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

2014-07-19吕何新陆桂芹石声波汪维龙

关键词:协议书用人单位毕业生

吕何新 陆桂芹 石声波 汪维龙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

吕何新 陆桂芹 石声波 汪维龙

(浙江树人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5)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就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使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就业管理模式转变。文章论述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模式的构建,提出高校电子就业管理方法、监测方法和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提高就业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就业管理模式的快速转变,推动大学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大学生就业;电子就业管理;就业管理方法;就业监测方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做好就业工作必然要求我们改进就业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就业管理手段、提高就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科学决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就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为创新就业管理手段、提高就业管理效率和水平提供了技术支撑,为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就业管理模式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宋斌:《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体系的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第2期,第65-67页。电子就业管理模式旨在应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以电子就业协议书为基础全面支持面向就业过程协同管理和动态(实时)监测,以支持构建就业管理(服务)网络体系,服务于政府就业管理各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管理模式,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就业信息分散、信息共享与对接困难、管理流程复杂以及监测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实现就业全过程电子化管理。

一、高校毕业生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模型

在传统就业管理模式中,主要针对纸质就业协议书、纸质报到证等纸质材料进行就业管理,高校发放就业协议书,毕业生签约盖章后上交就业协议书,高校收集汇总并输入协议书(信息),制作就业方案与打印报到证,统计分析就业状况,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就业统计数据等。这样做导致就业管理流程复杂,成本高效率低,难以保证就业信息的真实性,难以在就业市场中(就业管理各部门、高校、用人单位及毕业生之间)快速传递和有效共享就业信息,难以实现就业动态监测和自动化就业管理。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模型是在就业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支撑下,适应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网络体系,对以电子(介质)就业协议书、报到证为管理基础的就业全过程进行管理并实现就业的全过程监测。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主体从传统的政府部门和高校延伸到政府各相关部门、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以及一些中介机构,使他们受益匪浅:政府部门能够克服条块分隔、独立操作的低效就业管理与监测,实现分工明确、共享资源的高效就业协同网络管理和协同网络监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能够实现求职招聘的自主式管理和主动参与就业监测,及时提供真实的监测数据;高校就业管理与监测环节工作量减轻、效率提高,可把主要精力放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上;政府相关部门的就业管理与监测工作可更加注重对就业市场的监管等。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模型如图1所示。这种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主要包括全程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就业信息与监测数据真实有效、就业协议网上签约与实时监测以及就业管理与监测自动化。

图1 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模型

(一)全程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

电子就业管理贯穿于就业全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就业前期管理、就业中期管理和就业后期管理。电子就业监测管理是电子就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有时统称为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主要是对毕业生生源变动、违约解约以及就业状况的监测,以此实现对就业全过程的监测控制管理,为科学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服务。电子就业监测可分为四个阶段:就业前期监测、就业中期监测、就业后期监测与就业后跟踪监测。

一是就业前期管理与监测。它也可称为生源信息与签约前管理与监测,涉及政府和高校的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企业的招聘信息服务以及毕业生的面试、推荐、简历信息服务等,主要对生源信息与签约前信息进行管理与监测,如毕业生生源管理、用人单位管理、求职招聘服务管理,如生源变动情况监测、就业意向统计监测以及企业招聘信息统计监测等。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就业主体(含监测主体)身份信息的真实可靠,为用人单位提供准确的就业生源情况和大学生就业意向情况,为毕业生提供大学生就业市场招聘信息。

二是就业中期管理与监测。它也可称为电子就业协议签约管理与实时监测,主要对电子就业协议签约、电子就业协议变更、电子就业协议审核认证和电子就业协议归档等进行管理,对电子就业协议签约情况、协议变更情况、协议审核情况和协议归档情况等实施监测。通过电子就业协议签约平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就业网上签约,高校和政府(用人单位主管、人事部门)实现网上就业鉴证,监测主体实现违约解约的动态监测。

三是就业后期管理与监测。它包括就业报到管理和就业监测管理。就业报到管理包括高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就业管理(电子报到证的生成打印、高校就业方案生成打印)、高校档案迁移管理、人事部门的档案接收管理以及报到落户管理等。就业监测管理主要包括毕业生生源变动的监测、违约解约的监测以及就业状况的监测,实现对就业全过程的监测控制管理。通过监测和反馈历年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情况,调控指导招生计划,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

