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2014-07-19牛冠鹏
牛冠鹏
[摘要]
“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既能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又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作为课堂教学中的引导者、实施者,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关键词]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合理构建;明确责任;强化激励;和谐氛围;宽松;荣誉;潜力
【中图分类号】G633.4
[正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工协作、互相交流、综合概括,从而获得知识的教学形式。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更需要小组间的交流和配合。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会独立学习英语知识,而且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竞争,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因此,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情感上以及互相学习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所以,加强学生间的小组合作,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更重要的是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合作意识、锻炼交流能力提供良好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得到主动发展,个性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合作学习并不是仅仅意味着安排学生按小组坐在一起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它需要教师对小组活动过程各个方面,给予仔细的考虑和关注,更应该有意识、有目的、有方法的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一、构建小组,激发集体荣誉感
改变呆板的“秧田型”课堂空间形式,合理分小组学习,座位编排形式多样化。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故学习小组也应该灵活组合,这更有利于学生愉快的进行合作,培养其学习能力。
合理的分组,能使小组成员之间产生积极的互促作用,避免小组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因此,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
为激发各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可以打破“六人小组”的分组定式,例如,根据居住社区组合的“邻里式”;根据共同兴趣组合的“兴趣式”;根据小伙伴关系组合的“自主式”;根据学生能力组合的“互助式”;根据同桌关系组合的“同桌式”,形式各异的组合方式,为合作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组员们也都为着共同的集体荣誉奋斗,他们懂得了自己要尽力为“组”争光。
二、明确责任,发挥集体的力量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小组合作学习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思维,带动新一轮的交流与合作,并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创新。
首先,转变教者的观念,把结论的发现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包办代替。相信学生都是具有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创新潜能的探求者。合作学习中并不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教者的定位: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激发者。教学过程中要宽容接纳学生的失败和失误。其次,转变学生的观念。对习惯于生活父母安排,学习靠教师授受的学生要进行数学价值观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帮助其克服依赖性。学生要做到心情愉悦,敢想、敢说、敢问,思维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学生要懂得自己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英语、学习英语,这样才能学好英语;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潜能,树立合作成功的自信。要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把微笑、鼓励、幽默、接纳等富有人情味的艺术带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有心理安全感的学习环境,促使其自动与他人交流合作。
当然,对于每个同学担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定期轮换,使每个同学都能担当不同的角色,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合作。
三、创设和谐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小组活动应营造一种氛围,使每位学生不用担心自己的意见被批评,而是坚信自己的观点是受欢迎的,小组中的成员不是批评别人的意见,而是倾听、补充、完善所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观点即使错了,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才能真正明白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心无疑虑,才能互相启发,取长补短,不同层次的学生才能各有发展。另外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也很重要。教师是学生的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信任学生,也要让学生相信教师。教师要展示自己的个性魅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内容的呈现,及时组织学习方法及知识的交流。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拓宽和丰富学生的教学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学习的兴趣。
老师应多用一些语言去鼓动他们,如“有些小组已经有结论了,看看哪个小组能不能有更有创意的建议”“这个问题很难,老师要看看哪个小组能最短的时间找出解决方法”等等。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为学生创设和谐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强化小组团体激励,感受集体的温暖
1、对于小组成员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作为教师只有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才能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坚持给学生公平竞争的机会,一是对组内成员评价采取纵向比较,看与以前相比是否又有了进步。依据这一原则,每当学生在课堂表现、单项检测、各项作业、单元过关等有进步时,都及时给予赞扬或发喜报;二是让同类水平的学生展开竞争,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自身努力都有取胜的可能,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由个人目标达成从而促进小组团体目标的达成。三是对于学困生要做到注重引导,及时让学生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从小懂得帮助弱势群体,懂得尊重别人的努力。教师应把握评价的时机,只要哪个学困生在活动中为小组争光了,哪怕是只有点滴的进步我都给予小组鼓励,而且充分肯定组员们对他的帮助。
2、对于小组的评价,要做到只有小组团体成功才能代表小组成员个人成功。(1)对课堂上小组探究的成果、精彩的汇报,以小组为单位每节课或每周由各个小组和教师一起进行评比;(2)对于作业的评价也以小组为单位,每周评比一次,把评定等级换算成量化积分;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特别在促进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现在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每一个正在运用它和将要运用它的教师都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