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音像资源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14-07-19翁迪凤
翁迪凤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学思品教学告别了过去粉笔加教材的时代,欣然乘着与时俱进的东风,迎来了信息时代的精彩。尤其是新课改以后,我们的思品课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手段的丰富多样,教学资源新颖有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课堂更有活力了,充满朝气的思品课更受学生们欢迎了。其中课程资源的多样化是思品课焕发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相比传统的文字资源,音像资源更是在现代思品教学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思品课的有效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音像资源教学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尤其是internet的普及,教师在课堂上呈现教学资源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比如图片,故事,新闻事件,歌曲,动画等;资源呈现的手段也越来越多样,比如ppt,视频,音频等。学生对思品课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有了质的提高,课堂也焕发了新的活力。可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教师呈现在ppt上的文字材料,图片,有一部分学生是不太看的,或者看得不及时,或者看一半就不看了,尤其是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让学生根据ppt上的材料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有学生站起来立而不答,而是站起来才对着幻灯片看材料。可见,对于这些课堂教学资源,它在提高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可是,笔者发现:在播放动画或视频资源的时候,学生一个个头抬得高高的,注意力都很专注,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是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提问回答问题的效率要明显高于前者。为什么音像资源比单纯的文字、图片资源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呢?其魅力究竟何在?如何应用这类资源为教学更好的服务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研究、思考与总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音像资源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巧用音像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想学,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就会主动地参与的我们的教学中来,我们教学目标才能有效达成。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和开展教学时,都会把提高学习兴趣作为必不可少的因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可见,激发学习兴趣对于课堂学习是何等的重要。那么在一节课中,什么时候使用音像资源能更好的到达激发兴趣的作用呢?在实践中,我发现可以抓好以下两个主要时机:新课导入时、课中注意力分散时。
1、新课导入时
课堂的引入方式有很多,笔者在实践中发现:运用音像资源导入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音像资源直观、生动的特点,声音和图像对学生的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不仅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能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从课间的话题中或上一节课的印象中转移到我们的课堂中,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当时我在上九年级思品《灿烂的中华文化》这一课,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是通过什么方式吸引学生来学习这一内容并展开这一节的学习呢?经过多次设计,最后我用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实况录像导入。优美音乐,强烈的视觉震撼,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就被吸引了,同时在优美的画面中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因为它带给人们的不是一次视觉的盛宴,也是中华文化在世界人民面前的一次精彩亮相。同时在学生看完视频后,请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找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要素。学生们七嘴八舌,一起寻找传统文化的符号。中国的四大发明、“文房四宝”、中国的方块字“汉字”、中国古代的乐器“缶”和中国古老的“丝绸之路”等,原本抽象的内容,由于这些具体物件的出现而变得鲜活生动。学生兴致盎然,对于进一步学习了解灿烂的中华文化充满了热情和兴趣。有了几次成功的尝试与反复的探索,我发现音像资源在课堂导入方面,因为其声音、画面、图像的特有魅力,效果颇佳,于是音像素材导入新课就成了我课堂导入常用的手段之一。
2、课中注意力分散时
根据心理学研究,学生的课堂学习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最多约25分钟。然而高效的学习离不开集中注意力。所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提高课堂学习具有积极意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必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而我在实践中发现,在课中学生学习陷入疲劳,注意力明显下降的时候,引入视频资源作为学习的资源或情境,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学注意力。 如在上八年级思品上册《竞争合作》这一课时,前面的几个环节分别是:故事欣赏,大家说“竞争”,情景体验,案例分析,经过了上面一些列的活动:阅读、体验、讨论与交流,学生的精力消耗了许多,他们的有意注意明显下降了,但是对于“竞争目的”这个难点还有突破。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用多媒体播放马琳、王皓的比赛场面,并让学生围绕视频讨论:“①场上的竞争会伤害他们之间的感情吗?为什么?②怎样才能做到既不伤和气,又公平竞赛?③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发现竞争的目的是什么?”由于是生活中精彩的体育赛事,而且是画面感很强,声音也很逼真的实况重播,这好比是针“兴奋剂”,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学生通过热烈讨论,对比赛的意义有了深层次的理解,对于竞争的目的也分析讨论与交流中得以明了。理解竞争的目的,不仅仅是超越别人,获得冠军,而是要通过竞争发挥自身的潜能,超越自己。
