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课
2014-07-19黄朱光
黄朱光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倡导新的学习方法,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本文就如何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导他们参与数学课堂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 数学课堂 主动参与 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呢?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并主动去认识它、探索它的一种倾向,是内部动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激励学习的最有效的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学生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讲故事、游戏等提出一些挑战性的问题,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1.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数学课堂。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课堂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一个巧妙而又新颖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起到衔接新旧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当切入新课时,学生都抱有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这时,教师要抓住这个时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感,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自主探索数学问题;还可以利用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美感染学生,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自主地探索学习。
2.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参与课堂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要求的“不平衡”,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敢想、敢问、敢创新,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以幽默的谈吐吸引学生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使学生从抽象、机械的书本中看到生动鲜活的现实,如果教师能做到教学语言风趣幽默,就可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就会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表象,便于其充分感知教材,并最终深刻地理解教材。
(2)巧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通过巧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有效思考,以激发学生解疑兴趣,从而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互动。因此,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在重点、难点环节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有效突破疑难问题。
3.让情感充满数学课堂
陶行知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每个学生都应该充满信心。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都会给学生带来安慰和鼓舞。
二、巧妙设计活动,引导思维参与数学课堂
数学学习常常与枯燥乏味的数字打交道,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小。如果教师再照本宣读,对学生没有新鲜感,不能激活学生学习的情感,那么,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无趣,感觉学数学太苦太累,没有意思,自然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考虑如何巧妙设计有效的活动,将静态的结论性数学知识的学习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教学活动的过程,通过心、眼、口、手、脑的全方位接触、多功能协调,有效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所以,教师在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认真备课,分析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立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成为课堂的主人,并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这样,他们都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对学习自然充满信心。
1.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参与课堂活动。
教师在授新课时,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将抽象的思维过渡为直观的实体,从中得到要学的知识。所谓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参与过程,动手操作,学会用眼观察,学会动口表达,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把活动中积累的经验转变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
2.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参与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认识不断提高,能力不断发展,情感不断升华。要想达到这种境界,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历经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并从中感受和体验学习的乐趣,使他们处于兴奋状态。教学中教师应该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展示自我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欣赏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要倡导学生自主探索、独立钻研,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有自己的知识经历和积累,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颜清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数学教学过程[J].考试周刊,2011,92.
[2]封美君.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3,3.
[3]王群.情感决定学生成败——浅谈情感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学影响[J].科技信息,2008,31.
[4]杨恭德.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