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常用轴承材料的热弹流润滑性能分析

2014-07-22卢宪玖王优强律辉刘昺丽

轴承 2014年7期
关键词:基本参数内圈油膜

卢宪玖,王优强,律辉,刘昺丽

(青岛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033)

通常,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在交变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剥落、摩擦磨损导致的轴承精度丧失、裂纹、压痕、锈蚀等。其中,防止轴承失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改善其润滑状况,尽量避免滚动体与套圈直接接触。文献[1]研究了推力球轴承钢球与沟道间形成的椭圆接触等温弹流润滑问题,运用多重网格法求得了完全数值解,分析了转速、中心距、椭圆比等参数对结果的影响。文献 [2]建立了陶瓷球轴承的热弹流润滑数学模型,得到了陶瓷球轴承的热弹流润滑完全数值解。长期以来的研究主要针对单一金属零件的润滑进行,对几种轴承材料进行弹流润滑对比分析的研究并不多见。通过对下文几种常见轴承材料的热弹流润滑状况进行数值求解,以获得各材料的润滑特性,为不同工况用轴承的选材提供参考。

1 模型、参数及运动学方程

1.1 数学模型

角接触球轴承内圈与球接触的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轴承所有零件均由同种材料制造,以角接触球轴承内、外圈为例,将球与外圈弹流润滑模型简化为弹性点接触问题,根据点接触弹流润滑理论,建立图2所示的椭球体-平面等效模型[3]。

图1 球与内圈接触的几何模型

图2 椭球体-平面模型

1.2 参数

所选用的7314型角接触球轴承基本参数见表1。4种轴承材料的基本参数见表2。所采用润滑油的各项基本参数见表3。

表1 角接触球轴承基本参数

表2 4种轴承材料的基本参数

表3 润滑油的基本参数

1.3 运动学方程

接触点的主曲率半径Ri,j:球体R11=R12=Dw/2=10 mm;内沟道R21=ri=fiDw,R22=Ri=[Dpw-Dwcosα]/2cosα。

yz平面内,等效半径Ry=R11R21/(R21-R11),xz平面内,等效半径Rx=(R12R22)/(R21+R22),其中Rx和Ry为图2所示椭球体在x和y方向的综合曲率半径。

轴的转速取1 000 r/min,此转速即为轴承内圈的转速ni,由此可得轴承内圈与球接触处的切向速度为ui=2πRini。由滑滚比与内圈和球之间的关系可得接触处球的速度ub,不考虑角接触球轴承中球的自旋,可得内圈与球之间的卷吸速度为

uR=(2πRini+ub)/2。

2 热弹流润滑方程

2.1 Reynolds方程

考虑热效应的Reynolds方程[4]为

(1)

式中:ρ为润滑剂的密度,kg/m3;η为等效黏度,Pa·s;h为润滑膜膜厚,mm;p为润滑膜压力,MPa;x,y为接触区的坐标;u1,u2分别为球与轴承内圈的线速度,m/s;z为沿油膜厚度方向的坐标。

2.1.1 密压密温关系式

在给出的Reynolds方程中,密度采用Dowson和Higginson[5]提出的密压密温方程计算,即

T0)] ,

(2)

式中:ρ0为环境密度;T为实际温度;T0为环境温度,取313 K。

2.1.2 黏压黏温关系式

润滑剂的黏压关系采用Roelands经验公式,用国际单位制可以表示为

η=η0exp[A1-1+(1+A2p)z0(A3T-

A4)-S0],

(3)

A1=lnη0+9.67,A2=5.1×10-9pH,A3=1/(T0-138),A4=138/(T0-138),S0=β(T0-138)/(lnη0+9.67),z0=α/[(lnη0+9.67)·

(5.1×10-9pH)],

式中:η0为润滑油的环境黏度,Pa·s;β为Reynolds黏温关系中的系数;pH为最大Hertz应力。

2.1.3 载荷方程

轴承沟道表面所承受的载荷必须与外载荷平衡,其值在计算中应满足

∬p(x,y)dxdy=W,

(4)

式中:W为球承受的载荷,初始载荷取为100 N,依次取300,500,700和900 N,最大取到1 000 N。

2.2 膜厚方程

(5)

式中:h0为中心膜厚,mm;Rx,Ry分别为图2所示椭球体在x,y方向的综合曲率半径,mm;E′为两固体的等效弹性模量;Ea,Eb分别为球和内圈的弹性模量,GPa;νa,νb分别为球和内圈的泊松比。

2.3 油膜能量方程

不考虑体积力和热辐射的影响,并忽略沿x和y方向的热传导,润滑油膜的能量方程为

(6)

式中:cf为润滑油比热容,J/(kg·K);kf为润滑油的传热系数,W/(m2·K);u,v分别为润滑油沿x,y方向的流速,m/s。

在油膜入口处非逆流区,油膜能量方程的边界条件为t(xin,y,z) =t0,而在入口处逆流区及计算域的其他3个出口边界上均不需要边界条件。

2.4 内圈及球的能量方程

固体热传导方程也要考虑y方向的对流换热,故轴承内圈沟道的能量方程为

(7)

