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21人才培养模式”浅谈

2014-07-19马强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人才目标

马强

摘 要: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国内高等教育和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以实践定向,根据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定位,选择 “721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期分类分层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工程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721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定位;实践能力

随着我校“72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概念不断深入教师和学生群体的内心,其内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721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培养1/10左右的学术或工程精英,以考名校和成为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培养2/10左右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注重打牢基础,扩宽知识面,提升思辨能力,培养团队领导能力;培养7/10左右的应用型人才,定位为合格的工程师,要求具有突出的实践能力,能够实现良好就业,在工作中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根本目标是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7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能够紧紧地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而展开。

根据“721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要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需要以以下几个方面为抓手:

一、重视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树立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观

学校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最主要的责任主体,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任。当前,在教学管理理念上,要迅速实现从高度关注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向高度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转变,特别是要进一步深化对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目标,切实把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到衡量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实现、高校发展能否保持旺盛生命力、学生培养质量是否受到社会欢迎的高度,将其与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行有机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时代要求的素质教育观。帮助学生积极转变观念,深刻认识并积极促成实践活动对于自身完善的社会化功能、成才的催化功能及理论的强化功能的发挥。

二、努力适应现代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进行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为特色的教学改革

把握住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住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关键。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提升能力为根本,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突出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大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着眼于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的工作: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实验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把实验教学从当前比较普遍的验证性实验,逐步转向更高层次的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设计、实验技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全面训练。

三、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进一步增强学生组织和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对实践活动的目标方向、进展趋势要有较强的掌控和引导能力,对实践活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要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解答服务;而在实践活动中一些细枝末节的地方,在一些开发智力、拓展思维、锻炼能力的关键点上,则应给学生留下充裕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学生的质疑力、观察力、协同力、领导力等主动实践要素得到充分展示和历练,使他们能够在实践活动的探索创新中满足好奇心、获得成就感。

四、不断强化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基础保障,通过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对大学生实践活动予以支持

在硬环境建设方面,改革大学生实践活动资金投入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探索设立大学生实践活动基金,健全和规范资金投入及管理使用制度;把大学生实践活动与振兴地方经济结合起来,重点加强大学生实践活动基地建设,搭建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桥梁,进一步强化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加强对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和日常管理,设立对内组织和对外联系的专门机构,做到既有学校的统一管理又有教师的具体指导;对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进行统筹安排,规定学时和学分,把实践活动纳入教学体系;建立科学的管理评价制度,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价大学生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建立和完善支持、鼓励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各项制度,更广泛地激发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努力使学生实践活动社会化,让全社会都关心、关注学生实践能力 的建设,进而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保持学生实践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721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教育为核心,4个措施的建立实施,有利于推动实践教育的发展,为实现高校“721人才模式”提供了保证。

参考文献:

[1]龚怡祖.论大学人才培养模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6.

[2]何文进.现代大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EB/OL]. http//web.cup.edu.cn/news,2007-12-17.

[3]蒋爱军,许宁,韩卫东,高慧敏.独立学院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9:20.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人才目标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