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及应对策略
2014-07-18张富刚
张富刚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社会对于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要求也更加严格。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主角教师却出现不同程度的职业怠倦,这是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倦怠”一词是美国神经科医生费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的,用于描述职业主体不能应对工作挫折和有效缓解工作压力时所处的一种身心耗竭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丧失职业理想,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
课堂教学改革的进行、教学质量的提升、素质教育的落实,教师是核心,是主力。没有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哪有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教师的职业倦怠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倦怠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对工作具有极强的破坏性。
一、原因
引起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客观原因,有内部主观原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负担重,时间长久
如今教师的工作负担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是繁重而复杂的,教师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课时偏重。要上课就必然要备课,备课要占据教师大量的时间。负责50人左右的一个班,每天要批改50-100本作业,业务笔记和反思笔记至少一周一篇;班主任教师就更忙了,一周组织一次班会、个别谈话、布置教室、安全……起早贪黑,心系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课间都得去转一转,这都是日常工作。再赶上迎接检查,组织各种比赛,论文案例征集等一些临时性任务,教师就连抬脑袋的功夫都没有了。这自然会导致教师被动应付,心理和情绪上的过度疲劳。
2.结构性超编,互相攀比
由于教育资源的整合,导致部分学校出现了结构性超编和缺编现象,在超编学校,年龄偏大,职称偏高,专业偏小的教师被“闲置”,成了学校的“闲人”。其他与其条件接近的上课教师在心理上产生了微妙的变化:同在一个校园,他们怎么那么舒服,我怎么这么忙呢?于是找学校也要求平等,由于结构性缺编现象,这是一个不好解决的问题,这时这些教师可能产生消极怠工现象。
3.应试教育,考试压力大
在教学工作中,单元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考试,让教师应接不暇,考试完后教师间互相比较,学校考核“以分论教师”的评估办法,加重了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的精神处于高负荷运转之中。应试教育在中国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教师个人也无回天之力,左右不了,这一系列工作和精神上的重负,极易导致教师心理和情绪上的疲劳,很容易出现强迫症以及焦虑症。
4.社会开放,学生教育难道加大
现在的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多,通常他们的依赖性较强,自私、娇气、不愿意吃苦,有个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可能还存在心理问题,这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里学生的暴力、违规、顶撞教师等不良现象更是时有发生,教育对象日趋复杂,教育难度加大。学生的复杂又直接加重了教师的工作难度,纠正一个学生要花费比过去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凡此种种持续不断,使教师精疲力竭,感到对工作的倦怠。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挑剔,老师越来越难当”。有不少教师这样抱怨,教师的付出往往得不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师生对立,教师与家长的对立时有发生,教师感到心力交瘁,毫无成就可言。课堂教学困难,厌学情绪蔓延,学生纪律涣散,使教师产生挫折感。学生的品行不端,对学习缺乏热情,都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
5.工作单一枯燥,简单重复
在当前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受到限制,教师每天围绕着考分转。从备课、上课到批改、辅导,几年、十几年这种机械和简单重复,使教师感到枯燥无味。这种工作的重复性,使他们丧失了激情和新鲜感。一般来说,工作十年的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冷漠感,太有规律的工作,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热情。一位语文教师说:“同一篇文章讲了无数遍,真的感到很乏味,但几十年就这么过来了,实在无奈得很。”除此之外,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也很单调。他们除了上课,就是批改作业,还要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劝诫学生回家休息,他们几乎失去了与社会沟通的机会和能力。尤其是农村教师,他们生活交际的圈子更狭小,整天的忙碌使他们的内心有了一种孤寂感。长此以往,教师必然会失去工作的热情。
6.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某些不足
教师职业怠倦心理的产生不都是来自客观的外部环境,还与教师主观——自身素养方面的某些缺少有密切的关系。如,在发生职业倦怠心理的教师人群中,缺失理想和工作责任心、事业心的人较多。
教师的人格特征是倦怠感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同样的压力放在不同的教师身上,其反应是不一样的。
二、应对策略
教师职业怠倦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减少甚至是可以避免的,下面就如何有效应对职业倦怠提出几点看法。
1.守住教师这份责任,保持淡定的心态
有一份财富叫精神,有一种担当叫责任。用教师的责任化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似乎讲不通,即教师越是有责任感,工作会越辛苦,职业倦怠越发加剧,怎么还会得到化解呢?其实,二者也是对立统一的。责任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动力。责任联系着最苦与最乐,最苦是因为背负责任,最乐是因为负了责任,痛并快乐着。
2.因为爱,所以执着
对某一事业的信念和理想是职业倦怠的最好解毒剂,当把教学当做一种“信仰”时,会发现每一阶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工作的原动力。有位教师说:“我每天走进教室都觉得自己在教自己的儿女,这是我的一份责任,更是一种信念,于是每天不仅教得快乐,而且一丝不苟。”这位教师启示我们,如果说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担当的责任和义务的话,教师再把这种责任转化成为一种人生事业的追求,这就是一种职业信念了,因为教师把责任转化为追求,他的工作就变成一种享受,负担变成一种快乐,它最终也将成为教师职业倦怠最好的一种解毒剂。
3.阳光心态,美好人生
世上其实并没有真正值得我们烦恼的事情,何必那样为难自己呢?心态问题时常给教师带来烦恼和困惑,职业怠倦也因它而生,也因它而化解。人与人之间本来是没有多大的区别的,但为什么有些人拥有不错的工作心情、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地享受着高品质的人生,过着高质量的生活,而有些人却与此无缘呢?心理学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心态”,积极的心态造就成功,消极的心态造就失败。一位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教师应该拿起心态这把金钥匙开启自己的心灵,塑造阳光心态,驱走心中的阴霾,迎来快乐幸福的每一天。
现代教育教学改革呼唤教师的睿智,有效课堂和高效课堂需要教师的投入。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教师的积极状态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生心中的阳光。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改变教师职业倦怠状况也应该是多层次的,需要教师、学校、社会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乐市小营盘中学)endprint