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性化服装风潮的审美文化解析

2014-07-21赵恒梅张国斌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中性化中性气质

赵恒梅,张国斌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 安徽 芜湖241000)

中性化服装风潮的审美文化解析

赵恒梅,张国斌

(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 安徽 芜湖241000)

服饰是经久不衰的时尚话题,而中性之风在服装上的体现在近年来尤为突出,中性风格服装由最初被大众排斥和反对逐渐转为被接受和欣赏.本文解读了中性之美受追捧的原因,同时展望了中性之风在未来的风格特点.

中性;发展;风格;大众化;颠覆性

引言:中性,不是错误概念理解上的第三性征,而是第四性征——去性征化或者双性化.①因此,中性是一种气质,而非性别.所谓中性,英文称unisex,意指处于两种相对性质之间的性质,中性化服饰是指无显著性别特征的、男女皆适用的服装样式及风格.

中性是一种气质,一种颠覆了男性应阳刚、女性须阴柔的气质限定,一种“花非花、雾非雾”的无须泾渭分明的气质混合,着重突出两种矛盾结合体气质的另类之美.中性之美是人们心中理想化的审美追求的自然向往.正如日本的耽美亚文化②对于唯美主义的另类阐释,中性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人类精神上的理想追求.

1 时光穿梭,社会发展——中性之风的发展缘由

《圣经》中,“他们二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编作裙子”.亚当和夏娃在未食善恶果之前,赤身裸体的在伊甸园中生活,到后来逐渐发展,才有了最简单的穿衣的习惯.最初,男女的服饰几乎都为一样,只为生理上的御寒、保护,就连最初的审美意义上的装饰也是一样.纵观人类以生产力划分的发展史,人类经历了采猎文明、农牧文明、工业文明等阶段.就如前面所提到的,在采猎社会时期,人们由于自身的智力和生产力水平低下,服饰无法作为自我表现的能力.到了农牧社会时期,生活资料有了强烈的人性痕迹,服饰上的审美差异产生了,此时男女之间的服饰虽然存在偶尔短暂的互相学习,但是其中的样式和装饰上的差异却越来越明显.男女服装此时差异化的趋势立足于男女社会角色的不同,在农牧社会中,受男权思想的影响,男女服饰的分流倾向多是为了强调性别上的差异.到了工业社会时期,在生产能力膨胀的驱动下,人们的生存需要被扩张成了享乐潮,服饰的流行狂潮由此开始.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配合着社会思想的不断发展开始了穿着的中性潮流.比如女性身着裤装穿梭于大庭广众,男性“孔雀革命”等,直至今日的男女混穿同样的服装、女性打扮偏向于男性化的刚柔帅气、男性装扮偏向于女性化的温柔艳丽等都是中性潮流的不断演进过程.

若时光倒退,人类回到远古,就可以发现当下男女服饰的相似性在经过很长时间的断代发展的差异性后,又回到了最初服饰发展的原点上.当然,现在的服饰中性化的相似性与之前历史上人们因为生产力低下、审美能力不高局限下的相同性在社会发展的思想中有着很大的不同.可以说,现在服饰的中性之风是思想上的颠覆——是对于以往长期以来男女服饰着装上的叛逆和突破.人的性格中都有对立的性格特质,这些也都会间接影响着男女两性的审美观念,所以,本来应属于女性喜爱的服饰设计中的艳丽色彩,男性也会同样的喜欢;本该适合男性穿着的帅气西装,女性也想尝试.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现在的社会发展要求男女双方平等,这又更进一步的反映在人类对于服饰穿着的平等上.长时期的对各自性别上流于表面颜色形式设计改动的服饰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未知风格的挑战心理.虽然,当下的中性化服饰揉合了男女两性服饰设计中的各自特点,但是总体的服饰风格在款型的设计上偏向于简约得体,装饰上则是注重色彩、图案和配饰的运用.

中性之风的服饰时尚,也是人们心中对于唯美主义③的一种追求,它能够综合两性间的特性,超脱于两性之间.因而中性存在于人们的幻想中,是人们本质上追求事物的唯美精神.颠覆性中性风格的服饰是人们对“酷儿理论”④的另一番写照.

2 女性裤装,男性裙装——大众性的中性服装与颠覆性的中性服装

女性裤装,现在已经是广泛认同的现象了.但是男性裙装在一般的现实生活中很难见到(除了T台的表演或者个别地区历史风俗习惯等男性会着裙装).裤装作为男性化的着装,现在的受众也已广泛传播到女性中间.而裙装,作为女性化的着装方式,却几乎未能传播到男性中间.通过以上举例,可以将中性化服饰分为两大类:大众化中性服饰和颠覆性中性服饰.

大众化的中性服饰目前最突出的代表是牛仔裤和T恤衫.无论男女一般都会有牛仔裤和T恤衫的搭配,这种男女几乎可以着相同装扮的服饰就是大众性中性化服饰的表现.颠覆性的中性服饰在设计上多是以往男女装扮设计元素的对立版或者夸张版.一般是将两性服饰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要素夸张或变形一番后运用到对立性的设计中.中性服饰的设计在社会中的普及度与服饰本身的实用性和社会角色的局限性有关.

正如世界著名服装设计师乔治·阿玛尼所说的:“女装中加入男装的感觉,男装中加入女装的色彩,”这已不仅仅成为T台上设计大师们争相学习的方向,也在人们平日所穿的服饰中体现了出来.美丽是一个极度主观的问题,但是阿玛尼却将美丽让人以相同的答案回答出来:“不知道穿什么的时候,穿阿玛尼就一定没错.”阿玛尼的三个黄金设计原则:一是去掉任何不必要的东西;二是注重舒适;三是最华丽的东西实际上是最简单的,这也是大众化中性服饰设计的准则.阿玛尼的服饰以其经典的中性之美向人们展示了中性服饰的永恒美.中性化剪裁、中性化色彩是阿玛尼作为大众性可接受的中性服饰的标准.

