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非否定词语义对比分析
——基于对马达加斯加学生汉语学习的调查

2014-07-19张金竹

关键词:马达加斯加偏误语料

肖 珊 张金竹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外训系,江苏 昆山 215300)

中非否定词语义对比分析
——基于对马达加斯加学生汉语学习的调查

肖 珊1张金竹2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国际教育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2.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外训系,江苏 昆山 215300)

否定词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在语言类型学研究中,中非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很少,马达加斯加语是非洲众多语系中的代表语种,其语言特色具有典型性。该文通过汉语与马语的否定词比较,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偏误类型。语言的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找到偏误产生的深层原因,是词汇教学的关键所在。

非洲;马达加斯加语;汉语;否定词;偏误分析

中非关系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5世纪,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非政府友好伙伴关系的建立,两个不同地区在各个方面的相互交流都得到了重大发展。在中非合作的新形势下,如何缩短和跨越中非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使中非人民关系更紧密,这是我们面临的严峻挑战。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和根基,研究中非语言的区别,大则可以更好地促进两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小则可以帮助非洲汉语习得者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言学习的规律,“母语不同的学生学习汉语,由于母语的干扰不同,所产生的偏误也不尽相同。”*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语言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10页。而从现今搜集到的文献来看,针对非洲国家学生的汉语教学研究成果非常少,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非洲语言的多样性和庞大性,“在人类学家的记录和雅克·勒克莱尔(Jacques Leclere)的研究中,非洲拥有世界16个语系中的6—7个语系”*梅曼·钦丹、阿塔纳斯·博普达、路易斯·安热兰·恩甘内:《非洲的语言与文化认同》,《国际博物馆(中文版)》,2008年第3期,第42页。;二是非洲语言体系在语言的发展中经历了众多外来词汇和殖民势力的影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迄今为止对非洲语言本身的研究就相当棘手,更不用说中非语言对比研究或对非汉语教学研究了。本文将通过汉语与马语语料的静态比较,结合实际的动态语料考证逐一分析,得出汉语学习初级阶段的马达加斯加学生在习得否定词中最易产生的偏误类型,并探究其原因。

一、汉语与马达加斯加语否定词特点及用法

马达加斯加是非洲最大的岛国,岛上约有98%的居民使用马达加斯加语,是非洲众多语系中的代表语种之一。马语的基本语序是:谓语-宾语-主语,这也是马语的特色之一,而且马语中无系动词“是”*支顺福:《世界语言博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第154页。。例如肯定句:

(1)我读书。

Mamaky boky aho.

( 读 书 我)

(2)她是学生。

Mpianatra izy.

( 学生 她)

在马语中,一般只有一种否定形式即否定词“tsy”,表示否定含义时则是将其置于句首来否定谓语动词(包括系动词),表示为“tsy+verb”,含义和功能基本对应汉语中的否定词“不”,同时其他句子成分的形式及语序不发生任何变化,例如:

(3)我不读书。

Tsy mamaky boky aho.

(不 读 书 我)

(4)她不是学生。

Tsy mpianatra izy.

(不 学生 她)

(一)否定词否定谓词动词的对比

在马语中,“tsy”只与表主观否定或一般陈述性否定的“不”相对应,但汉语的“不”在否定一种动作活动时,除了可以否定说话者主观意愿之外,还可以否定过去和将来,例如:

(5)昨天我去叫他,可是他不去。

Niantso azy*与例(2)中的“izy”(表示主格)不同,“azy”表示宾格,并且“izy”和“azy”都不区分使用的性别,既可以翻译为“他”,也可译成“她”,以下其他例子中如有,解释相同。izaho*与例(1)中的“aho”同为主格,表示“我”,区别在于“aho”多用于口语,“izaho”多用于书面语。omaly fa tsy nandeha izy.

(叫 他 我 昨天 可是 不 去 他)

(6)明天你去找他,他也不去。

Hiantso azy ianao rahampitso, mbola tsy handeha izy.

( 叫 他 你 明天 也 不 去 他)

此时,无论时态如何,汉语的否定形式都是“否定词+动词”,谓语动词本身不发生任何变化,但是马语的否定形态则是“否定词+时态前缀-动词”,并且前缀随时态的变化而变化。如例(5)中的“不去”表示为“tsy nandeha”,即对过去时发生的动作否定用“tsy+n-verb”形式来表示;而例(6)的“不去”则表示为“tsy handeha”,即对将来时发生的动作否定用“tsy+h-verb”形式来表示。

在汉语中,若是表示客观否定,用来说明否定的动作或状态一直到说话者说话时都没有显现,与说话者的主观意愿无关时,不是用否定词“不”而是用“没/没有”来否定谓语动词,但在马语中则依然用同样的否定词“tsy”来否定,当表示过去的动作、状态没有显现时用“tsy+n-verb”,当表示现在动作、状态客观上并没有发生时用“tsy+verb”。例如:

(7)昨天他没去上课。

Tsy nandeha nianatra izy omaly.

