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公共体育多元化课程模式重构

2014-07-19戴志燕黄欣加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课程内容多元化院校

戴志燕+黄欣加

针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发展学生职业技能为主,培养应用性、技术型人才为教育目标的特点,并明确基于职业导向下高职教育的含义,分析整理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发展现状。为适应当今高等院校教育培养改革发展趋势,在基于职业导向下对高职公共体育多元化课程模式的重构进行研究。

职业导向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多元化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确立,将课程管理的权力下放形成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地方、学校共同管理课程,使学校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等拥有更广泛的自主权。基于以上新标准的确立课程的多元化发展趋势愈来愈明显,而在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的高职院校,应当抓住此契机,紧跟教育改革的时代步伐,积极结合本校特点以及地方特色进行变革,建立起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适应高职院校的多元化公共体育课程模式。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体育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一、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

职业导向的高职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向导,以服务为宗旨,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教育模式下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以及就业创业的能力。其目标是通过应用和实践的学习,以职业活动的学习领域为教学内容,运用行为引导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让学生对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透彻的领悟达到职业能力的提高,并以生活化的方式兼顾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养。实质上也就是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学习、体验学习、最终学会学习,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设置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不断提升,对高职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加速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二、体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

职业能力是个体将所学知识、技能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所培养的是与社会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在高职教育培养的过程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

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心的发展趋势下,高职体育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影响更加明显。体育可以培养学生拼搏进取、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下拥有这些品质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的适应性,提高生存能力。体育运动追求艺术品质的内在美和艺术形态的外在美,这种对学生“美”的塑造有利于学生在未来复杂的职业环境下进行人际交往和能力的发挥;体育起源于游戏,它的本质特性里就蕴含了娱乐性,因此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对人的身体锻炼和心理状态进行调节,而且可以有效的为消除负面情绪提供正能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体育游戏、竞赛中的规则与要求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和自我控制能力,为发展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提供基础并能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适宜的体育运动能够保持人的身体健康,在体育运动中掌握有效的锻炼方法,学习职业保健的知识、消除劳动疲劳的技巧,能够以健康的身体发挥个人的职业潜能。

三、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就目前来看,高职公共体育课程的现状及问题有:(1)课时安排。高职学校为提高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把课程的职业化培养列为教学重点,出现了专业课老师占用体育课程的时间。在工学结合培养的模式下,学生一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一部分时间在实习企业实习,体育课程教学的连续性被打断,难以完成教学目标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2)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的针对性不足,依然受传统体育教学思维的影响,未能与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特点相一致。应把体育课程目标拓展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五大领域。(3)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多而全,但大部分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涉及到职业实用身体训练、职业病预防和身体保健知识、职业生命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较少。在内容的结构安排上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4)教学方法。主要使用的是讲解—示范教学方法,枯燥无味,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并且指导性也不强。(5)课程的评价。在课程的评价内容上依然以学生的体能和运动技能为主,忽略了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挫伤了渴望运动而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6)教学环境。场地、器材的缺乏,加上学校领导的不重视,体育课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四、构建高职公共体育课程多元化模式的必要性

2001年7月,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将课程管理的权力下放为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即国家、地方、学校共同管理课程,使学校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等拥有更广泛的自主权。为地方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特点开设多元化、乡土化的体育教学,实现课内、课外一体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支持。急需创新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的革新。高职院校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特点,分设不同种类的专业;在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不同专业的学生对体育课程内容的需求是不同的,可分为个人兴趣需求、职业发展需求和健康需求,因此体育课程的多元化势在必行。

五、基于职业导向下对高职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多元化重构

1.明确课程指导思想

构建高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要明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和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体育观念,结合未来职业特点,发展职业体育运动,延长职业生涯。

2.课程目标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提出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5个领域的目标,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培养。再结合高职院校的教育特色,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职业需求,使学生学习健康保健知识、掌握锻炼方法、养成长期锻炼的习惯,并让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职业劳动后进行运动性补偿。

3.多元化课程内容的选择

在高职公共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当减少对竞技体育项目的选择,增加娱乐性、保健性和职业病预防等类的运动项目以及开展职业类体育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随着地方高职院校对体育课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等拥有更广泛的自主权,在体育课程的内容上可根据地方特色和时代特征进行多元化的选择。重视地域条件和时代特征,突出多元化特色各民族都有相应的体育文化,这是极其宝贵的资源。多元体育教学模式注重多民族文化的发掘和利用,尤其是地域文化和资源的利用。例如,在靠海区域设置冲浪、游泳、划船等项目;多山地域开展攀岩、定向越野等项目;寒冷地带进行滑冰、滑雪、冰壶等项目,充分挖掘地方文化与地方特色,创办成特色高校。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多元化课程内容。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以高校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为主线,由教师和学生共同选定学生感兴趣的若干个副课程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体育游戏、体育项目、安全保健知识等。副课程的开展由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组织完成学习。在保证教学计划任务和质量的基础上,学生主动参与课程的学习。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应根据自身特点,根据学生所学专业、未来可能从事职业的特点,紧密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需要,进行多元化课程重构,依照职业分类优化高职体育课程内容,积极开展职业实用身体训练、职业病的预防和保健、职业生命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体育课程内容。(1)坐姿类(财会、计算机、文秘、仪表、化验等):加强手指、手腕灵活性的锻炼以及肩、颈、腰部的灵活如羽毛球体操、瑜伽拳击、健身操和韵律操等项目。(2)站姿类(厨师、宾馆服务、礼仪等):注意锻炼身体下肢的耐力和力量如健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健美操和瑜伽等项目。(3)工厂操作类(机械、生产线操作工等):注意手指、手腕力量和灵活性的锻炼如篮球、网球、乒乓球和排球等项目。(4)户外综合型(地质、交通建设、测量、农林、营销等):力量素质和耐力方面的项目如爬山、远足、郊游、长跑、游泳、定向运动以及户外所需的游泳与救护、防身与防卫等。

endprint

4.课程的组织

高职体育课程可进行多元化的组织方式。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教育部《指导纲要》提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活动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改变传统体育课程结构,以健身、娱乐休闲和人文素养的教育为主,把以学校为主的授课方式延伸到校外以及实习企业。设置以游戏为基础的课程组织方式增加学生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练习承担运动负荷。在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2、3年级常常长期顶岗实习,因此应该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大胆尝试体育网络课程的教学方式,实现时间与区域的跨越。

5.设置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在评价的内容上,不仅仅要体现在对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还需更加彰显工作岗位对学生体能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自我进行健康锻炼的能力,另外还要包括学生的体育态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时间仅限于课堂上,在评价中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准确的判断,因此,在评价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学生相互之间以及实习企业与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做到真正的公平公正和有效客观。评价方法上不再过分强调高度、远度、时间等显性指标,而忽略了意识、兴趣、态度等隐性指标。

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公共体育多元化课程模式重构就是强调以就业为方向,通过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引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发挥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性,使高职体育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陈庆合,等.职业能力的概念、特征及其形成规律的研究[J].煤炭高等教育,2002(2):104-107.

[2]毛振明.体育教学模式论[J].体育科学,1998,(6):25-26.

[3]李怀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1,(1).

[4]宋盛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现状调查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7,(9).

[5]王锐.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新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6]张瑾瑜,陈屹.当前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3).

[7]刘强德.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中的体育教学评价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06,(1).

本文系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课题:基于职业导向的高职公共体育多元化课程模式重构,课题编号:GZYLX2011062。

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内容多元化院校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
《风电场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探讨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