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冥想训练在中职德育中的运用

2014-07-19邹轶群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被试者冥想个体

邹轶群

[摘要]现在的研究普遍认为说教和灌输为主的传统德育教育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学生的需求。德育课程的改革任务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冥想训练能增强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激发内在的积极力量。将之运用在德育教育中可以在生活中实现品格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冥想 德育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1

课题《价值澄清理论在中职德育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级立项(桂教职成[2012]35号)

德育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传统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校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都属于德育教育的大范畴。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已完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社会文化体系,社会价值概念变化很快,各种社会传播媒体、无线电、电影、电视、报刊书籍以及民族间的广泛交流也给青少年提供了丰富多变的信息情境,使他们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多得多的选择,要形成清晰的价值观显得越来越困难。 在多种价值冲突下,青少年学生很难获得一个稳定的发展生态。德育教育不仅存在于课堂上,更存在于生活中。

中职生作为社会成员中一个群体,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承受着普遍存在的就业、住房、身体健康、人际关系等压力。这就要求他们不仅拥有知识技能,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冥想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被现在医学、神经学、心理学证明能有效地增强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冥想训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一、冥想的含义和种类

冥想是起源于东方佛教的一种传统修行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上世纪60年代起,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有一些研究者指认为:冥想是个体通过身心的自我调节,建立一种特殊的注意机制,最终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的一系列联系。“冥想包括一系列复杂的情绪和注意调节训练,有提高个体幸福感和情绪平衡等作用”。另一些研究者指出:冥想是包括身体放松,调节呼吸,注意聚焦三个阶段的综合过程。核心在于通过以上训练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在个人内心的某种体验。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冥想可以“通过自我调控练习,让个体获得宁静、明晰和专注,从整体上产生一种心理幸福感”。

根据注意的朝向,国际上普遍认同将冥想分为沉浸和专注两大类。沉浸强调开放和接纳,要求冥想是不作任何判断地接受和体验此时此刻的一切想法和感受;专注强调注意的集中,要求在冥想过程中将注意力放在呼吸上,避免产生其他的想法和干扰。实际上,两种冥想的种类并非泾渭分明,在进行冥想的过程中往往是两种类型的结合。在具体的方式上,冥想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坐禅式冥想,站立式冥想,舞蹈式冥想,甚至进行祈祷和诵读都可以达到冥想的状态。

二、冥想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一)冥想的作用机制

冥想又被称为“精神——肌肉技术”,其目的是通过使冥想者的大脑得到安静,从而使肌肉达到放松状态。有规律地练习冥想可以增强意识,减少焦虑,得到身心的双重放松。

目前,国外对于冥想作用效果和作用原理主要使用EEG、MRI、fMRI和SPECT等设备进行脑机制的研究。Davidson在2003年通过对被试者进行8周的冥想训练,发现被试者左侧前额叶脑区激活显著增强,这意味着冥想使被试者拥有持续而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利于促进免疫力,改善神经生物指标。Barnhofer等人在2007年通过EEG指标发现,有自杀倾向的高危抑郁症病人在经过冥想练习后,与积极情绪有关的脑部活动明显活跃。Pagnoni和Cekic在2007年以MRI为工具发现规律的禅冥想练习者的大脑灰质并没有随着年龄的老化而缩小。他们由此认为是有规律的冥想练习产生了一种神经保护作用,从而减少自然年龄增加所造成的认知能力的下降。斯坦福大学的Goldin等在2009年使用FMRI观测一批社交焦虑障碍病人得出结论:这些病人通过冥想训练,与注意调节相关的脑区活动明显增加而涉及自我概念的脑区活动却较少了,从而减轻焦虑症状。由前人研究可见,冥想可以激发大脑中与情绪相关的区域,通过大脑的真实感受改善个题心理状态和情绪。

