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圆锥曲线中一类定点问题的启示

2014-07-22吴雅琴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7期
关键词:关系式定点椭圆

吴雅琴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通常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高考题中的一大难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不乏此类问题.该类问题动中有定,定中有动,多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为背景,常与函数与方程、向量等知识交汇,形成了过定点问题的证明,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该类问题对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不少同学遇到此类问题都觉得“棘手”.下面我们就一起谈谈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动直线或曲线过定点问题:动直线或曲线方程中一定含有参数,在解题时需写出直线或曲线方程,将它转化为f(x,y)+λg(x,y)=0(λ为参数)的形式,由f(x,y)=0

g(x,y)=0(λ为参数)得定点坐标.

例1如图,已知椭圆C:x2a2+y2=1(a>1)的上顶点A,右焦点F,直线AF与圆M:x2+y2-6x-2y+7=0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不过点A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P、Q两点,AP·AQ=0,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1)解:(过程略)x23+y2=1.

(2)分析1直线l与椭圆交于P、Q两点,

由AP·AQ=0得,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且直线AP与x轴不垂直,故选择设直线AP的斜率k为参数.

解设直线AP: y=kx+1,

x23+y2=1,

y=kx+1, 消y得(1+3k2)x2+6kx=0.

所以点P的坐标为(-6k1+3k2,1-3k21+3k2).因为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将点P的坐标中的k用-1k代替即可得Q点的坐标为(6kk2+3,k2-3k2+3).

所以kPQ=k2-3k2+3-1-3k21+3k2

6kk2+3+6k1+3k2=k2+14k.

所以直线l:y=k2-14k(x-6kk2+3)+k2-3k2+3,

即y=k2-14kx-12,故直线l过定点(0,-12).

分析2直线l与椭圆交于P、Q两点,设出直线l的方程:y=kx+b,利用设而不求法及AP·AQ=0找出k与b的关系.

解设P(x1,y1),Q(x2,y2),直线l∶y=kx+b

y=kx+b,

x23+y2=1,

消y得(1+3k2)x2+6kbx+3b2-3=0.

x1+x2=-6kb1+3k2,x1x2=3b2-31+3k2.(*)

由AP·AQ=0得,

x1x2+(y1-1)(y2-1)=0

所以(1+k2)x1x2+(kb-k)(x1+x2)+b2-2b+1=0代入(*)式得

4b2-2b-21+3k2=0即b=-12或b=1.

因为动直线l不过点A,所以b=-12,直线l∶y=kx-12恒过定点(0,-12).

小结本题对AP·AQ=0这个条件,(1)我们利用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选择直线AP或直线AQ的斜率为参数,通过解方程组的思想求出P、Q两点的坐标,进而求出直线l的方程;(2)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得到x1+x2与x1x2的关系式,因此设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借助于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将x1+x2与x1x2用k和b来表示,从而找到k与b的关系,体现了“设而不求”的思想.

处理直线过定点问题:

(1)引进参数——从目标对应关系式出发,引进参数,通常引进的参数有直线的斜率、点的坐标等;

(2)找关系式——建立方程组,常用设而不求法;

(3)探求直线过定点——将它转化为f(x,y)+λg(x,y)=0(λ为参数)的形式;

(4)得结论——由f(x,y)=0,

g(x,y)=0(λ为参数)得定点坐标.

究不断地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完善和修复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需要适时地给学生建立一个“支点”,使学生在探究中更为高效、深入.

三、总结教学反思,师生同进教学相长

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从双向角度反馈来分析,生成性动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动态资源的开发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灵活性,将教师置于课堂的“主导”位置,在给学生“一碗水”时,积极准备自己的“一桶水”,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阅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动态生成源于它对课堂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激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促进新课改的快速发展.