(二)就业信息与监测数据真实有效

要确保电子就业协议信息的真实可靠,就需要建立电子就业信息审核与认证机制。采用基于网络的就业信息认证管理控制方法,*浙江树人大学吕何新等:《一种基于网络的就业信息认证管理控制方法》,中国,专利号为201110069304.X,2011年3月。通过构建由用人单位身份信息审核认证体系和生源信息审核认证体系组成的信息审核认证体系,保障就业信息与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采用基于网络的轻便型电子印章制作管理方法,*浙江树人大学吕何新等:《一种基于网络的轻便型电子印章管理控制方法》,中国,专利号为201010256590.6,2010年8月。运用电子印章对电子就业协议书进行审核,确认电子就业协议的有效性。

(三)就业协议网上签约与动态监测

电子就业签约(网上签约)是实现电子就业管理的关键。采用基于网络的就业协议签约管理控制方法,*浙江树人大学吕何新等:《一种基于网络的就业协议签约管理控制方法》,中国,专利号为201110062443.X,2011年3月。签约各方*包括学生、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高校,其中学生和用人单位为签约的直接参与方,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和高校为签约的监督、协调和管理方。依托电子就业协议签约平台,实现就业协议网上签约和电子就业签约的动态监测。基本原理是将毕业生就业去向描述为具有统一编码的一组电子就业协议书,设置协议优先级等操作规则,实现协议签约、协议变更以及不同种类协议的状态转换,对于每一个操作步骤均需记录操作人、操作类型和操作时间等,以实现整个就业过程的跟踪。这样就能保证毕业生只有一种签约状态,控制毕业生签约就业去向的唯一性。

(四)就业管理与监测自动化

就业管理功能可实现无纸化办公,能够自动生成电子报到证、高校毕业生就业方案,实现毕业生档案迁移跟踪管理,实现人事部门档案接收、毕业生报到落户等办公自动化。就业监测功能能对生源变动、违约解约情况和就业状况等统计监测实现自动计算,监测数据准确性高、及时性强,监测结果客观、真实。

二、高校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方法

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就业管理模式转变必须创新就业管理手段和方法,促进面向就业结果(基于纸质就业协议书信息)的就业管理方式向基于电子就业协议书的全程协同管理方式转变。高校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的主要方法包括电子就业协议管理方法、电子就业信息管理方法、电子就业协议签约与实时监测管理方法以及就业办公与监测自动化管理。

(一)电子就业协议管理方法

纸质就业协议电子化是实现电子就业管理的基础,是构建基于电子就业协议调控的就业管理系统的关键,也是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就业管理模式的转换基础。就业协议电子化将纸质就业协议书转化为电子就业协议书(广义协议书)。

一方面,要遵从电子就业协议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1)安全可靠性原则,即对主体身份的认证性、不可否认性和追究性;(2)真实可信性原则,即电子就业协议书中的数据必须真实可信;(3)易于管理原则,即电子就业协议设计要适应多种就业形式的就业管理和就业监测;(4)数据易于统计原则,即使用电子就业协议书可使毕业生、高校、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数据流通更为快捷和方便,有利于相关职能部门(如高校、上级主管部门)的统计监测。

另一方面,要实现电子就业协议的分类管理与格式设计,以适应高校毕业生多种就业形式的动态管理和有效管理。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就业协议,电子就业协议的分类设计可以更加灵活,采用统一编码的一人一组广义电子就业协议书。这主要包括:(1)正式电子就业协议书,与国家统一的就业协议书格式要求相对应,是最典型的电子就业协议书,它明确了毕业生、用人单位、毕业生所在学校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等四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2)灵活就业电子协议书,主要用于灵活就业形式的就业类型;(3)其他不同类型的特殊就业电子协议书,诸如出国留学、继续深造以及公务员等特殊就业形式类型的协议书。这样,毕业生能选择相应的电子就业协议书进行签约,从而适应多种就业形式的就业管理,便于网络监测管理。

(二)电子就业信息管理方法

在就业管理与监测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就业信息,如毕业生的生源信息、求职信息、就业意向和签约信息,用人单位的身份信息、招聘信息、签约信息,高校的身份信息、就业管理信息、统计监测信息、统计信息,等等。如何实现就业信息管理,保证就业信息的真实、可靠,特别是如何确保电子就业协议信息的真实、可靠,就需要建立就业信息审核认证机制。一般来讲,信息审核分人工审核和计算机审核两部分。人工审核主要用于非结构和半结构化的信息数据的审核,计算机审核主要是对结构化的数据进行审核。就业信息审核既要依靠人工审核,也要采用计算机自动审核,简化信息审核过程,保证信息审核的质量。

