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绿色生态创生模式教育”
2014-07-19李祖钦
李祖钦
摘 要:生态创生模式教育是研究实现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方法。课堂教学改革是生态创生模式教育研究的重点领域,它的创新和发展,在生态创生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它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得到发展,真正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生态模式;教育;数学课堂
一、数学课“生态环境”的基本涵义
“绿色”的数学课堂“生态环境”是指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此“生态环境”的模式注重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各要素内部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沟通、协作,四个要素整合在一起则形成了充满活力的、生长性的“绿色生态”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数学课堂“生态环境”的特点及构成
“绿色”的数学课堂“生态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的课堂环境下的教学完全不同,传统的课堂环境过分强调封闭性,忽视学生的经历、感受、情绪和体验,把学生当成一个“容器”,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而“绿色生态”模式的数学课堂环境强调开放性,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它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的特点。总之,“绿色生态”模式的数学课堂环境要求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的整合,力求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教授知识、学习知识和交流知识的生态创生育人环境。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注重师生互动——构建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谐发展的课堂“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在人与人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实践证明,这种交互作用主要表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的形式,而在互动中,主要是教师发挥作用。常常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记;教师考,学生背;老师举例,学生分析”,而学生提问、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则很少。“绿色生态”模式下的数学课堂要求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合作者与学生一起学习,摒弃传统意义上教师行为的霸权控制,这样就会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密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学而言,这种师生互动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互相建构,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意味着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索,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实现师和生两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2.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灵活机动、可持续发展的、富有实效的“生态创生”课堂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的“生态环境”中,要求传统的“个体学习”让位于更富有生态性的“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就要求学生之间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并能互相信任,有效解决问题。“合作学习”将个人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获得一种整合状态。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的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教育目标。
3.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分层达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含义,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相同的培养目标下,根据自己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和提高。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不要压抑学生,对学生的见解不能一味否定。当学生的观点错误时,教师应该引导,而不是全盘否定。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作业和评价分层,要根据各人的实际能力和现状,把教材的练习目标分解成梯度的、连贯的几个目标,找到教材和学生的结合点,解决课堂教学大锅饭当中“吃不饱”与“吃不了”的矛盾。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实际,自行选择学习目标,提高学生“乐学”的兴趣,使学生在生态创生的环境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4.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农远资源——为构建“绿色生态”课堂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构建生态性的人机教学系统,就可将书本知识变抽象为形象,变无形为有形,变静止为运动,还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等。比如,在教学正比例函数时,利用Z+Z超级画板让学生输入一些正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学生根据图像很容易就总结出正比例函数的基本性质,还能总结出当正比例函数y=kx(k≠0)中随着K的绝对值的变化,图像与y轴的偏离程度等,学生对这有生命的知识刻骨铭心。这也是课堂“生态环境”的内部良性循环的有益补充。
总之,影响数学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多方面因素的对立统一就形成了教育生态中的一个小型生态环境系统,而这个生态系统需要抓住教与学的转变,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突出每个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营造一种民主、开放、自主、合作、充满生命力的动态的、和谐的数学课堂“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