总之,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激发学生生机蓬勃的动力源泉.它将引导广大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有效地开发“新能源”,在充满不确定的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数学新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智慧.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通常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高考题中的一大难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不乏此类问题.该类问题动中有定,定中有动,多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为背景,常与函数与方程、向量等知识交汇,形成了过定点问题的证明,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该类问题对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不少同学遇到此类问题都觉得“棘手”.下面我们就一起谈谈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动直线或曲线过定点问题:动直线或曲线方程中一定含有参数,在解题时需写出直线或曲线方程,将它转化为f(x,y)+λg(x,y)=0(λ为参数)的形式,由f(x,y)=0

g(x,y)=0(λ为参数)得定点坐标.

例1如图,已知椭圆C:x2a2+y2=1(a>1)的上顶点A,右焦点F,直线AF与圆M:x2+y2-6x-2y+7=0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不过点A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P、Q两点,AP·AQ=0,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1)解:(过程略)x23+y2=1.

(2)分析1直线l与椭圆交于P、Q两点,

由AP·AQ=0得,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且直线AP与x轴不垂直,故选择设直线AP的斜率k为参数.

解设直线AP: y=kx+1,

x23+y2=1,

y=kx+1, 消y得(1+3k2)x2+6kx=0.

所以点P的坐标为(-6k1+3k2,1-3k21+3k2).因为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将点P的坐标中的k用-1k代替即可得Q点的坐标为(6kk2+3,k2-3k2+3).

所以kPQ=k2-3k2+3-1-3k21+3k2

6kk2+3+6k1+3k2=k2+14k.

所以直线l:y=k2-14k(x-6kk2+3)+k2-3k2+3,

即y=k2-14kx-12,故直线l过定点(0,-12).

分析2直线l与椭圆交于P、Q两点,设出直线l的方程:y=kx+b,利用设而不求法及AP·AQ=0找出k与b的关系.

解设P(x1,y1),Q(x2,y2),直线l∶y=kx+b

y=kx+b,

x23+y2=1,

消y得(1+3k2)x2+6kbx+3b2-3=0.

x1+x2=-6kb1+3k2,x1x2=3b2-31+3k2.(*)

由AP·AQ=0得,

x1x2+(y1-1)(y2-1)=0

所以(1+k2)x1x2+(kb-k)(x1+x2)+b2-2b+1=0代入(*)式得

4b2-2b-21+3k2=0即b=-12或b=1.

因为动直线l不过点A,所以b=-12,直线l∶y=kx-12恒过定点(0,-12).

小结本题对AP·AQ=0这个条件,(1)我们利用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选择直线AP或直线AQ的斜率为参数,通过解方程组的思想求出P、Q两点的坐标,进而求出直线l的方程;(2)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得到x1+x2与x1x2的关系式,因此设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借助于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将x1+x2与x1x2用k和b来表示,从而找到k与b的关系,体现了“设而不求”的思想.

处理直线过定点问题:

(1)引进参数——从目标对应关系式出发,引进参数,通常引进的参数有直线的斜率、点的坐标等;

(2)找关系式——建立方程组,常用设而不求法;

(3)探求直线过定点——将它转化为f(x,y)+λg(x,y)=0(λ为参数)的形式;

(4)得结论——由f(x,y)=0,

g(x,y)=0(λ为参数)得定点坐标.

究不断地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完善和修复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需要适时地给学生建立一个“支点”,使学生在探究中更为高效、深入.

三、总结教学反思,师生同进教学相长

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从双向角度反馈来分析,生成性动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动态资源的开发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灵活性,将教师置于课堂的“主导”位置,在给学生“一碗水”时,积极准备自己的“一桶水”,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阅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动态生成源于它对课堂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激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促进新课改的快速发展.

总之,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激发学生生机蓬勃的动力源泉.它将引导广大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有效地开发“新能源”,在充满不确定的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数学新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智慧.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问题通常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同时也是高考题中的一大难点,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不乏此类问题.该类问题动中有定,定中有动,多以直线与圆锥曲线为背景,常与函数与方程、向量等知识交汇,形成了过定点问题的证明,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该类问题对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要求都比较高,不少同学遇到此类问题都觉得“棘手”.下面我们就一起谈谈这类问题的处理方法.

