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

2014-07-19纪秀艳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学科德育

纪秀艳

【中图分类号】G410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知道,学校教学是德育的重要渠道,但课堂教学却是德育的最基本途径。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将课程改革的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具体目标首先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001)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教师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中度过的。但许多人认为,德育教育是品德课应该做的,其实不是这样,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德育任务和目标,但各学科内容多种多样,如何各学科之间进行互补,,互相渗透,保持连贯,不留空挡,不互相抵消,形成德育的合力,这要教师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经历研究。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各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呢?

一、把握教学中的德育原则。

教学具有永远的教育性。所有的知识,永远是和科学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不论是哪个学科,我们在教学中都要牢牢把握好德育原则。而德育原则的根本就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培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论为指南,以社会主义方向为政治导向,以为人民服务为思想基石,以集体主义为价值取向,以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健康的心理行为为准则。不论是什么课程,都必须遵循,绝对不能偏离这个轨道。

二、各科教学都要体现德育的首要地位。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德育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和教学过程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学科德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渠道之一,它是运用学科特点进行德育工作的途径。从学生在校的情况看,学生每天有六个小时左右与课堂教学相联结,结果忽视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就要受到威胁。因此,各学科要结合学科特点,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点滴渗透,以便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产生良好的影响。

在各类学科知识中都贯穿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能够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教育中,会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建立。各类学科知识的结晶都蕴含着科学家们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和探索科学知识的顽强意志力,当教师在讲授学科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科学家们对理想的追求以及顽强拼搏的科学精神展示给学生,就能使学生受到这方面的教育。

把握好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教学环节德育的侧重点。我们知道,从德育角度教材可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学科教材是德育的载体,作为教师来讲,就应该认真挖掘,努力把握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以至于不同教学环节的德育侧重点。

三、寻找学科德育的切入点

各学科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的时候,必须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体现本学科德育的作用。各学科都有自身的结构和体系。学科内容的德育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一定要研究哪些内容跟德育有关,哪些章节能结合进行思想教育,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达到德育的目的。各学科进行德育渗透时,一定要制定出一个符合学科特点的切实可行的计划,这样才能使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真正体现出来。

四、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使德育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各学科的教材,都是依据本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该学科特有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德育内容只能蕴含于知识内容之中。

例如,《数学》中《圆的认识》,教学生用圆规画圆,一开始是不容易画好的:画不圆,连接处不平滑,圆心位置移动,等等。为了能熟练地使用圆规,把圆画得合乎要求,就需要反复练习,精心地画,从而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习惯和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这也是德育渗透的内容之一。

在数学教材中,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是明确提出的,并不象语文文本内容那样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德育因素。例如,在圆的教学中,可举一出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伟大成就;再如教三角形,举出“勾股定理”等,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伟大数学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为祖国建设事业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于行政领导,基础在教师。因此,各科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探讨渗透艺术,提高渗透教育效果,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必然的、和谐的联系,努力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式的教育。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学科德育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