(不 去 上课 他 昨天)

(8)到现在他都没有来。

Mbola tsy tonga foana izy hatramin’izao.

(还 不 来 都 他 现在)

此外汉语中还有对动补成分、助动词(如:能、会)成分的否定会依据语境(包括时间状态)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否定词,但是马语中依然还是用否定词“tsy”来否定,而且在马语中,无论是否定动作行为的结果还是否定动作行为者的能力,都不区分说话者的主观意愿或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因此它们的否定形式依据三种时态分别表示为:“tsy+afaka+m-verb”(现在时/一般性陈述);“tsy+afaka+n-verb”(过去时);“tsy+afaka+h-verb”(将来时),“afaka”表示“能够、会”。例如:

(9)现在你不能睡觉。

Tsy afaka matory ianao izao.

(不 能 睡觉 你 现在)

(10)她生病了,所以没能去学校。

Narary izy ka tsy afaka nandeha tany an-tsekoly.*本句中“tany”表示“那儿,那边”,“tany an”表示“那里”,其中“tany”用于过去时。

(病 她 所以 不 能 去 那儿/那里 学校)

(11)我不会去你家的。

Tsy afaka handeha any an-tranonao aho.*本句中“any”表示“那边”,“any an”表示“那里”,其中“any”用于现在时和将来时;“tranonao”表示“你家”即“ianao(你)和trano(家)”的结合。

(不 能 会去 那边/那里你家 我)

(二)否定词否定谓词形容词的对比

在对谓语形容词的否定上,即对事物状态性质的否定时,汉语的否定词“不”和“没/没有”也有主观评价和客观判断上的差异。例如:

(12)这件衣服不便宜。

Tsy mora ity akanjo ity.*在马语中,这里的两个“ity”合起来代表“这”。

(不 便宜 这 衣服 <这>)

(13)那村口的树叶还没黄呢。

Ary mbola tsy mavo ihany ny felan’ry hazo eo am-pidiran’tanàna ry*在马语中,这里的两个“ry”合起来代表“那”。.

(呢 还 没 黄 还 一个 叶子那 树 <那> 村口 那)

例(12)就是对衣服的价格有一个主观评价即“不便宜”,例(13)就是对树叶“黄”否有一个客观判别。在马语中,对谓语形容词的否定仍然是通过否定词“tsy”来实现的,无论主观还是客观。但与谓语动词不同的是,对形容词的否定并不随着时态的变化或而发生任何形式上的变化。比如:

(14)这么点饭我吃不饱。

Hakelina sakafo ity, tsy mahavoky ahy.

(一点儿 饭 这 不 会 饱 我)

(15)我还没饱呢,她就已经离开了。

Mbola tsy voky aho, dia efa lasa izy.

( 还 没 饱 我 就 已经 离开 她)

(16)你才带这么点饭,不会饱的。

Zara raha nitondra sakafo kely ianao, tsy mahavoky ianao.

( 才 带 饭 这么点 你 不 会 饱 你 )

例(14)是对现时说话时说话者“饱”这种状态的否定;例(15)是“饱”的性质状态在过去还尚未发生;例(16)对“饱”的状态的未来预测,预测不能够发生显现。这三种情况下,在马语中一律用“tsy+ voky/mahavoky”来表示即“不/没(有)+(会)饱”,并且“voky/mahavoky(饱)”的首字母不发生任何变化。

总而言之,在马语中,否定句的功能都是由同一个否定词“tsy”对谓词进行否定来帮助实现的,动词的首字母会因时态的变化而变化,形容词则不受时态的影响。

二、汉语否定词偏误类型调查及分析

周小兵将偏误研究分为8个步骤:(1)语料收集;(2)偏误辨识;(3)纠偏;(4)偏误点选择;(5)形式描述;(6)规则解释;(7)原因探索;(8)教学建议。*周小兵:《非母语者汉语语法偏误研究程序》,《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第1期,第1页。以此可知,要得到马达加斯加学生习得汉语否定词的偏误类型,就要从语料的收集和考察开始。

(一)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三个班的马达加斯加学生,均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2012届汉语零基础学生。一班22人,2012年9月入学到2013年6月底,共学习10个月,称为初级阶段的高阶;二班17人,2012年10月入学到2013年6月底,共学习9个月,称为初级阶段的中阶;三班16人,2013年2月入学到2013年6月底,共学习5个月,称为初级阶段的低阶。共计55人次。