作为颠覆性中性服饰的有力推动者,维维安·维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和让·保罗·戈尔捷(Jealn-PaulGaultier)是突出代表.不男不女,亦男亦女是维维安朋克设计的真实写照.她的早期服装将街头反叛精神的非主流文化导入到时装设计中,她所设计的服饰已经突破了性别差异,完完全全凌驾于两性之上.人们在选择她所设计的服饰时已经将自己对于两性的社会限定完全的摒弃,从而肆无忌惮的根据自己的喜好、个性选择颠覆性的男女皆可的中性服饰.让·保罗·戈尔捷的设计理念是最基本的服装款式,再加上“破坏”处理,也许撕毁、打结,也许加上各种样式的装饰物,或者将各种民族服饰融合拼凑,充分展现其夸张及诙谐,把前卫、古典和奇风异俗混合得令人叹为观止.在他拥有了自己的品牌后更是突破男女时装的界限,逆转了过去的审美观,在T台上带领起了男性着裙装的设计潮流.

3 中性之美,可以永恒——主流文化审美观和亚文化审美观共同发展

当大众性的中性服饰成为人们无意识生活中的一部分时,颠覆性的中性服饰却能带给人们视觉审美上的巨大冲击.处于亚文化审美观地位的颠覆性的中性服饰未来会怎样发展呢?在未来社会中,随着科技发展以及公众对自然环境的充分认识,人们最终将以注重生态环保的生态文明形式做为主要的生活模式.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中,服饰审美将趋向于共性,服饰审美文化也将趋同于自然观⑤.大众性的中性服饰往往会低调的展现经过大众认可的中庸性质的文化,不彰显自己的特色,淡淡的给人一种典雅之感.颠覆性的中性服饰就是要在不被认可的反叛之路上继续前行,以颠覆性震撼主流时尚.所以,在此情形下,大众性的中性服饰审美和颠覆性的中性服饰审美将逐渐趋向于共性,也就会成为折中形式下的中性服饰审美观,服饰本身虽然低调、典雅,但仍有自己的不羁与反叛个性.最终,无论是代表着大众性中性服饰的主流文化,或者是颠覆性中性服饰所展示的亚文化之间,都会产生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融合,展现出一种低调但不失个性的自然观文化.

其实,无论大众性的中性服饰也好,颠覆性的中性服饰也罢,中性服饰都会不断的向前发展.时装,是生命中的一些特质;风格,是每个人都有资格拥有的真正奢华.无论你富有与否,形于神之外的服装气质,才是人们在潮流中不断追逐的永恒.中性之美无论是否符合主流文化审美观,抑或是亚文化状态下的审美观,都会有不断发展的良好舞台.中性之美是人们凌驾于社会性别限定范围之上的个人风格的自我展现,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真正奢华时尚.

注 释:

①两性的性别特征综合生物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可以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性征、第二性征主要指两性生理特征,是建立社会性别的基础.第三性征是指男性和女性在性格和心理方面的特征,出现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分化.性别气质是以两性的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为基础,强调一整套稳定的、固化的和两性对立的行为举止机器行为的社会意义.第四性征也被称为 “去性征化”或“双性化”, 是指男性和女性气质没有明显的分化,男性和女性取长补短,兼具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心理特征.

②“耽美”(耿美)在日本语里的发音是“TANBI”,最早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里,原意是“唯美,浪漫的意思”,所以“耽美”最初指的就是唯美主义.广义上的“耽美”指的也是唯美主义,但后来逐渐被日本漫画所用,引伸为代指一切“美形的男性”,以及男性与男性之间不涉及繁殖的恋爱感情.

③“唯美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末的欧洲,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所谓“唯美”也就是说:“美”才是唯一的要意,其它的则可忽视.唯美主义追求的是超脱自然的纯正的美,追求视觉和感官上的享受,追求瞬间即逝不可捉摸的情感,即使是生活中丑恶、腐败也要从中追寻美的踪迹.社会普遍认同的道德在“唯美”的世界里是苍白无意义的.

④“酷儿理论家”朱迪斯·巴特勒指出的,性本身也是被社会人为地建造着.她认为,根本不存在像合法的性别身份这样的东西,而我们所理解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其实正是被社会制约的表演.向男性和女性的两分结构挑战,向一切严格的分类挑战,也是“酷 儿理 论 ”(queer theory)的重要内容.不仅是那些具有男性气质的女性,“中性”对于那些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同样适用.

⑤选自于《服饰学的研究意义》,汪永河著,天津工业大学 硕士学 位论文 ,2.4.2未 来 社 会 及 其 对 服饰审美的影响.

〔1〕叶永敏.色彩在服装中的个性化体现[J].美与时代,2007.

〔2〕李盛龙,吴小叶.论解构主义的“解构”之维[J].涪陵师范学院报,2006.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4〕马大力,陈红.服装材料学教程.北京[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5〕程孟辉.现代西方美学(下)[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TS941.1

A

1673-260X(2014)06-0065-03

猜你喜欢

中性化中性气质
近现代中外女装中性化发展的研究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英文的中性TA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中性化服装与女性独立
西海岸新气质
WHAT’S INSIDE DOESN’T COUNT
高桥爱中性风格小配饰让自然相连
浅析女装中性化的服装设计发展
FREAKISH WATCH极简中性腕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