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文化环境育人的思考

2014-07-19董培良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德育文化

董培良

摘 要:文章讨论了技工院校在教育发展中的文化育人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系列建议。

关键词:技工院校;文化;环境育人;德育

作为知识的集中地,学校是保存、传承、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学校文化建设对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技工院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就业提供着强有力的技能人才保障。然而,长期以来对技工院校文化环境的忽视,导致技工教育文化建设简单化、表面化,缺乏内涵。为规范学生行为,提升学生素质,不断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根据技工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和特点,提出建议如下:

一、加大对德育的宣传,运用榜样的力量,坚持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1.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平时的教育中,除用各条战线上涌现的英雄人物来启发、疏导学生,更要注重宣传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例来教育学生,如每年“三好生”“优干”评比表彰后,可以模拟“英雄事迹报告会”,让这些身边的先进人物感染他们,甚至可以与“学困生”进行结对;“校园之星”评比,让“学困生”当中有一技之长者也有机会登上光荣榜;收听、收看模范人物报告会、影视剧、专题晚会,如“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晚会、《肖申克的救赎》等励志影视剧,让这些优秀的作品鼓舞他们,这些都是正面教育。

2.组织好对消极现象进行摆事实、讲道理的分析、认识活动。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利弊,从中吸取教训,增强免疫能力。学困生的道德判断往往具有矛盾着的两面性,他们既表现出在一些问题上是非不明、荣辱不分的消极一面,但在对待职业道德、行业行为上却往往具有非观念积极的一面。因此,多利用下厂实践中碰到的事例来进行分析,更容易使他们认清什么是光荣的,什么是卑贱的行为。再加上教师的引导和集体舆论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增强对社会消极影响的抵抗力。

3.扣分制度是负面教育。在“扣分制度”中累加的是学生所犯的错误,忽略的是学生的成绩;在“奖分制度”中,记录的是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忽略的是学生的过失。变“扣分制度”为“奖分制度”,变“罚短教育”为“扬长教育”,用量化的方式记录学生的进步,当进步值达到一定量度时,给予适当的身份奖励(如“星级学生”)和特权奖励(如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出入学校计算机房学习)等。随着奖分记录的增加,个人身份的提升,特权的获得,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成就感油然而升,基本的尊重需要得到很大的满足。电脑游戏的设计大多遵从了上述原则,学生酷爱游戏的现象足以证明上述观念的正确性。

二、德育无空白,人人参与,找到各自德育的切入点

1.以“爱”为轴心,建立一支过硬的教师(职工)队伍。职业学校的教师(职工)队伍必须是一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高度责任感的群体。这个群体的高雅举止、优良作风本身就是一种足以打动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这个群体应人人心中有学生,人人有德育任务,人人都主动地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才能使德育渗透到每一个角落,形成全校的德育合力,使学生几年受教,终身受益,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抓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继续实施每学期期初的教师培训、职工培训,系统地组织教师、职工学习最新德育教育理论知识,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对德育工作的心理、方法、技巧,对教师的人格魅力展开讨论。尤其是对班主任有计划、有任务地组织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感受新思想、新观念,让班主任找到乐在其中的成就感,从而更加认真地做好每项工作。

三、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1.开展校园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拓宽学生知识视野,规范思想行为,陶冶道德情操,培养活动技能,创新思想意识,增强文化底蕴,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每周设立舞蹈、韵律操、话剧团、合唱、器乐和声乐等文艺类训练队训练,每周设立田径、篮球、乒乓球、体操等体育类训练队训练,每周设立书法、美术、文学社、摄影、礼仪、演讲等社团类组织和电子爱好、车工、焊接、烹饪、礼仪、打字、网页制作、计算机应用等专业技能训练队训练。学校每年上半年举行专业技能比武节、班级篮球联赛。每年下半年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学校每月继续组织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校园墙报、班级黑板报、主题班会的评比,大力地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而每期一届的学生宿舍装饰大赛,使广大学生感受到了家的温馨。

2.开展系列讲座活动。包括常规教育讲座、法制报告、骨干教师的文明礼仪和成才知识讲座、就业指导讲座、先进人物、专家学者的讲座、优秀毕业生、优秀家长的报告等,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此外,落实理顺公物赔偿、维修机制,及时维修,保持公物的完好率。全校计算机房课余免费向全体学生开放,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技工院校文化环境建设还要积极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还可整合优秀的企业文化(工业文明),深化职业素养的内涵。总之,构建一流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整体规划、突出特色,做好顶层设计,日积月累,才能让良好的文化环境逐渐浓厚。

参考文献:

[1]蒋绍昌.技工学校应有的校园文化[J].中国科技纵横,2009(11).

[2]朱节中.技工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与教育,2007(8).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德育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谁远谁近?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基于技工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方法的思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