(二)语料类型

调查设计的语料均为以单句为主*这里指的“单句为主”,也包括一问一答的简单形式,如:你没有吃吗?没有。的填空,目的是考察经过对否定词“不”和“没/没有”的学习之后,初级阶段学习者在单句中使用否定词的情况。

(三)分析统计原则

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可以对同一语料进行不同的统计和分析,在对数据进行科学比对的基础上得出一系列相关的研究结论。本文主要是对马达加斯加学生习得否定词时产生的偏误现象及其类型进行调查统计,为此我们采用静态、共时的研究方法和平面统计分类的原则。

(四)统计过程及结果分析

我们根据由否定词“不”和“没/没有”构成的不同结构及用法设计了11种类型共40个句子,对高、中、低阶的共55人次进行了全面调查。考察的方式虽然是单句填空,但为了避免由于调查问卷的局限而影响结论的准确度,同时也为了今后的比较研究,我们把考察“不”和“没/没有”的结构单句放在一起考察。此次调问卷全部有效收回,根据问卷进行数据整理,我们把三个不同阶段水平的被试完成的情况归纳为表1。

从表1中可以显示一些问题:一是单句填空各项结果差距较大,正确率最高有99.5%,最低才30.6%,错误率排在前三位的是第(3)、(7)和(11)类,排在后三位的是第(10)、(5)类和(2)类。二是第(3)类错误率靠前是因为语义比较复杂,“V不+动补”易与“不+V助+V”相混淆,语义背景辨析会影响学生对否定词的选择判断,而第(11)类错误率靠前是因为通常“没/没有”的比较用法都是在否定用法的高级阶段学习的,这与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能力相关联。但否定动词是在学习否定用法的初级阶段大量接触的,而且同样是对动词V的否定,为什么第(7)类偏误率高而第(1)类较低呢?三是既然否定动词V的错误率较高,而为何第(5)、(10)类单说“不”和“没/没有”的正确率却又比较高呢?

表1 初级阶段马达加斯加学生否定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正误率

(五)偏误类型总结及析因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又对问卷中的所有偏误句子进行重新梳理和归纳,得出马达加斯加学生学习带否定词的句式偏误类型主要有三种。

1.对述补结构的否定与对助动词的否定混淆

通常表现为否定式述补结构由助动词的否定结构来代替,而且错误率很高。例如:

(17)我们不能找车去学校。(我们找不到车去学校。)

(18)他生病了,不能睡觉。(他生病了,睡不着觉。)

(19)如果你不努力的话,就不能学汉语好。(如果你不努力的话,就学不好汉语。)

(20)因为现在天气不好,所以飞机不会飞。(因为现在天气不好,所以飞机飞不了。)

(21)今天不是周末,所以我不会回去家。(今天不是周末,所以我回不了家。)

上述例子都是用“‘不’+助动词‘能/会’+动词Verb”来完成“V+述补(如:到、着、了等)”的功能,这属于语义上的混淆。在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往往将“不+能/能够/会”解释为“说话人主观上能力不行或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动作不能发生”,这对学生在理解句义时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作用,而汉语中对诸如“找到”“学好”这样的动补短语进行否定时,只能将否定词“不”放在动词后、补语前,而马达加斯加学生误以为只要动作没能实现,就要用“不+助动词+动词”来表示。并且就像之前在本文第二部分中提到的,马语对否定动作行为的结果还是否定动作行为者的能力,一律都用“tsy+afaka+verb”(即“不+能/能够/会+verb”)的形式来表示;例(20)和例(21)除了存在前三例的共同因素之外,还反映了在马语中时态对句子中否定词的选择作用,即马达加斯加学生认为“因为天气不好,所以飞机will not fly”,“今天不是周末,所以我will not go home”,均表将来时态,而将来意义上不可能发生的事都是由“tsy+afaka+h-verb”即“不+能/会+首字母变为‘h’的动词”来表示的。

2.“不”和“没/没有”否定词的误用

由于“不”和“没/没有”都可以放在谓词之前,马达加斯加学生在初学否定结构时往往将两者误用,或是简单片面地用“不”来代替“没/没有”,而忽略了“没有”在体态方面的意义限定,尤其在否定已发生的动作或状态时,应该用“没/没有”而非“不”。例如:

