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改革的研究

2014-07-19赵玮玉吴家华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4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形式我院

赵玮玉+吴家华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改革的必要性出发,探索了适应“十八大”教育目标、适应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从学生实际的思政课考试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方法在新形势下,我院积极开展思政课考试形式的改革,目的是以考试形式的改革为杠杆,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切实把“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梦”教育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来,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实干精神,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为推进实现中国梦的进程添砖加瓦。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形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传统考试形式与十八大提出的教育目标不相适应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出到2020年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并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十八大报告这一论述,强调了以德育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以德育人”工程中的主阵地、主渠道,过去“重知识轻能力”的僵化考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出来,学生越来越习惯用实用主义、形式主义的态度对待学习和考试,这对于学生的道德实践能力、知行统一的能力是无助益的。为了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能够入脑、入心,实现2020年“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的教育目标,引导大学生成为中国梦坚实有力的践行者,在新形势下对思政课的改革成为必然。

(二)传统考试形式与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符

作为一所三本院校,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基础实、强技能、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但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考试形式不符合我院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上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同样不能只空讲理论,空考理论,而应更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为当前社会输入合格的应用型人才贡献力量。

(三)传统考试形式不能充分发挥我院学生个性

我院大学生群体是一个具有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有着不同心理特点、不同思想特征、不同学习习惯的群体,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要,我院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的质量观,改变过去用单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大的独立自主的发展空间,真正实现我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思政课考试形式改革的方法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我院在十八精神的指导下,积极探索与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试形式的改革,现已初步探索出适合我三本院校学生特点的考试方法。

(一)确定科学合理的成绩评定内容及比例

根据我院思政课教学要求及学生现状,把考核内容分为:学生平时表现、期末考核与社会实践,其中,学生平时表现与期末考核各占半壁江山,即5︰5的比例,在期末考试之后,让学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再次考核,单独计算学时与学分,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平时成绩要与期末考核有效结合起来,比如,如果期末考试不及格,但加上平时成绩后总成绩及格,则学生的最终总成绩为及格。这种模式要求教师在课程进行的动态过程中累计学生的多方面成绩,有利于考评学生,同时实现考评公平公正。

(二)明确量化考核大学生的平时表现

学生的平时表现必须纳入考核体系,实现动态的全程性考核,平时表现成绩占总成绩的50%,包括学生在思政课的出勤情况15%、课前分享占5%、课堂中表现占20%、课堂外表现占10%。其中,考勤主要是通过不定时、不定人、不定量的点名来实现;课前分享是在上课前5~10分钟鼓励学生资源共享;课堂中表现所占比例较大,主要通过学生讨论、辩论、模拟课堂、PPT制作、有效问答、创新发言等情况来打分;课后表现鼓励学生课堂之外感悟生活、勤于实践,可通过“茶竹书院”讲座心得、校园生活“惊鸿一瞥”等形式来评分。

注重平时表现的考核形式,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的主动性,锻炼和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强化社会实践内容的考核

把学生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活动效果纳入到考核内容之中。一是提高该环节分值在总成绩中的分值比重,二是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我院定期邀请社会各界知名教授、专家来“茶竹书院”做报告,或组织学生到体现红岩精神的纪念馆、社会实践基地考查,让学生亲身感受,写出考查感悟。

(四)改革书面考试命题

首先,简化题型,删除过去重理论轻能力的一系列客观题目,保留案例分析题目、材料分析题等主观性题目,增加情景模拟题、视频资料分析题,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试题内容紧密联系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教学建议》,紧密关注重庆实际,紧密联系学院实际,紧密结合广大三本学生的实际,将十八精神溶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考核中来,让学生学有所思,考有所获。

再次,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开卷考查难易结合。结合我院实际,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目标都是提高大学生的应用能力,所以,两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用性。但是,两者的具体培养目标又各有侧重,所以在考试环节我们施行“因材施考”,对于理论基础较好本科专业的学生,采取难度较大的开卷形式;对于艺术类专业与专科类学生用题目较浅显的开卷考试。开卷难易结合的形式更具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善考风和学风。

最后,在阅卷中把“采点给分”与“采意给分”相结合,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批判和创新,充分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重庆大学城市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针对传统思想政治课考试形式存在着结构不合理、理念不科学、功能不到位等诸多问题,从2011级学生开始展开了一系列的考试改革,基本上脱离了单一的机械的考试评价方式,形成了一个由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共存,重点突出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兼顾知识考察,兼顾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考核系统,并通过考试形式的改革,带动教学改革,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增强他们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参考文献:

[1]韦胜强.高职院校思政课考试方法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10,(11).

[2]陈玲.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06).

[3]伍晓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考核方式创新与人才培养[J].考试周刊,2012,(35).

[4]马兆明,李朋忠.思想政治理论课全方位、全过程考核模式初探.2012.

[5]钱晓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方式整合创新研究[J].教学科研,2012,(08).

endprint

猜你喜欢

理论课形式我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