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理念与实践
2014-07-19谭英娥
谭英娥
摘要: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数,其教学内容丰富,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小学语文教学应是充满活力与激情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情感因素,来丰富学生的情感、态度。语文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改变传统、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丰富想象力。小学阶段的儿童具有极高的模仿和可塑性,教师要善于结合儿童的这种特点来进行情感教育。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注入激情和情感,这是现阶段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情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情感教育是教育艺术层面上的方法完善和内容改革。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尚在完善和发展中,其生活阅历知识足,其情感体验相对较少。儿童仍处在强烈的求知阶段,对一切事物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正需要教师的正确情感启发与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实施科学、合理的情感教育,既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小学生情感教育的意义
情感教育是理性认识和感性认知的有机结合,情感是人性发展与健全的重要因素,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艺术教育的乐趣,更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思维品质,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裨益。情感教育所具有的意义性在于:第一、情感教育对学生的引导性,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其思维不够成熟,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不够,感性体验不够丰富,各方面的情感因素不够稳定,且理性程度不高,透过事物表象分析内在本质的能力不足。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由于其分辨能力不强,融入接受错误知识的引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的认知周围事物,对学生的心理成长起到监督和控制的作用,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使其能以正确的态度来认识和感受世界;第二,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熏陶作用。小学生的正处于学生知识的初级阶段,其对各种行为方式和情感表达态度具有极高的模仿性,如果在语文教学中只注重基础知识教学而忽视情感教育,往往导致学生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作为教学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在儿童教学中的帮养性作用,先树己,再育人,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教学的方法,以高尚的行为作风和道德品质来感染和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的提取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知识,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以教材中所体现的正能量来感化和熏陶学生;第三,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从审美的角度上讲,教师引导学生领悟和感受教材中的艺术情操和人物的高尚品德,进而化为自身的内在道德品质,从而使其养成健全且高尚的个人品质。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措施
1、教师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爱,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在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实际开展中,教师需要注入更多的情感和精力来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以学生的情感健康发展发展为出发点关呵护和培养学生。现阶段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收到家长过多的溺爱使其多表现为自私和任性,在班级学习中不懂的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和同学关系,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内心又呈现出比较孤独的一面,也渴望着良好友谊的建立。教师要针对小学生所具有的行为缺点和心灵上的需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加以纠正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通过教材中的有益资源使其养成良好的品德。同时,教师在课堂活动开展中要采取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养成的特殊教学方式,如师生互动教学、角色扮演、同学之间分组合作、开展演讲竞赛、合作作为和作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开发心灵,在活跃、融洽的课堂内外活动开展中养成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乐于助人、善于交流的行为品德。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的教导学生,多采用鼓励、表扬性的语言,对犯错的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能以厌恶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2、以情激情,生发情感共鸣
学会情感能力的培养总是需要一定的客观事物,在语文教学中则是需要有效的利用教材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引发情感,使学生能与文章情感因素产生共鸣,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同时,发展情感能力。比如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将其简单的理解为对文章的复述,而是要指导学生读出其中的情感,教师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在引导学生模仿的同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内容的理解进行朗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从而达到与文章内容的共鸣。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教学中,文章流露着对卖火柴小女孩的深切怜爱和同情以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憎恨,其情感因素变现的含蓄且低沉。因此,教师在朗读中,在课文的开头语调应平缓且低沉,以充分的渲染和表达出文中的凄凉的环境氛围、饱含怜悯的情感;当读到小女孩产生幻觉时,语调应自然的过渡到欢快的方式,以表达出文中的对美好希望的憧憬;文章的结尾部分,语调应深沉、悲痛,为小女孩的悲惨遭遇深感不平。采用这种课文范读的方式,以声传情,以情激情,引发学生情感的共鸣。
3、感受生活,充实自我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有了充实的生活才能表达出丰富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应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感受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并鼓励学生养成记录日常生活的习惯,将生活中的经历记录下来并融入自己的情感认知,使其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情感能力。同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拟定与生活有关的题目,并要求将真实的情感融入写作之中。语文教师必须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既做“经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又要为“人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世界观,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
参考文献
[1] 乔莉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
[2] 黄豫黔.浅论情感教育在教育中的作用[J].贵州教育.2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