(22)这次考试我不准备,所以不能考好了。

(23)我今天不去上课,去医院看病了。

(24)我觉得他一点也没有开心。

在例(22)中有两种否定,一是“否定词+V”形式的混用,学生用“不”来否定已经发生在考试前的“准备”动作,事实上应该用“没有”,表示动作并未发生,二是对述补结构的否定与对助动词的否定相混淆,即“不能考好”应为“考不好”;例(23)中的否定发生在说话者说话之前的“上课”动作,所以也应该用“没有”;例(24)是对“他”已表现出的状态的否定,同样也应该用“没有”。这种混淆的大量存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马语中不区分“不”和“没/没有”而一律用“tsy”表示所致,因而学生一般很难区分何时用“不”,何时用“没/没有”。

尽管如此,我们也发现“不”和“没有”单用的时候却并不存在混淆的问题。例如:

(25)A:你没有吃饭吗? B:没有。

(26)A:你不回家吗? B:不(我不回家)。

在马语中,这种一问一答情况下的否定并不是用“tsy”而是用“Tsia”来表示,“Tisa”也不区分“不”和“没有”的差别,但在回答时没有误用的原因得益于问句中出现的否定词,因为学生一般依据问句中的否定词来选择相应的答语,而这往往都是正确的,所以这类否定结构的正确率就较高,但这并不代表学生真正区分了“不”与“没/没有”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

3.否定词“比较”意义的用法不明

表比较意义或称差比用法的否定句式是在学生学习否定结构的高级阶段接触到的,同时因为马语的否定形式单一性的特点,导致学生在学习“带‘不’的比较句”和“带‘没/没有’的比较句”时不能很好地区别和运用。这样的偏误例句有:

(27)他不我高。

(28)他家的光盘比我的没那么多。

(29)马达加斯加的生活没有中国的那么好。

例(27)是带“不”的比较句误用,以为与“没有”的用法一样,少了“如/比”;例(28)是“不如”和“没有+A”结构的混搭,否定的对象“我的”不在否定的辖域内,因而造成相关的错误,应为“没有我的那么多”;例(29)属于省略为“的”字结构的现象*袁毓林:《试析中介语中跟“没有”相关的偏误》,《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2期,第62期。,在汉语中可接受性低,但是口语中易出现,所以留学生容易混淆不清,应为“马达加斯加的生活没有中国好”或“马达加斯加的生活不如中国那么好”。

此外还有,与否定词不能共现的助词冗余或乱用现象也有发生,例如:

(30)他没有回国了,就住在北京。

(31)她看上去一点也不老了。

例(30)是“没有”与“了”不能共现;例(31)是体态词“了”在句末的多余。

三、余 论

1.以上分析表明,马达加斯加学生在学习汉语否定词及用法时,母语的负迁移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因为汉语“不”和“没/没有”的用法与马语的否定词“tsy”并非一一对应,导致大量偏误的出现;同时由于在不同语境中受时间体态等因素的影响,以及马达加斯加人的认知观与中国人存在差异,都直接影响他们在选取否定词上的准确性。

2.教师在教材的选用、编排及对非汉语教学策略上,应该根据马达加斯加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步教学。一般来说汉语教师对否定句式的教学都是从“不/没有”开始按用法的难易依次进行教学的,然而对马达加斯加学生来说首先应该是从如何区分“不”与“没/没有”的最基本差异入手,再导入中国人的认知观,尤其是主观意识与客观条件在对否定词选用的影响。

3.教师对待学生出现的偏误应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要多联系实际的汉语用例,对比马语来进行教学,以便学生理解和运用,不仅要抓住高偏误存在的重、难点加大练习力度,巩固用法,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以轻松的心态面对偏误,逐一改正。

(责任编辑 孟莉英)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frican Languagein the Usage of Negative Words: A Study based on the Surveyof Students from Madagascar

XIAO Shan1& ZHANG Jinzhu2

(1.InternationalEducationSchoolofChinaUniversityofGeosciences,Wuhan,Hubei, 430074,China; 2.ThePLAUniversityofForeignLanguages,Kunshan,Jiangsu, 215300,China)

Teaching Chinese negative words is a very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During the research of linguistics typology, there are very few contrastive investigations into Chinese and African languages. Malagasy language i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 languages in African language system.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negative words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and Malagasy Language and conducts a quantit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in order to find the types of mistakes.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two languages can help to discover the deep causes of those mistakes which are the key to the success in teaching vocabulary.

Africa; Malagasy language; Chinese language; negative words; analysis of mistakes

2014-01-20

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3G048);中国地质大学(武汉)B类教学改革项目(2013B30)

肖珊,女,湖北武汉人,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5.009

语 言 文 学 与 艺 术

猜你喜欢

马达加斯加偏误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马达加斯加燕蛾
初级对外汉语读写教学过程中偏误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荒野求生2·马达加斯加寻宝记
偏误分析内涵探究及应用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如日中天 彩云追月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