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标分解目标诗词评价解决难点
2014-07-19陈瑞民
陈瑞民
摘要本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诗词形式将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对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目标要求“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1]中不同级别的行为动词(受篇幅所限,本文只分解最低级和最高级的行为动词)与课程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行最大化的匹配(匹配可点对任何一个点,还可点对多、多对点)。“教、学、评”得到了最大化的匹配,课堂效率必将大大的提高,“教、学、评”一体化[2],才是有效教学[3]。
关键词目标要求目标体系诗词匹配
【中图分类号】G632
只有认真履行“备、讲、批、辅、考、评”了,教学成绩才有可能取得。如何有目的地认真履行“备、讲、批、辅、考、评”?要“从基于经验的教学”、“基于教材的教学”走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程标准是高层次的学习目标,并非课堂教学的直接、具体目标,将课程标准分解为学习目标,并转化为评价方式、教学内容和活动,是实施基于标准的课程与教学不容忽略的重要课题,分解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解读的延续、是为进一步解读并修订课程标准提供证据和依据[4]。
基于课标的深度研课,关键是如何分解目标?如何将终端评价考虑进去?教师要学会专业地思考课程标准,通过分解使之成为“看得见的靶心”,即成为清晰的、可检测的学习结果,这才是课标分解的目的[5]。每位教育工作者(或一个教育团队)要针对具体研课项目,选择合适的适合本校(或本地区)学情的研课方案才是有效的。
1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1.1低级:“知道”匹配“知识”
【教学难点1】《化学必修1》[6]P57,哇:好绚丽的五彩缤纷的焰色反应现象啊!能记住近十个焰色反应的现象吗?
〖分解目标〗就课本所介绍的几种焰色反应的现象这个“知识”点而言,不难,学生的行为动词“知道”就行了,属于低级。但是现象太多了,学生记忆有困难,一切智慧的根源在于记忆。我们此时的任务就是引领学生一起分类梳理,条理清楚,如果用诗词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感兴趣了,学习就事半功倍了。
〖诗词概括〗五律·焰色反应现象
黄绿黄和绿,
金属钡钠铜。
砖红和洋红,
钙和锶金属。
紫红浅紫紫,
锂钾铷金属。
单质及化物,
现象都一样。
1.2高级:“应用”匹配“情感态度”
【教学难点2】完成各小题中的比值,见表1
表1完成各小题中的比值
各小题 N2+3H22NH3
化学计量数之比 ::
物质的分子数之比 ::
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
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 ::
〖分解目标〗答案都是1:3:2。俗话说:“事不过三”,这道题目连续问了四个问题都没有问质量的关系,说明质量在化学方程式中没有多少简明的规律,这恰是教育学生“情感态度”的最佳阶段。由于学生在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对质量根深蒂固,所以刚上高中刚接触物质的量不能自拔地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无论麻不麻烦就是对质量情有独钟,恰逢这道题目的出现,老师就要适时“应用”好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重要性,由于这里的目标是“认知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的高级阶段:“应用”,而时代的迁移、人们的理念“情咸态度”的转变也非一朝一夕,所以教育难度很大,用诗词形式讽刺化学方程式中质量的低下地位,强烈刺激学生要与时俱进不为过。
〖诗词概括〗南乡子·质量
问这又问那,
说了一万道一千。
质量啊哎哟质量,
气你,
说天道就不问你。
2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2.1低级:“模仿”匹配“技能”
【教学难点3】《化学必修1》[6]P5~P6,在实验1-1、实验1-2(取粗盐提纯后的盐中先滴加盐酸,再滴氯化钡溶液,证明已经有SO42-存在了)后,如何证明SO42-已经除去?
〖分解目标〗这是一个任何级别考试都经久不衰的考试题目,学生都不陌生,可是有多少学生能严谨地答出来?一旦评分标准严了或题目稍加变式,全军覆没的学生比比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硬道理,要精细化梳理,“模仿”文字秀:取、少量、上层、静置、清液,“模仿”六个实验过程等都不是那么简单的哦,诗词概括可助你一臂之力。“模仿”决不是照本宣科,要提高各种“技能”,就要多见识广,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
〖诗词概括〗六绝·检验SO42-已除去
取少上静清液,
继续加氯化钡,
无白沉SO42-已除,
有沉SO42-末除尽。
(此时SO42-算一个字符)
2.2高级:“学会”匹配“方法”
【教学难点4】化学计算复习课,一题多解5g胆矾中水的质量是多少?
