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数学入门方法研究
2014-07-19严彩晴
严彩晴
摘要: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而数学又是一门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学科,对于各方面知识、技能还处于萌芽时期的孩子来说,有着一定的难度和神秘感。因此,入门对于学好数学、打好基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重点分析一些数学入门的有效方法,以帮助孩子能够快速接受数学、学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入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通常而言,由于小孩子对学校和学习有着一定的新鲜感,大多数人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往往能够对数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探索心理。但也有一些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的分散的孩子在数学的学习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就需要教师能够耐心地、有层次地对不同资质的孩子进行辅导,以便他们在初步学习数学的阶段就能够入门,为以后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一、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更为枯燥和抽象,刚刚系统接受学校教育的小学生往往很难理解数字及其算法的真正含义和概念,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其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他们容易很快地放弃对于数学的学习。要培养孩子对于数学的兴趣,方法也并不唯一。
1、寓教于乐,诱发学习兴趣
刚刚入学的小孩子还多整个世界保持着一种新鲜感,并有着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小学生的突出特点就是喜欢听故事、做游戏,根据他们的这些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讲授知识,要结合故事、游戏、表演等手段,使学生在欢乐的玩闹和游戏中掌握知识。这样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精力也能够集中,从而在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提高了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10以内的数字时,可以在每个手指上编上数字号码设计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学习数数,不但可以使他们很快能够掌握数字,还能够加深记忆。
2、引导孩子多动手
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初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然后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际效果,对于孩子来说会更好接受。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游戏,通过有目的的游戏来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且促进他们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和想象力等相关方面的发展。比如学习简单的加减法时,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彩色的石子来形象分析,先让学生数一堆石子的个数,然后老师拿走其中同一颜色的若干个之后,再分别指引学生数还剩多少颗,以及老师拿走了多少颗石子。除了这种简单算法设计之外,老师还可以把10颗石子放在一堆,让两个小朋友分别去拿,每人每次只能拿一颗,谁拿走最后的一颗谁就获胜。事先让他们预测是先开始拿石子的小朋友获胜,还是后拿的获胜。这样的题目可以激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中去。
3、多鼓励,少批评
小学生由于对数学的认知有限,很容易把一些简单的问题做错。学生做错题目之后,老师一定要耐心地和他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能够使他在错误当中吸取教训,避免再次出错。尽管孩子做错了,老师也要以鼓励的态度安慰他们,尽量少一些批评,不能把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扼杀在摇篮里。
二、关注学困生
所谓学困生,就是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障碍,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习困难,成绩低下。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不能拿常规的尺度来衡量和要求他们,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和老师都逐渐失去了信心。学困生本身在长期吃力的学习过程中就会丧失战斗力,对学习越来越没有信心,因此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对于引导孩子入门至关重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孩子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对于学困生,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轻视他们,而是要鼓励他们,引导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进步,教师也要不吝夸赞,分享他们的学习成果,欣赏他们的学习过程,给他们自信心去学好数学,不在入门的时候就落于人后。同时,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要注意挖掘他们的潜力,引导他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对其所长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聪明才智转移到学习上来,主动接受知识,从基础开始入门学习,经过长期的努力之后,最终必然会取得好的成绩。
三、综合多元的教学方法,变抽象为具体
由于小学生很难全面吸收和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因此在数学入门学习阶段,教师一定要综合多元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具体。比如除了课堂学习之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辟第二课堂,举办一些有趣的数学知识竞赛等,因其活动的生动性,可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挖掘他们的潜能,开发他们的创造力。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抽象的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于数学的感知和经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综合多元的教学方法,借助多元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让学生能够寓学于乐,适宜小学生学习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有效途径。
四、指导学习方法,养成良好习惯
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初级学习阶段,首先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主要是认真阅读题目,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在阅读后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阅读效果,讨论阅读内容。其次,还要培养讨论的习惯。老师提出问题后,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引导他们积极探讨数学知识,对于数学问题能够发散思维,多角度讨论,养成良好的习惯。再次,培养观察能力。小学生对于图形、线条等形象的感知能力远远超过对于抽象数学概念的感知,虽然他们在观察的时候还不能够确定明确的目的,但在老师有的放矢的引导之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和学到的知识会更加深刻,记忆也会更长久。
五、结语
对于数学入门的工作并不能简单处理,教师必须下工夫去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看似简单的内容和知识。在入门阶段,老师和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自信心以及良好学习习惯,引领孩子能够自觉、主动地学习,并激励孩子长期坚持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