1.生源信息审核与认证体系。生源信息审核与认证体系由省级、高校与院系三级体系组成,在毕业生基本信息认证后实现集中管理。许多高校和省级就业管理系统均采用了生源信息审核与认证体系。毕业生生源信息最初来源于招生信息,后追加学籍管理、学生管理中产生的相关信息。毕业生的求职信息、就业意向信息可由毕业生本人输入(录入),由院系部门和学校就业管理人员负责审核。

2.用人单位身份信息审核认证体系。用人单位身份信息审核认证体系是由省级、市地(县)人事主管部门(或受委托高校、中介机构)以及用人单位构成的多级网络体系结构。在传统就业管理模式向电子就业管理模式转换过程中,由于高校就业信息管理系统的封闭性、教育部门与人事主管部门的职能分隔等,用人单位身份信息审核认证还没有得到有效实施,招聘信息采集困难、有效性差。同时,高校用人单位信息采集与管理还要重视这五种方法:(1)毕业生自助服务;(2)招聘会信息的跟踪服务;(3)累积信息服务;(4)互通服务;(5)动态服务。

3.就业状况监测数据采集方法。在传统就业状况监测方法中,监测主体一般在确定监测指标体系后,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发问卷和统计分析调查数据,形成监测分析报告。*杨晓慧:《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研究》,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王占仁、董超:《英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运行机制研究》,《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第3期,第75-79页。这种问卷调查方式很难保障调查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而实际上就业监测指标数据项与就业协议信息项是非常紧密的,如就业率统计监测就是直接通过就业协议签约进行的,因此可以通过就业监测指标协议化,利用毕业生就业签约数据实现就业状况的动态监测。监测指标协议化一般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确定就业监测指标数据项与现有就业协议书数据项的相关性(直接的或间接的),如就业分布指标可以从就业协议用人单位的性质属性与所在地信息去分析;(2)优化或扩充就业协议书内容,如将求职成本、求职渠道等监测指标作为协议附件让毕业生填写;(3)扩展就业协议书类型,如灵活就业协议书、创业就业协议书、升学和公务员登记表(可称为广义就业协议书)。

(三)电子就业协议签约与动态监测管理方法

电子就业协议签约是实现电子就业管理的核心,是实现就业调控管理与动态就业监测的基础。

1.电子就业协议签约/解约流程。电子就业协议签约/解约大致可分为学生主导式和用人单位主导式两种,这里只介绍前者。所谓学生主导式是指在前期应聘、面试且双方达成意向的基础上,由学生向用人单位发出电子就业协议邀约/解约请求,用人单位对学生发出的电子就业协议书进行应约/解约操作,同时由高校和人事部门进行审核确认,从而完成电子就业协议签约/解约的流程。这种签约方式还能较好地处理其他特定形式的就业签约。如学生自主创业形式的“签约”流程: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就业类型(协议书)发出邀约请求,应约方可以设定为高校或由高校审核认定的专门中介机构,一旦应约方对学生发出的电子就业协议书进行应约操作,即可完成签约过程。

2.就业调控管理与动态监测。在传统就业管理模式中,就业协议书由学校统一发放,每生一份。但由于就业协议书管理的漏洞,存在学生违约(一人多签)和“被就业”的现象,且难以监测。在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网络体系中,笔者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就业协议签约管理控制方法,*浙江树人大学吕何新等:《一种基于网络的轻便型电子印章管理控制方法》,中国,专利号为201010256590.6,2010年8月。能够实现就业协议网上签约与管理,实现电子就业签约的动态监测。其基本原理已在前文提及,此处不再赘述。

3.基于电子印章的电子协议审核确认。在传统就业管理模式中,就业协议书是否有效主要看签约各方是否签字盖章,这个签字盖章过程往往花费毕业生很多的时间。在电子就业管理模式中,电子就业协议书是否有效可以用电子印章来审核。为此,笔者专门研究了适合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的电子印章:一种基于网络的轻便型电子印章制作管理方法,实现电子就业协议书的审核确认。

