性研究
中考体育考试改革对西安市初中体育教学的影响
借助信息技术 做好初中体育备考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影响西安市中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那一年初三,我们一起成长、进步着
跳过去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