球的能量方程为

(8)

式中:ci,cb分别为内圈与球的比热容,J/(kg·K);ρi,ρb分别为内圈与球的密度,kg/m3;ki,kb分别为内圈与球的传热系数,W/(m2·K)。

轴承内圈沟道导热方程的边界条件为

t(xin,y,zi)=t0,t(x,y,-d)=t0;

球导热方程的边界条件为

t(xin,y,zb)=t0,t(x,y,d)=t0。

3 数值方法

将以上方程进行无量纲化:

接触应力计算采用多重网格法,由接触应力引起的表面弹性变形用多重网格积分法求解,温度求解采用逐列扫描法。其中网格共分5层,最高层上网格沿x和y方向的节点数均为257,油膜内温度梯度大,使用等距网格,节点数为10;固体内靠近固液界面处温度梯度大,远离固液界面处温度变化趋于平缓,故使用不等距网格,网格间距为等比数列,两固体内节点数都为6。当接触应力和载荷的相对误差小于1×10-3,温度的相对误差小于1×10-4时,迭代结束。

4 结果分析与讨论

在y=0截面上所得到的接触应力分布如图3所示,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二次接触应力峰来看,GCr15和9Cr18的接触应力分布都非常接近。在二次接触应力峰处,ZrO2的接触应力最小, Si3N4的接触应力值最大,其余2种除了二次接触应力峰处整体接触应力值相差不大。由图4可以看出,在膜厚分布上4种轴承材料均表现出明显的油膜颈缩现象,从整体膜厚和最小膜厚来看,Si3N4的膜厚均最大,而ZrO2,GCr15,9Cr18的膜厚均较小,从油膜形成情况看Si3N4的润滑效果较好。

图3 横向中心截面上的接触应力分布

图4 横向中心截面上的膜厚分布

4种材料对应的内圈、润滑油和球的温度分布如图5~图7所示。

图5 轴承内圈的温度分布

图6 油膜中层润滑油的温度分布

图7 球的温度分布

因Si3N4传热系数较小,散热性能较差,虽然内圈的速度较高,较有利于散热,但最高温度及其温升也相应较高,最高温度达110 ℃;其次是ZrO2,为90 ℃;GCr15和9Cr18温度基本相同,最高温度均为76 ℃。虽然GCr15和9Cr18内圈的温升较低,但与其对应的润滑油温升却较大,油膜中层润滑油的最高温度达100 ℃。与两者相比,Si3N4对应的油膜中层润滑油的温升则较小,与ZrO2对应的油膜中层润滑油温升最小。由于球的转速较小,散热效果明显不如内圈,Si3N4的温升高达85 ℃,ZrO2温升则为65 ℃,两者均出现与接触应力对应的温度二次峰值,而GCr15和9Cr18则没有这一特点。

最小膜厚随载荷的变化情况如图8所示。可明显看出,随载荷的增大,最小膜厚明显减小。在250 N之前GCr15的润滑情况最好,Si3N4,9Cr18和ZrO2略差,但最小膜厚值相差不大;载荷大于250 N时,GCr15的膜厚值迅速减小,与9Cr18和ZrO2的最小膜厚基本一致;300 N之后,4种轴承材料的最小膜厚值变化均趋于平缓,稳定后Si3N4的膜厚值最大,明显优于其他3种轴承材料。

图8 最小膜厚随载荷的变化

最小膜厚随转速的变化如图9所示,随着内圈转速的增加,最小膜厚均明显增大。

图9 最小膜厚随转速的变化

从整体来看,Si3N4的最小膜厚最大,随着转速的增加,变化趋于平缓;在转速低于2 000 r/min时,其余3种材料最小膜厚相差不大,在转速高于2 000 r/min时,GCr15和9Cr18对应的最小膜厚均明显高于ZrO2,表现出良好的润滑效果。

5 结论

(1)4种材料中Si3N4的二次接触应力峰值较小,整体膜厚值较大,润滑效果最好,但散热较差,相同工况下产生的热量较多。

(2)载荷不大的工况下,GCr15具有比另外3种材料更好的润滑性能;而当载荷和转速变化时,Si3N4显示出稳定且良好的润滑性能。

猜你喜欢

基本参数内圈油膜
长城油膜轴承油在高速棒材生产线的应用
特种复合轴承内圈推力滚道磨削用工装设计
主轴轴承内圈锁紧用台阶套的装配
《东北电力技术》编辑委员会
轮毂轴承内圈的成型磨削方法
大型数控立式磨床静压转台油膜热特性仿真及其实验分析
四轮定位基本参数及其影响
冷轧轧机油膜轴承系统故障分析与对策
内圈带缺陷中介轴承的动力学建模与振动响应分析
消防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