(四)就业办公与监测自动化管理

采用网上签约方法,能够实现就业统计(如就业率)的自动计算。高校只要设置一个时间点或时间段,按一下键就能查看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报到情况和档案迁移情况等。此方法彻底解决了就业状况监测时点设置问题,实现了动态监测、全程监测和自动监测。但是,独立的高校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系统很难真正实现网上签约,原因在于电子就业协议书取代纸质就业协议书尚没有政策层面的认可和执行措施,需要得到用人单位、人事部门的认可。同时,网上签约需要毕业生、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主管部门(人事部门)等协同完成。不过高校采用网上签约(虚拟就业协议书),打印就业协议书(纸质化),再盖章,基本能够实现就业办公与监测的自动化管理。因为在就业签约前,经过审核的毕业生相关信息、用人单位信息和就业管理主体信息都已经存储于就业管理系统数据库中,网上签约实现起来比较简单。而传统管理模式集中输入就业协议书信息,不仅数据量大不容易核对,且无法实现就业状况的动态监测。

三、高校电子就业管理信息平台的构建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就业管理系统与就业服务网站,实现了信息录入、存储、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不过,尚未构建适合电子就业管理模式的信息管理与监测平台,不能实施网上签约管理和动态监测。*易宏琤:《高校就业管理信息化平台开放模式的构建》,《北京教育(高教)》2011年第11期,第70-71页。高校电子就业管理信息平台是实施电子就业服务管理的基础,应当满足电子就业管理网络体系的要求,适应多用户管理,实现网络化价值,实现电子就业签约,采用面向全过程就业管理的方法,实现全过程就业管理办公自动化与就业状况动态监测,通过信息审核机制,确保就业信息的真实可靠,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高校电子就业管理信息平台一般由门户网站、信息采集与认证系统、求职与招聘系统、网上签约管理系统、就业办公与监测系统以及就业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系统,通过数据共享、交换接口和超链接形成有机整体。

信息采集与认证系统完成毕业生相关数据的采集与管理,对用人单位信息的管理要能够适应多种信息采集渠道,确保用人单位信息的真实性,通过毕业生数据上报接口将毕业生数据传向门户网站,并由门户网站进行分类显示。求职与招聘系统完成企业、岗位相关基本信息的采集与管理,利用门户网站获取到的毕业生基本信息和用人单位基本信息完成企业招聘信息管理、学生简历管理、在线求职和在线招聘等功能,实现智能匹配,提高企业招聘信息的有效性。网上签约管理系统实现就业协议书的电子化管理,能够实现毕业生网上签约操作、用人单位(或用人单位委托代理)的网上签约操作,能够使用电子印章实现网上签约操作,也能够适应打印就业协议书后再盖章操作。就业办公与监测系统利用就业、改派数据接口获取相关就业数据并完成协议管理、派遣及改派等功能,并利用就业监管数据接口获取毕业生、企业、中介机构和就业管理部门在毕业生就业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数据,以表格、图形等形式给出有关就业过程的监测报告。就业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就业数据的多维展现、分析、统计、挖掘和预测。创业就业指导培训系统以门户网站获取到的毕业生基本信息为基础,实现毕业生的创业就业心理健康辅导、职业素质测评与分析、在线咨询以及创业就业论坛等管理任务。

高校是毕业生就业管理与监测的最重要主体,承担着就业管理与监测的繁重任务,创新就业管理与监测方法,提高就业管理与监测效率和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采用电子就业协议网上签约的电子就业管理与监测方法,能保障就业信息与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实现就业协议网上签约与实时监测、就业办公与自动化管理、全程就业管理和就业状况的动态监测与管理,扩大就业管理与监测的范围和内容,促进就业管理与监测理念、手段和方法的创新,进而提高就业管理与监测的科学性、准确性与实效性。

(责任编辑 毛红霞)

A Study on Electronic Employment Management andMonitoring System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LYU Hexing, LU Guiqin, SHI Shengbo & WANG Weilong

(ZhejiangShuren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15,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information, traditional employment management mode is transforming to electronic employment management mod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graduate employment mode. It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graduate employment management,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platform,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management efficiency and standard, and to promote the rapidly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mode to electronic mode so as to achieve full and high quality employment for university graduates.

graduate employment; electronic employment management; employment management method; employment monitoring method

2014-05-2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2YJA880085)

吕何新,男,浙江东阳人,教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电子就业。

10.3969/j.issn.1671-2714.2014.05.011

教 育 改 革 与 教 学 管 理

猜你喜欢

协议书用人单位毕业生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离婚协议书无效,欠款内容也一并无效吗
分期付款合同的违约责任如何分配?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基于JAVA的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打印系统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