〖分解目标〗①分解“化学计算”:与俗话“数学习题做不完”一样,不是说习题做不完,而是指计算方法多得做不完,但不要人为地搞的神乎其神。此题代表整个化学计算无外乎分四大类,一是溶液方法,用质量分数公式;二是化学量方法,算术或代数方法去在化学量里绕;三是化学式方法,数目比去求;四是化学方程式方法,就是用物质的量依化学计量数比去串,或者直接跟据方程式列比例。整个计算过程中,要很规范地已知数有单位,末知数没有单位。②分解“学会”:“学会”是“技能性学习目标的水平”的高级,靠实践、训练或反复体验而获得才学。③分解“方法”: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既然“数学习题做不完”,学生就要反复实践,“学会”梳理、梳理清晰,“方法”敏捷、敏捷思维,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计算题山路不平,诗词概括伴你行。
〖诗词概括〗七律·四类计算
溶液四度分浓稀,
公式各量单位多。
化学各量n作桥,
算术代数方法多。
化学式含分子式,
数目比值内涵多。
方程已知求未知,
串和列式变式多。
3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
3.1低级:“感受”匹配“过程”
【教学难点5】《化学必修1》[6]P48,科学探究铝箔被氧气氧化。
〖分解目标〗“探究”两字的出现,一定会带来很多神秘感,既然已经“探究”了,索性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补齐四种情况下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相信《卜算子》妙诗在此时妙处的出现一定会如虎添翼地为实现该达成的各种目标而起着不可磨灭的功效。
〖诗词概括〗卜算子·氧气氧化铝
铝器接触氧,
生成氧化膜。
铝箔空气若燃烧,
熔化不滴落。
落在纯氧点,
耀眼白光照。
待到铝粉空气燃,
她在光中笑。
3.2高级:“形成”匹配“价值观”
【教学难点6】某化学研究小组的成员经过学习得知,氯气和水发生下列化学反应:Cl2+H2O H++Cl-+HClO,并且HClO具有比氯气更强的氧化性,他们为了探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加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他们又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在此之前先做了实验预案的设计。请你简述实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__。
〖分解目标〗由于这道题“体验性学习目标的水平”是高级:“形成”,“课程目标体系”也是最高级别:“价值观”。不用阐述,这是公认的老师讲三遍后,学生也没多少人能掌握甚至死记硬背能记住一点点结论也不大容易的一道难题。通过《沁园春》长诗,让学生较长时间地强化“形成”,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评价过程,是深度分解目标形成科学高素养“价值观”的一个综合范例,效果不言而喻。
〖诗词概括〗沁园春·褪色
酚酞无色,强碱无色,混合红色。氯水浅黄绿,氯气莫属;若问化性,七雄争流。氯水滴混,红色褪去,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褪色?次氯酸漂酚酞,强氧化剂强漂白性。盐酸中和碱,风华正茂;次氯酸亦,其盐不妥。指点江山,加碱来测,若变红中和所至。若无色,漂白性所为,今朝见证。
一个评价如果能让教师知道学生是否已经通过有趣的、吸引人的、具有挑战的方法领会了一个概念,这样的评价就是最有效的评价[7]。诗词评价是清晰的、可检测的“看得见的靶心”,具备了上述的理论阐述,事实上无论是学生的成绩还是学校组织的评教评学中学生对老师当事人我的评价都是名列学校前列的。加强目标引领,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学过程具有指引、统率和控制作用,是教学评价的依据和标杆[8]。真可谓“有目标的学习是运动会上赛跑,没有目标的学习是饭后散步”。
巴顿将军有一个周密的作战的好计划,总能打胜战。相信我们有周密的分解目标的好诗词,总能使所有学生这里或那里得到启示、启发、启迪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8
[2](美)泰勒著.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罗康,张阅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崔允漷著.有效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朱伟强.全球教育展望,2011,(10):14-18
[5]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2010,(4):47,54
[6]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