(二)巧用音像资源,促成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思品课的知、情、意、中,知识的层面是最简单的,学生自学就能解决,最重要的是行,让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目标才算实现。那么简单知识、浅显的道理如何才能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呢?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知识只有通过具体的情境,参与体验,学生才会真正接受,并且内化为自己需要的知识,才能转化为行动。传统的教学往往只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所以学生觉得思想品德课枯燥,无味,甚至无聊。我认为真正的原因是缺少感悟和体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样的状况出现有教师主观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缺乏学生体验、感悟的时间和媒介。而信息技术的发展,传媒资源的日益丰富,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难题。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以恰当的形式,为学生的认识、体验、感悟搭建平台,学生就能在认识、体验中形成正确思想观念的,从而转化为行动。当然,由于客观的局限性,不可能每节课都能为学生提供直接体验的机会,所以更多时候是以间接体验为主。
1、情境再现,间接体验
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通过体验、感悟中促进课程目标的实现。所以创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不仅遵循了思品品德学习的规律,而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品德形成的规律。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的远离学生的生活时代,有的枯燥,深奥,这就更需要恰当运用视频资源,展示真实的事件,学生通过间接地体验,加深对难点的理解和感悟,从而巧妙的解决学习中的重难点。如,我在上八年级思品下册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体会,作为消费者保护我们消费权益的必要性时,播放了当时不法商家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一个新闻事件:劣质奶粉“三聚氰胺”事件。因为这个事件是当时社会的热点,学生平时通过报纸、新闻也有了解。但是感受不一定很深刻。通过观看5分钟视频资料,强烈感官刺激,给学生心理强烈的震撼,他们对不法商家很是气愤,对受害者,对政府,对奶粉的生产监管部门都很有话说。当时课堂学生们情绪非常激动,感觉他们就是受害者,就是他们的代言人。这远远胜过单纯的文字资源。通过触目惊心的画面,学生内心真切的感悟到:不法商家对消费者人身的侵害就在我们身边,意识到运用法律知识来维护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是很有必要的,为如何维权,就做了很好的认知和情感铺垫。教师的传道授业不再是教师的需要,而更是学生内在的需求——解惑。
2、 虚拟情境,间接体验
帮助初中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初中思品课程的核心。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是初中思品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那么什么是态度?心理学上是这样定义的:“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人或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具体反映过程为内心的认知、认可、服从、反对、迷茫、不安。 态度中的内在感受是指人们对事物存在的价值或必要性的认识 。态度来源于人们基本的欲望、需求与信念。”可见,态度是人的一种心理倾向。既然是一种心理倾向,那么要达到教学的目标,就必须采用能够深入学生心理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学。众所周知,是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看电视尤其是动画片,而且如果不加约束,他们就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他们会随着片中主人公的喜而喜,悲而悲。因为好的动画片制作人是深谙孩子的心理的,因为这样的动画片才能赢得孩子的心,才有收视率,才能算是成功的作品。我们看到孩子们看动画品往往是非常投入的(比起上课要投入的多),他们往往将自己置身其中,心无旁骛。而好的动画片不仅具有娱乐的功能,而且具有启智的作用。比如《喜洋洋与灰太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我想如果我们将优秀的动画片作为课堂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是不是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我大胆地进行了尝试。
比如七年级思品下册第二课《扬起自信的风帆》,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在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中,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愉悦心态,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建议,这个内容需要三个课时的教学时间,教学效果也不是很佳。学生往往是有感悟,但是感悟不深,内心有触动,但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后来,我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进行尝试,采用全影像教学,结果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点:自信的含义与表现,自信与自卑的关系及对人的影响,告别自卑,树立自信的方法等,而且只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这让我很兴奋,而且深切的体会到提高课堂实效带来的好处。在教学中我采用两个电影片段。采用电影动画片片段《跳跳羊》的视频实现了“自信的含义与表现,自信与自卑的关系及对人的影响,告别自卑的方法”的目标,运用电影《真鹅伴我行》的片段,完成了最后一个目标“掌握自信的方法”。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就学习知识,掌握了本领。
(三)巧用音像资源,推动学生的情感升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该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也是本学科教学的落脚点。使教学的情感目标能够找到着落点,使情感得以升华,除了教师富有激情的寄语或巧妙的设问外,实践中发现运用音像资源,较之其他资源,更能推动学生情感的升华。因为音像资源画面和声音的结合,具有直观性,更生动,更具震撼性。
例如在上九年级思品第三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课堂教学进行到第三板块“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民族尊严感和自豪感,我播放了历史资料《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录像》。这时,录像中港澳回归时,政权交接时庄严、盛大的场面,全国上下举国欢庆的情景,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民族尊严感和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一堂好课,不仅有一个精彩的导入,也应有一个漂亮的结尾。这样既可以缓解课堂的疲劳氛围,又能到达到情感升华的目的。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社会精神文化的发展 ,音像资源的种类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这为我们思品课教学注入了活力,提高了效率。我们思品教师在欢欣鼓舞的同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研究,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得有趣,学得有用,学得有效。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 崔允郭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做智慧的教师——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应关注的55个问题》 文学荣编著 四川教育出版社;
3、《我的影像成长日记》刘正奎主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
4、《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