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课程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2014-07-18沈琰

考试周刊 2014年30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沈琰

摘 要: 师资队伍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因素。在课程建设中,外部环境是导致教师产生额外压力,教师的能力是否与要求相适应,新的评价指标、资源共享水平等外在因素是否与教师需求相匹配等因素制约课程建设。

关键词: 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课程改革

新课程建设强调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双师作用,它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在课程建设工作中的额外负荷影响和制约其改革的能动性。我们从教师在课程建设中面临的外因出发,研究哪些因素对教师起负面影响,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一、从外界环境出发研究教师在课程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外部环境提供的条件与个人所需是否协调对应,实际上体现了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实现手段是否社会化,或者大众化的一种方式。教师感觉在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中游刃有余时,就会心情愉悦,对其身体与心理健康有益;感到无所适从时,就会感觉处处充满压力,紧张,教师应努力试图改变这些不适应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面临各种矛盾和抉择,如构建课程体系所需的知识体系的更新选择、新的知识体系获得途径的选择、专业技能同双师需求的矛盾等,这些问题给教师带来了诸多烦恼,最主要表现为教师视野的局限性与课程建设的紧迫性、创新能力与课程建设要求之间不匹配和外界教育资源与教师需求不匹配。

二、教师视野的局限性与课程建设的紧迫性

新课程下专业教师面临的挑战主要反映在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但是,短期的培训、考察、学习不能迅速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不能合理、科学地构建课程体系,不能将课程建设落到实处。因而,要在观念上超越以往专业模式,在实践教学上有所突破,对于课程建设的驾驭者而言任重道远。

三、教师的知识体系、创新能力与课程改革要求不相适应

(一)课程设计能力

教师课程设计能力与课程改革要求不协调方面主要体现为:国家虽然开发系列新课程教材,但是这些教材没有地方特色。因此,教师要自行决定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材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等,编制校本教材,使之服务地方,特别是高职院校,强调地方特色及对地方经济的贡献率。教师已经习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课程架构,当失去原有优势后,短时间内将很难转变为以实践技能为主的角色,这对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二)教育教学能力

为了适应综合课程的趋势,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从理论传授者转变成实践引领者。教育教学能力包括基本教学能力、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探讨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要注重学生能力的考评、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

(三)人际关系的协调

新课程关注合作、探究、实践的学习形式,促使学生从课堂走向实验室、实习基地,以至于进入企业,学习内容更接近社会生活实际。在此过程中,教师与他人的交往范围更宽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教练员又是领队;既是队员又是陪练;既是管理作者又是服务者,角色的转换对教师的人际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四)创新能力

新课程中,教师要对课程设计与教学进行不断深究与反省,深入企业,完善校企教材的更新机制和知识体系,降低课程建设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创新教学。教师要研究学以致用的转化途径,提高主动性。创造性思维源于教师强烈的创造动力和外部因素;创造性建构知识体系能力要求教师的知识体系处于动态之中;教学科研源于教学、指导教学,结合实践进行理论研究,借以指导实践。

(五)变革适应

课程建设提出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操作实践提出新的挑战。要建立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这是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前提条件。这将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将为教师带来巨大压力。

四、社会及学校提供的资源与教师需求不匹配带来的矛盾

在课程建设中,不仅通过提高教师自身能力,适应变化的教学需要,还要改变周围环境因素,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条件,满足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各种需求。

(一)继续教育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须对改革理念有比较透彻的理解,才能拥护课程改革,并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贯彻。如何完善继续教育机制,将课程改革理念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中,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能否提供相应条件,满足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的进修与提高需要,是决定新课程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二)评价机制

教师要根据教材、学生特点和社会需求设计评价方法,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强调过程性、主动性评价。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及发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行政支持

教师课程建设的原动力是社会的需要和学校的支持。因此,教师的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包括物质和精神方面,是顺利与否的关键。特别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试验、尝试甚至失败都是不可避免的,学校对于这些改革措施的容纳程度能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

(四)工作负荷与时间压力

课程建设强调教师设计课程、规划课程及在教学情境中进行的行动研究,这些都是很花费时间的工作。如何通过对教师的“减负”推动新课程发展,是管理者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五、结语

课程建设必将带来教学内容、教师角色及学校组织工作关系的挑战与冲击。对于教师而言,则是一个理念、能力建构过程,必然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课程建设的实施者应充分理解教师,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决定课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关注教师的所思所想,通过为教师提供必要的资源缓解工作压力,是课程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潇.浅析项目教学法中高职教师的适应性[J].现代企业教育,2012(11).

[2]吴惠青,刘迎春.论教师课程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

[3]王江涛.高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及培训策略[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2,6.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程改革
守望沃野助力小康
关于加强乡村学校美术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项目教学法在微电影制作教学中的应用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