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中“反式温室效应”现象的策略研究

2014-07-19刘凤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化学

刘凤

摘 要: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教师普遍有这样的感受:学生进入化学学习后两极分化呈现严重的趋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自身发展和教学质量,严重影响科学的后续学习。那么,造成两极分化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分化的加剧?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反式温室效应”;化学;有效性学习;学习策略

科学中“反式温室效应”现象,是指学生学习化学后产生的两极分化现象。学生到了八年级特别是学习化学学科开始,学习状况发生改变。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学科,开学之初往往是满腔热情,可是学期过半,渐渐发现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特别是教学内容到了化学用语以后,这样的现象更为严重。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如何应对这样的现象?下面针对学生自身因素和教师的学法指导做些分析和介绍。

一、科学为何出现“反式温室效应”现象

1.“源”缺水

“源”主要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

2.“魂”不守

“魂”是指学习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化学用语的应用是化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

3.“骨”缺钙

“骨”是指基础知识构成的认知框架。相比其他学科而言,化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不是很强,表现为模块型。

4.“场”失调

“场”是指学习环境。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未能及时消化和吸收。

二、引导者效应

1.引“水”——激发兴趣

“让每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化学,积极探究化学反应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有:

(1)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直观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在学习物质结构时借助模型、flash动画,使学生在惊叹和惊奇中,渐渐对化学产生兴趣。如在讲合成材料的内容时,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许多建筑材料的图像,变抽象为具体,这样的教学会使学生记忆深刻。(2)利用实验,提升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些学生不易掌握的知识,通过实验就可以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实验的资源,书中的演示实验要全做,而且要开发和学习一些生活中既能反映科学原理,操作又简便的生活实验。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够触碰得到,到家里一样能够继续学习,这样学生的兴趣才能够保持,延续的知识才能够在学生脑中深化。(3)多元评价,维系学习兴趣。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会产生兴趣和自信。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帮助每位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而且在学生取得成功后要及时评价,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其有成就感。成就感是维系学习兴趣的有力保障。

2.引“流”——革新模式

新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新结构,随着高效课堂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杜郎口的“三三六”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安阳殷都的“自主”“合作”“探究”“快乐”“效率”五指数雷达图的评价法等,这些新课堂教学模式,形式新颖,功能独特,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笔者尝试进行了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框架结构如下:

活动:学生→学生→学生→教师→学生;程序: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交流主讲→引导点拨→达标拓展。具体为:(1)发现问题。创设情境,激发情趣,引入课题。根据课堂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让学生明确的任务,整体把握所学内容。(2)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重在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3)交流主讲。小组交流。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准备全班讲解。主讲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出自己的疑惑。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质疑或解惑。通过生生互动,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4)引导点拨。教师要适时介入,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讨论时,教师要抓住关键处,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并简短地归纳、总结。(5)达标拓展。教师选择教材中的习题或自己设计的题目进行测试,检查达标情况。教师在讨论中、练习中、测试中、点拨中要有意识地拓展知识,并延伸到课外,去解决实际问题。

整个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把“满堂讲”变为“精点拨”,最终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展示”的场所。

3.引“力”——依托情感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初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课任教师而放弃该科的学习。融洽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前提,热爱学生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有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成绩下降,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后进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有较重的自卑感,因此更需要得到教师的理解与尊重,要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多给他们一些温暖和体贴。

三、主体者自省

心理学研究证明,自信能将人的智力调整到最佳状态,它是催化剂,能把人的潜能调动起来,使之把事情做成功。学生的学习方法不但是学习的最大障碍,也是影响学生树立自信心的绊脚石。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是实施快乐教学的有效途径。

1.省概念

现在很多学生对概念学习不重视,所以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好化学的前提。首先,要全面、按一定的方式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应形成具体而牢固的印象。如:在理解氧化物概念时,要抓住概念的实质进行学习,除应记牢“氧化物”概念外,还要注意与其伴生的“含氧化合物”进行区别,以免产生混淆。其次,要突出对关键字、句的理解,层层分析,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例如:“风化”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是“室温”“失去结晶水”。胆矾加热失水,不是在“室温”失水,故胆矾加热失水不属于风化现象。

2.省习惯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教学中常让学生记的笔记类型有:(1)补充笔记: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教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知识记下来;(2)改错笔记:试卷评讲课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3)实验笔记:把教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4)归纳笔记:复习小结课时,教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凡是书上没有的,要做笔记。

3.省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的显著特点就是需要记忆的知识特别多,如果记不住这些知识,就很难有好的学习效果。(1)谐音记忆法: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用“查、装、定、盛、点、收、离、熄”八个字概括,谐音记忆为:“茶庄定胜点收利息”,使学生乐于记忆。(2)比喻记忆法:就是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陌生的东西熟悉化,从而增进大脑记忆的一种方法。例如:氢气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步骤中,可概括为“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3)歌诀记忆法:就是针对需要记忆的化学知识利用音韵编成歌诀,融知识与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识记。例如: 在讲授化合价时,课本中的表格给出的化合价较多,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编成如下口诀:“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有关盐溶解性的口诀:“钾钠硝铵溶,盐酸除去银;硫酸除去钡,碳酸钾钠铵。(4)概括记忆法:例如: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概括为“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一通”先通CO,“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CO,“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4.省总结

梳理知识是消除知识模糊性、避免知识零散性的一种有效方式。例如:复习金属一单元时,笔者一改往日按教材顺序带着学生复习的方法,而是要求学生把该单元的核心知识归结为几个问题去整理:

(1)多与少的问题:镁、锌、铁都能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相同质量的三种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到少的顺序是镁>铁>锌,上述顺序也是三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2)强与弱的问题:不同的金属,其活动性的强弱不同。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反之,则越弱。(3)快与慢的问题:金属与酸溶液产生氢气的快慢,影响因素不仅仅是金属的活动性,还有金属与酸溶液接触面积的大小、酸溶液浓度的大小、酸溶液的温度等。(4)好与差的问题:从机械性能的角度看,合金好于纯金属,因为合金的硬度一般大于纯金属,从加工性能的角度看,合金好于纯金属,因为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纯金属。(5)早与晚的问题:金属材料使用的早与晚,与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有关。一般而言,活动性强的金属比活动性弱的金属冶炼难度大,因此,活动性强的金属比活动性弱的金属使用得晚。

作为一线教师想法都一致:我们每天都在认真备课,高效上课,耐心辅导,题目讲了又讲,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但还是有些学生让我们难以捉摸。教育者就应该不断地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法;时代在变,人一定在变,当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随之改变。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采取的解决措施,希望与同仁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江家发.新教材疑难问题研究与解决[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利平.有效上课——问题探究对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化学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策略
浅析培养中学生的化学学习策略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trategies from the Study on Language Acquisition Process
奇妙的化学
AdvancedTeachingStrategiesofCollegeEnglishVocabul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