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人才培养及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初探

2014-07-19郭海青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教学模式

郭海青

当前,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对建筑人才的需求来看,建筑人才的培养目标已经基本得以确定,即培养面向管理、生产、服务在第一线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简言之,就是培养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高级技工,介于蓝领与白领之间的人才。这就需要建筑院校应当转变传统的建筑人才培养方式,对课程教学体系进行重新构建,培养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全方位建筑人才。

建筑人才教学体系应用型一、建筑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一)应用型建筑人才紧缺

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4千万人左右从事建筑行业,在如此众多的从业人员中,从事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的人员仅为总数的9%,远远低于各行业的平均水平。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中,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建筑从业人员为11%,中专以上学历的建筑从业人员为58%。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操作人员占总数的90%以上,且其中绝大多数从业人员尚未接受过任何专业化的培训和教育。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国虽然拥有数量庞大的建筑从业人员,但是却缺乏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建筑人才。

(二)传统教育模式制约建筑人才的培养

各大院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没有对建筑人才培养进行准确定位,缺少对建筑企业人才需求实施动态分析,从而致使建筑类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从调查数据中显示,58.4%的企业认为本科院校建筑类专业毕业生所掌握的知识偏重于理论研究,而缺乏专业性和针对性;60%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建筑类专业应当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85%的企业认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当拥有一技之长和与此相关的基础知识。由此可见,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毕业生未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所以各大院校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不断探寻出建筑类新型人才的培养路径。

(三)建筑人才的实践能力不足

实践能力是高素质高技能型建筑人才的重要特征,也是建筑人才尽快适应企业生产过程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所以,各大院校应将对学生技术应用和实践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现阶段,大多数院校未将建筑实践教学环节作为教学重点,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重视课堂书本教学,使得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却缺乏与此相适应的实践经验,从而导致学生缺乏技术应用能力。

二、建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以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为核心

建筑类专业应当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培养作为教育主线,增强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技术管理能力。建筑专业的基本技能包括施工工艺、安全施工、操作流程、工程量核算、工程质量验收等内容,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涵盖安全教育、工程概预算、施工技术、工程制图、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所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放在首要位置,利用实习基地或实训中心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在实训中,对于钢筋、砌体、模板、脚手架、混凝土等分部分项施工,都应当进行示范操作与个例讲解,先要求学生编写施工流程图和施工计划书、收集整理资料、列出工程清单和材料用量,而后再进行分组操作。通过加强学生实训,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二)以学生素质培养为主线

建筑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创业能力于一体的综合素质,这也是培养优秀建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要不断创新素质教育手段,将专业素质教育渗透于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从而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职业生涯的素质平台,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校应当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高素质教育体系,并建立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能力教育长效机制。学校应当积极开展与建筑专业相关的各种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和体育活动,在多姿多彩的竞赛和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校应当制定弹性化教学管理制度,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和课程进修,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还应当为学生创造充足的自主创业条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实训内容,并取得相应学分。

三、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

长久以来,建筑学专业一致沿袭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各个院校应当对传统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革与创新,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既能符合本校办学总体思路,又能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建筑人才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一)建筑专业定位

各大院校应当定位建筑专业的正确教学方向,首先,以市场为导向,构建适应建筑市场发展需求的课程教学体系;其次,解决好建筑专业口径宽窄问题,设置复合型专业,培养学生多种应用能力,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再次,院校应当处理好专业稳定与调整的关系,使专业设置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人才培养的需求,而且能够着眼于未来建筑人才的需求发展。所以,建筑专业定位必须以应用型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和理论为根本出发点,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与职业认证相结合,力求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内容的调整

1.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内容调整。建筑设计的基础课程应当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基于此点,教师应当转变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的陈旧教学套路,加大对建筑形态构成的教学比例。教师要系统整合课程内容,使学生在掌握建筑形态构成基本创造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开发创造潜能和独立思维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2.选修课程的内容调整。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师资力量,增设与时俱进的选修课程,把握建筑学的发展方向,将“节能建筑”“生态建筑”“绿色建筑”等建筑思想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为提高建筑人才素质奠定思想基础。基于此点,学校应增设的选修课程可以包括建筑节能、版面设计、城市色彩分析、生态建筑、当代木建筑、施工技术、平面设计、景观设计、建筑造型、乡土建筑、环境心理学、建筑大师名作赏析、建筑设计构想、高层建筑技术设计等课程。

3.执业基础知识类课程调整。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建筑学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更应该重视学生市场适应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加强学生法规管理、环境意识、社会人文、技术经济等方面知识的教学,转变传统建筑教学中重形式表现、重设计课程、重考核成绩的教学模式,提高建筑学的教学质量。学校应当拓展中外建筑史、建筑设备、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课程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使其更符合注册建筑师的考核要求,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建筑师奠定基础。

(三)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建筑课程教学体系具有职业性、开放性及实践性等特点,为了充分适应这一特点,应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各大院校应不断改进教学形式,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方式,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同时应采用探究式、行为导向等方法进行教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目标与学生未来的工作岗位需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之所在,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采取富有建筑类特色的教学形式开展教学,这样可以使教学环境更加有利于师生互动,为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提供有利的条件。为进一步实现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将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到有效教学上。而且学校应尽可能吸纳政府、社会、企业、行业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及评价标准的制定和修改当中,这样有利于实现多元化、科学化的质量管理。

(四)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该教学模式能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加活跃,并且可以充分地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讲授知识的同时,完成操作练习,这样能够使所学的知识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实践当中,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衔接问题。目前,建筑工程技术、建筑测量以及建筑CAD等课程中均采取了该教学模式,并且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该教学模式还可与任务驱动法结合使用,具体做法是在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其设定一些任务,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操作来完成这些任务,此时教师则主要负责指导和检查。通过这样方式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互相比拼,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其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endprint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教学模式
人才云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