动直线或曲线过定点问题:动直线或曲线方程中一定含有参数,在解题时需写出直线或曲线方程,将它转化为f(x,y)+λg(x,y)=0(λ为参数)的形式,由f(x,y)=0

g(x,y)=0(λ为参数)得定点坐标.

例1如图,已知椭圆C:x2a2+y2=1(a>1)的上顶点A,右焦点F,直线AF与圆M:x2+y2-6x-2y+7=0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不过点A的动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P、Q两点,AP·AQ=0,求证:直线l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1)解:(过程略)x23+y2=1.

(2)分析1直线l与椭圆交于P、Q两点,

由AP·AQ=0得,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且直线AP与x轴不垂直,故选择设直线AP的斜率k为参数.

解设直线AP: y=kx+1,

x23+y2=1,

y=kx+1, 消y得(1+3k2)x2+6kx=0.

所以点P的坐标为(-6k1+3k2,1-3k21+3k2).因为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将点P的坐标中的k用-1k代替即可得Q点的坐标为(6kk2+3,k2-3k2+3).

所以kPQ=k2-3k2+3-1-3k21+3k2

6kk2+3+6k1+3k2=k2+14k.

所以直线l:y=k2-14k(x-6kk2+3)+k2-3k2+3,

即y=k2-14kx-12,故直线l过定点(0,-12).

分析2直线l与椭圆交于P、Q两点,设出直线l的方程:y=kx+b,利用设而不求法及AP·AQ=0找出k与b的关系.

解设P(x1,y1),Q(x2,y2),直线l∶y=kx+b

y=kx+b,

x23+y2=1,

消y得(1+3k2)x2+6kbx+3b2-3=0.

x1+x2=-6kb1+3k2,x1x2=3b2-31+3k2.(*)

由AP·AQ=0得,

x1x2+(y1-1)(y2-1)=0

所以(1+k2)x1x2+(kb-k)(x1+x2)+b2-2b+1=0代入(*)式得

4b2-2b-21+3k2=0即b=-12或b=1.

因为动直线l不过点A,所以b=-12,直线l∶y=kx-12恒过定点(0,-12).

小结本题对AP·AQ=0这个条件,(1)我们利用直线AP与直线AQ垂直,选择直线AP或直线AQ的斜率为参数,通过解方程组的思想求出P、Q两点的坐标,进而求出直线l的方程;(2)利用向量的坐标运算,得到x1+x2与x1x2的关系式,因此设出直线的斜截式方程y=kx+b与椭圆方程联立方程组,借助于根与系数之间的关系将x1+x2与x1x2用k和b来表示,从而找到k与b的关系,体现了“设而不求”的思想.

处理直线过定点问题:

(1)引进参数——从目标对应关系式出发,引进参数,通常引进的参数有直线的斜率、点的坐标等;

(2)找关系式——建立方程组,常用设而不求法;

(3)探求直线过定点——将它转化为f(x,y)+λg(x,y)=0(λ为参数)的形式;

(4)得结论——由f(x,y)=0,

g(x,y)=0(λ为参数)得定点坐标.

究不断地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完善和修复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需要适时地给学生建立一个“支点”,使学生在探究中更为高效、深入.

三、总结教学反思,师生同进教学相长

生成性资源使学生共同成长,充分体现了教学相长.从双向角度反馈来分析,生成性动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动态资源的开发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发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对自己专业的学习,使他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注意力和灵活性,将教师置于课堂的“主导”位置,在给学生“一碗水”时,积极准备自己的“一桶水”,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阅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动态生成源于它对课堂问题的思考,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探究问题的激情,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生成性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促进新课改的快速发展.

总之,科学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激发学生生机蓬勃的动力源泉.它将引导广大的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学生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有效地开发“新能源”,在充满不确定的课堂中,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数学新思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展示高中数学教师的教育智慧.

猜你喜欢

关系式定点椭圆
例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直线过定点的5种特优解法
b=c的椭圆与圆
巧用点在椭圆内解题
圆锥曲线专题(一)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同角三角函数的两个基本关系式及其应用
明确关系式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极限思想在椭圆问题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