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音乐的审美趣味

2014-07-23吴海丽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时间性音乐审美差异性

吴海丽

摘 要:音乐的审美趣味从美学范畴来讲就是喜欢和爱好什么音乐的问题。音乐审美特点的形成不是由浅显的感觉和单一的情感因素构成,不同的时代、民族、阶级和不同的群体,由于其社会条件背景的不同而构成了音乐审美的差异。

关键词:音乐审美;趣味;时间性;空间性;差异性

音乐的审美是人对音乐的感知、情感体验与审美评价等的一种具体体现。音乐受众对不同音乐的选择,往往来自他们对不同音乐艺术的偏爱。人类的一切审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人们由于其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时代背景、民族习惯、宗教信仰以及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背景,往往会形成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念和不同的审美趣味。

一、音乐的时间性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各个不同时期的审美标准和审美习惯也不一样。这样就给人们的审美经验和音乐审美趣味留下了时代的烙印并赋予他们时代的特色。例如: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政治生活受到基督教的统治和影响,一切文化、艺术、教育都纳入教会的统治之下,教会也就成为文化艺术中心。在音乐上,宗教音乐占据了统治地位,而世俗民间音乐则受到排斥。在这样一种宗教社会心理的作用下,作曲家的创作仅限于宗教声乐体裁上,人们的音乐审美趣味也就自然限制在这单一的宗教音乐形式内。

到了文艺复兴晚期和巴洛克时期,随着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性主义的兴起,世俗音乐和器乐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这种社会心理作用下,人们的审美趣味又转向了歌剧和器乐领域。到了古典主义时期,又由于受到启蒙运动和狂飙突进思潮的影响,作曲家的创作又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转入到宫廷和世俗领域,创作情趣上更倾向于器乐体裁。这一切都说明,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并通过社会心理对作曲家的审美情趣产生影响,使得不同时代的作曲家倾心不同体裁的音乐创作。同时,也培育出了不同时代听众的审美趣味。

二、空间性差异

音乐的空间性可以从不同的地域和民族特点得以具体体现。民族作为一个社会文化实体,它往往以地理生态、民俗习惯、语言传统为社会心理媒介,深刻地影响着不同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每一个民族都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传统,正是这些不同之处,才构成了各民族音乐艺术的不同特点,从而也培植了各民族的不同的音乐审美趣味。例如:从音乐体系上看,中国人喜爱听五声音阶的旋律,日本人爱听民谣调式和琉球音阶的曲调,而欧洲人则喜欢听大、小音阶和教会调式的旋律;从体裁上看,汉民族爱听山歌、小曲,藏族和蒙古族爱听牧歌和长调,回族、撒拉族、土族则对花儿有兴趣。各民族文化中的一个艺术门类,它是民族心态在音乐艺术中的体现。所以说,人类一切审美活动总是渗透着民族精神,体现着民族特色的。由于不同民族的地理生态、人文背景、宗教信仰的不同,往往具有不同的音乐审美习惯和审美情趣。正是由于各民族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空间性差异才构成了各民族音乐审美趣味的差异。

三、阶级性差异

在阶级社会里,每个人都是处于一定的阶级地位之中,属于一定的阶级、阶层、集团。而不同的阶级地位和不同的阶层社会生活,往往构成了个体之间不同的审美价值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因此,一个人的阶级地位和政治信仰会直接影响他对音乐作品的评价和反应。尤其是在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政治倾向上,听众的反应与评价更是主要以阶级、阶层、集团来划分的。因为,音乐艺术作为一定时代、一种意识形态和一定社会审美心理结构的对应物,在阶级社会中,最鲜明的就是显示出其阶级性。例如:文化知识阶层有着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较强的审美创造力,但是在经济浪潮中,往往被社会所疏离,置身于社会边缘,他们其中大部分人凭着多年形成的高雅趣味,坚守在严肃音乐这块“净土”上,而普通大众阶层则趋于追求流行音乐。

四、群体性差异

所谓群体,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而产生相互作用的集体,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具体单位。由于群体是一种现实存在的、聚集在一起的一群人,往往生活在一个相似或相近的环境中。因此,他们有着共同的需求或相近的情趣,而这种需求和情趣总是与他们的社会实践和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群体由于不同的职业、年龄和不同的性别差异,往往容易形成不同的实践经验、不同的情感经历、不同的心理结构和不同的价值倾向。这些因素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审美视野、审美心理、审美需求以及影响到他们对音乐作品的反应和评价。

音乐的审美和人的整个审美意识都不是孤立地产生的,它是与复杂的社会观念和社会思想发展的过程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且由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经济环境作用支配下的社会心理决定。所以,音乐审美虽然是通过个人主观爱好的形式表现出来,但个人的审美经验和音乐趣味实质上都不能脱离一定社会关系和社会心理的制约。反过来,不同时代、民族、阶级、群体的音乐审美趣味又正是通过个人的审美偏爱表现出来,并渗透在个人的审美经验中,从而又使个人审美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审美趣味的时代、民族、阶级、群体的差异。总之,在听众的审美意识中,人们的音乐审美趣味要受到几乎全部社会心理现象的影响和制约。

参考文献:

[1]列·斯托洛维奇.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2]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普列汉诺夫.论艺术——没有地址的信[M].北京:三联书店,1963.

猜你喜欢

时间性音乐审美差异性
智珠二则
舞蹈艺术发展进程中的审美鉴赏能力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因材施教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初中英语差异教学可行性探究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时间性:桃花源之审美问津
如何奠基形而上学:康德与海德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