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性

2014-07-19李朝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错例错误新课程

李朝华

关键词:

体验、探究学习、抛题纠错、反思、方法、分寸、火候。

【中图分类号】G623.5

摘要:

教师要“精要地讲”。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就要以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内容”。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该怎样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是要重走繁琐讲解的老路,而是要继承数学教学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去形式主义的做法。作为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规律与学习内容,学情实际,设计“讲点”。

在感受新课程理念给数学教学带来深刻变化和旺盛活力的同时,感到我们不少教师很怕多讲。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到底讲不讲?究竟应该怎样讲?我们教育的先行者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段话:讲当然是必要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并不是不能讲、不要讲,而是要“精要地讲”。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没有教师精要的讲授和适当的点拨,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入;只让学生想象体验,而没有教师开启智慧的引导,学生的学习势必缺少深度和广度。而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就要以教学规律和学生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和设计好自己的“讲解内容”。

一、讲在学生“体验”不到位时。

个别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基于学生经验的主动构建的过程。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师生交往,积极互动的过程。使学生通过互动得到其相应的发展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根本宗旨,我们采取的一切方法都是为这个宗旨服务的。

案例一:“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简便运算”的教学片断。

师:请每个同学先动脑筋想一想、猜一猜、算一算,“25×16”的积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看谁的方法多。在学生组内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

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说?

生1:我先把16拆成2×8,先算25×2=50,再算50×8=400。所以25×16=400。

生2:我先把16拆成4×4,先算25×4=100,再算100×4=400,所以25×16=400。

生3:我先把16拆成8×2,先算25×8=200,再算200×2=400,所以25×16=400。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还有不同意见吗?”“真行”等课堂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能说说具体过程吗?”整个交流过程学生个个非常投入,最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上述案例中,老师没有对这几种方法进行重点指导或引导孩子自己体验,掌握一种比较简便、合理的方法。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活动,这是对的,但由此忌讳老师的讲,甚至只练不讲,那就陷入了一个误区。只让学生各抒己见而老师没有精要的讲授和点拨,学生的思维不能深入。有的学生对计算“125×32、125×24”自始至终还没体验到“125×8×4、125×8×3”是最简便的方法。因此,精要的讲授、适当的点拨是必要的。

二、讲在学生“探究”不出时。

在大力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今天,有部分教师追求形式,把所有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主题都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我认为探究学习是我们提倡的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案例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片断。

在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意义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

师:计量长度要用什么单位?

生:要用长度单位。

师:计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你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吗?

生: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教师板书)

师:谁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

教室里无一生举手,教师见状,马上发出指令:请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认真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但讨论依然没有结果,没有学生能肯定。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也许,这也是教师的预料之中,只见老师又一次发出了指令。

师: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呢?它就在你们的桌上的纸袋里!请你把它找出来。

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学生迅速打开纸袋。但令老师意想不到的是,这时学生举起的都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原来,在纸袋里老师放了两个正方形纸片。一个1平方厘米,另一个1平方分米。当学生打开纸袋,首先看到的是那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而那个小小的1平方厘米的大部分学生没去关注它!

老师站在讲台上真是哭笑不得,无奈之下,只得自己告诉学生:那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它的面积才是1平方厘米……

这时,老师把结果刚告诉学生,未等教学平方分米、平方米,下课的铃声已经无情地响起。

所有的知识都要学生自己去发现,所有的问题都由学生自己去探索,这也是当前不少教师秉承的教学理念。上述教学中,面对“1平方厘米有多大”这个问题,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但实践中,没有学生能够正确回答“1平方厘米有多大”,学生讨论无济于事。盲目组织探究活动只能让学生大兜圈子,费时费力,教学效果差。告诉学生答案,让学生通过丰富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才是有效的学习方式。

三、讲在“抛题纠错”反思时。

在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让学生进行反思,这样既巩固知识中的易错点、盲点,又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与反思能力。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后,教师安排了作业分析环节。

案例三:《有余数的除法》作业分析教学片断。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这是几位同学所完成的作业。

(呈现)38÷6=5……859÷7=8……10

师:你们认为这样做正确吗?

生1:我计算后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我用验算的方法6×5+8=38证明这样做是正确的。

生2:我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38÷6最大可以商6余2;59÷7最大可以商8余3

生3:我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如果这样做就违反了“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师:生1,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师:通过以上错题的纠正,你们进一步掌握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出示课件,让学生齐读“在有余数的除法里,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我的思考:

1、要善于将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归类。可以分成典型错例与个例两类。对于个例一般选择个别辅导的方式较妥,而对于典型错例则选择全班学生共同分析较适当。

2、要善于引导全班学生进行错例分析。在分析时,可以先让产生这类错误的学生讲讲想法,而后引领全班学生探讨:这题错在哪里?你觉得他为什么犯这样的错误?最后,让产生这类错误的学生讲讲现在的想法。通过对典型错例的分析与反思,不仅能使产生这类错误的学生纠正错误,而且能使其他学生进一步提升认识。

需要指出的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课该怎样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更不是要重走繁琐讲解的老路,而是要继承数学教学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去形式主义的做法。作为教师应该根据数学教学规律与学习内容,学情实际,设计“讲点”。不能不管学生会不会就满堂讲,要讲究讲的方法、分寸、火候,讲究策略,严防“过”与“不及。”

猜你喜欢

错例错误新课程
在错误中成长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分数应用题常见错例剖析
常见数学病例分析
“怒”与“努”
“浮”字等
可爱的错误等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