(二)冥想的效果

自从冥想进入心理学研究领域以来,研究者除了对冥想本身的脑机制进行研究以外,还重点研究了冥想的功能。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冥想对很多心理、生理上的综合症都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一些其他疾病如癌症、慢性病痛都能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冥想在心理和情绪方面的影响也是研究者积极关注的方面。Jha,Krompinger和Baime在2007年研究发现冥想能提高人对内注意以及对外部信号的注意能力。也有研究者发现冥想能降低负性情绪的干扰。Tang等人发现短期的冥想练习同样能有效改善个体的注意力品质,并能改善情绪。有临床实验表明,冥想可以减少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对个体和人格的价值观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接受冥想训练的被试者的情商要冥想高于未经训练的被试者。

一系列的研究表明:冥想不仅能实现身体和心理的放松、缓解焦虑,而且能通过脑部活动的改善,从而对人的价值观、情商、心理等方面起到积极影响。它既能通过直接增加人们的积极情绪和情感来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同时又能通过缓解消极情绪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冥想简单、易行,且不需要依赖他人就能自我完成,如能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展开冥想训练,必能成为提高同学们积极心理和情绪的一种有效方式,总而在生活中完成品格教育。

三、冥想的训练方法

从冥想的含义中我们可以发现,冥想不仅强调身体的放松,也强调心理的放松,因而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和行为训练。使用冥想这一方法实现调节学生心理和情绪的目的需要一定时间的练习和技术。

冥想训练一般包括三个阶段:身体放松、调节呼吸和注意聚焦。初级练习者要选择一个安静、空气流通的空间,避免外界的干扰因素。选择仰卧、静坐或站立的形式,伸展脊柱,微微挺起胸,放松肩膀,手掌自然放置或呈某种手势,轻轻闭上双眼,舌尖顶住上颚以防止产生过量的唾液,然后开始进行有意识的呼吸练习。修习冥想者要采取腹式呼吸的方式主动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吸气时,感觉空气跟随意识缓缓经过鼻腔、胸腔,直到腹部,腹部像一个气球一样慢慢膨胀;呼气时,腹部慢慢下压,将体内循环的浊气缓缓从胸腔、鼻腔排出体外。如此循环往复,直到自己的意识和注意力完全集中的呼吸之上,身体和精神逐渐地放松。

在修习冥想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想混乱,飘忽,难以集中或心烦意乱的状态。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不容易抵御外界的干扰。一旦发生这种情况,请不要担心和慌乱,接受它,承认它,但是不管它,有意识地将注意力转移到呼吸上,直到重新进入到平静安宁的状态。冥想能力会随着修习的时间逐渐增强,等到驾轻就熟时,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进行冥想练习,调整身心。

综上所述,冥想具有操作简单,易于学习,没有依赖性,调节心理和情绪效果显著等特点。没有任何基础的人只要愿意,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不依赖任何人自主修习。经常进行冥想练习会增强个体对现实生活的意识觉察,避免从现实生活中退缩或对现实生活感到麻木。它能使机体通过适当的血液和必要的能量循环,从而保持情绪的平衡和稳定。这种平衡和稳定可以降低人的身体和心理焦虑,使人的机体组织,大脑反应都处于一种适宜的状态。

尽管在现今的常规德育教育中还没有广泛使用冥想这一方式,但国内一些高校已有不少研究者进行了相关的对比研究。研究成果亦表明冥想训练有助于个体减少对消极情绪的感受性,增加正性情绪。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冥想练习都能产生不同层次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德育教育中引入冥想这一方式来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具有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值得进一步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Cahn,B.R.&Polich,J.MeditationStatesandTraits:EEG,ERP,andNeuroimaging Studies[J].Psychological Bulletin,2006,132:180-211.

[2]Lutz,A,Slagter,H.A.,unne,J.D.,&Davidson,R.J.Attertionregulationand monitoring in meditation[J].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08,12(4):163-19

[3]黄希庭.心理学导论(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Richard J. Gerrig, and Philip G. Zimbardo[J].Psychology and Life.2003,151-152

[5]Woolery, A.,Myers,H.Stermlieb,B.,&Zeltzer,L.A yoga intervention for young adults with elevated symptoms of depression[J].Alternative Therapies in Health&Medicine,2004,10(2):60-63

猜你喜欢

被试者冥想个体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冥想》
冥想
冥想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德西效应
冥想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